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项利民生满民意满民心的好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11:56 长沙晚报

  编者按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路不平、沟不通、灯不亮,出行不便,用水、用电、买东买西都困难……”前些年,在长沙城内,几乎到处可听到市民皱着眉头的诉苦声,而在今天,却常常可以看到市民春风满面地向客人讲述门前道路之美,这就是一条条街巷改造后所带来的喜人变化。改造背街小巷是市委、市政府2004年以来为市民办实事作出的重大
决策,随着2005年的告一段落,这一决策已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本报今日刊发的调查报告展现的就是市委、市政府开展声势浩大的背街小巷改造运动所带来的效果与启示。与此同时,为了让人们较为直观地感受到长沙街巷经过提质改造后,已进入一个“古风今韵和鸣”的美好境界,本报今日特推出《留住古城根脉系列报道》之一,以飨读者。

  中共长沙市委办公厅调查组

  

一项利民生满民意满民心的好工程

  在“古风今韵和鸣”的赐闲湖街边的一窗户上,贴着一张“永远的经典”的画报,这个不经意的小景,在记者眼里,它寓意着改造背街小巷之举将成为长沙城市建设史上“永远的经典”。本报记者 贺文兵 摄

  自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把背街小巷列为工作重点,共投入近5亿元资金,改造了500多条街巷,新建了100多座站厕,切实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前不久,我们下街道,到社区,开展专题调研,所到之处,路畅灯亮,街靓巷美,好评如潮。人民群众的心声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市开展的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是一项利民生、满民意、得民心的好工程,为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作了最好的诠释,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作了全新的注解。

   一、升华执政理念,决策顺应民意,工作全力铺排,投入重点倾斜,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背街小巷顾名思义,一个“背”字,一个“小”字,说的都是不起眼的意思。在长沙18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里,大小街道1200多条,背街小巷占了80%;在200多万城区居民中,有三分之二是以背街小巷为家。如何让占城市人口绝大部分的居民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市委、市政府决策者近年来工作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重大决策对准背街小巷改造。随着“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目标的顺利实现,随着“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目标的确立与推进,长沙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次干道纵横交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让人惊叹长沙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与此同时,由于老城区改造没有及时跟进,长沙的许多街巷变旧了、变窄了、变脏了,路不平、灯不亮,出行难、如厕难。2003年12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梅克保多次冒着严寒,深入小巷弄堂,问计普通百姓,深感背街小巷改造之紧迫,他说:“宁可少上几个新项目,也要下决心彻底改造背街小巷,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的成果。”同时,他还要求城管部门把街巷改造作为“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基本着力点,开展全面摸底调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2004年2月,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城市街巷提质改造问题,作出了用三年时间把背街小巷改造成标准较高的都市街区的重要决定。按照这一决策,近两年,我市大力实施了“一六”工程(改造100条背街小巷、建成60座站厕)和“413”工程(改造413条背街小巷、40座站厕)。

  2.精兵强将用在背街小巷改造。背街小巷改造的决策实施后,全市各级各部门都把街巷改造作为先进性教育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级工作目标,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一是主管部门全力以赴抓。按照两级政府、两级建设的工作机制,城管部门全力以赴,切实加强街巷改造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做到了街巷改造工作三天一检查,五天一总结,一月一汇报。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这两年,市区两级城管部门有一半以上的精干力量在一线具体抓改造,许多工作人员连续数周坚守在施工现场,做到了工程不完工不休假,群众不满意不撤离。二是相关部门积极投身抓。街巷改造过程中,建设、电力、电信、煤气、环卫、市政、园林、国土、规划、文化、公用事业等10多家有关职能部门坚持特事特办,密切配合,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进度。与此同时,按照统一要求,市里还有70多家单位参加了工程建设,各区也组织了30~40个单位参与街巷改造工作。此外,长沙电视台、长沙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开辟专栏进行了宣传报道,营造了支持街巷改造、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三是市级领导亲临一线抓。两年来,梅克保、谭仲池等主要领导经常深入街巷改造一线考察工程进展情况,共主持召开背街小巷改造专题现场办公会议10多次,及时解决了改造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主管城管工作的市委副书记秦卓夫和市政府副市长徐湘平坚持突出问题突出抓,每月组织召开1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调度会,同时坚持一线问题一线办,先后30多次到区街组织部门协调会议,节假日还经常到工地上了解施工情况。此外,市几大家有关领导也率队40多次走进小巷察民情、听民声,为改造工程鼓劲加油。

  3.公共财政投在背街小巷改造。近两年实施的街巷提质改造工程量大面广,所需巨额资金全部是由财政投资和筹措,没有向小巷受益居民摊派一分钱。为了确保改造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我市按照多元投入、共同建设的原则,建立了“市区联手、对半出资”的融资机制。据统计,前年我市“一六”工程所需的7000多万元资金,去年“413”工程所需的4亿多元资金,市区两级财政都做到了重点倾斜、及时安排,优先拨付、足额到位,确保了整个街巷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以人为本,认真抓好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质量监管,办好街巷百姓家门口的事,真正让老百姓满意

  在实施背街小巷改造工程中,市委、市政府十分明确,无论是规划还是施工,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融入进去,真正办成群众的满意工程。

  1.以人为本规划设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始终坚持了以规划为先导,按规划进行改造施工。一是抢抓编制进度。以去年为例,第一期100条背街小巷在去年春节前组织了精干力量,加班加点抢进度,仅用两周时间就完成了规划设计任务。春节后又组织4家设计院进行了第二、三期背街小巷改造规划设计,确保了整个改造工作的正常进度。二是坚持统筹规划。为了配合背街小巷改造工程,2004年在2003年支路网规划的基础上,又编制了中心区支路网近期建设规划、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分布图,还根据要求组织了景观、量化设计,抓好了12条历史街巷的修建性详规的方案招标工作。三是致力精心设计。既做到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要求进行设计,又做到了根据街巷建筑、路网和排水状况进行设计;既注重解决绿化、亮化以及水、电、气等管线铺设问题,又注重解决房屋立面整治、广告版面整理和人车混行等问题,使之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晚上走着方便,白天看着舒服。

  2.以人为本施工建设。施工中坚持做到合理安排,既不影响居民生活,又不影响工程进度。一是坚持科学施工。一方面,坚持分期分批施工,分为春夏秋三期进行,制定了合理的组织施工方案,实现了“造福”不“添负”;另一方面,采取了时间连续、空间占满、昼夜兼程、风雨不误的施工措施,明显加快了巷道改造建设进度。二是坚持文明施工。工程施工前,向小区下发工程施工通告,请求市民给予支持和谅解。在工程施工中,为了防止尘土飞扬,所有施工队伍都采取了洒水作业的办法,物料堆放尽量整齐,施工残土废料及时清运,严格控制施工噪音扰民等。三是坚持便民施工。在改造建设中,坚持到边到角到门口,把路修到群众家门口,按照“小、精、细”的要求,精心施工,把小路当作精品来做,尽可能满足群众要求。天心区解放四村社区有一位腿脚残疾居民,为了让他满意,专程上门征求意见,修改了他家门前的坡道,便于其轮椅的进出,使他可以轻松出行,他逢人便说:“政府这样贴心,真是赶上了好世道!”

  3.以人为本严格监管。为确保工程质量,改造工程从实施起,就实行了严格的监管。一是严把准入关。所有工程项目都实行了公开、捆绑招投标。通过召开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的招投标专题会议,明确了招投标单位职责、工程签证及付款方式;通过张贴公告、网上发布公告,提高了招投标透明度;通过执行严格的审查程序,筛定了资质水平高、施工质量好、诚实守信的施工单位。二是严把监理关。监理公司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全权监督,对发现的问题,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后才能进入下一步工序;指挥部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质监部门派出专人检测工程弯沉、压实度、密实度等技术指数。市区两级还实行了严格的工程验收制度,确保了工程质量。三是严把计量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严格控制工程经费,实行多方现场共同签证制度,即对每一道工序的工程量,由财政评审中心、指挥部和监理公司共同确定,并由纪委跟踪监督,不搞事后补签,从根本上杜绝了工程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坚持统筹兼顾,完善街巷设施,整治街巷环境,提升街巷品位,彰显街巷魅力,努力建设适宜人居环境

  两年来,我市背街小巷改造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表”与“里”一致,注重解决好居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路平了,灯亮了,沟通了,景美了,居民舒心了。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便民街巷。我市的背街小巷从一开始就是一项惠民工程,处处体现着便民为民。两年来,背街小巷改造达到513条,已占全市街巷道路总数的一半以上;改造道路总长173.5公里,总面积达到244.3万平方米。通过接通断头路、改造破损路、硬化泥巴路,打造连心路,使街巷居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尤其是摆脱了“遇雨搭桥、过街挽腿、夜行扶墙”的尴尬,享受着“始于足下”的美好生活。而160多座厕所的改建新建,则解决了一部分居民的如厕难问题。在街巷改造工作中,还特别注重把排水不畅、路面常年积水的问题作为必办之事来抓,增设了排水管,设置了雨水井,如今新铺水泥的路面平整、光滑,泥泞满地、污水漫溢的现象已成往事。许多曾经被遗忘的街巷,如今都亮堂起来了。开福区的便河边是条长约500米的小巷,有“长沙的龙须沟”之称,成年污水横流,出入要穿套鞋,如今修葺一新,彻底变了样,居民赞不绝口。

  2.抓好两厢整治,建设靓丽街巷。在街巷改造中,不但突出抓好了路面整修提质,还注意兼顾了两厢环境改善,加大集中整治力度。一是坚持美化先行。两年来,全市共拆除道路两厢违法建筑面积达22.3万平方米,拆除户外广告和违章雨阳棚19.6万平方米,洗脸打粉6.5万平方米,兴修文化墙230多处。二是坚持绿化跟进。设置休闲过道、精品树园等园林小品,给居民提供一种舒适优美的健身、休憩的生活环境。据统计,前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街巷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去年“413”专项绿化配套工程共完成387条,新增绿化面积4.2万多平方米。三是坚持亮化配套。近两年先后投资2200多万元,安装街巷路灯900多盏,并有70多条街巷实现了电线管网下地。真正做到了改造一条,靓丽一片,形成一道风景线。

  3.丰富文化内涵,建设特色街巷。注重融入文化元素,是我市背街小巷改造的又一大特色。两年来突出抓好了赐闲湖、古潭街、潮宗街、白果园等12条历史街巷的保护性改造,从而把整洁舒适留给了小巷,把历史文化带出了小巷,展现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厚重文化。一是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如对历史街巷制定了保留修缮办法,确定了保护范围建筑形式,并对其周围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建筑物,采用了木板墙、纸筋灰墙、白粉墙、仿青砖墙等传统形式,使历史文化街巷给人以良好视觉效果。二是重点挖掘文化内涵。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考证各历史街巷内的著名历史文化遗址、历史典故、古井、古树名木,制定了专门的改造方案,凸显长沙的厚重文化,再现长沙的悠久历史。三是重点整修麻石路面。注重历史街巷中现存的老麻石路面的保护整修,新铺设的麻石路面也采取传统铺设方法,努力把长沙的街巷带进一个“古风今韵和鸣”的美好境界。开福区民主东街的赐闲湖巷,深挖了南宋辛弃疾“飞虎军”营盘旧址、清代“湖南贡院”遗址和明代古典园林遗迹历史,修缮了古井、古墙,两厢建筑物恢复了清代风格。置身于改造后的赐闲湖,历史文化脉络渐次清晰浮现,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四、搞好街巷改造,民得实惠,党得民心,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成就了文明和谐之美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皆关情。两年的背街小巷改造,使我们的城市形象变得更加完美而富有魅力,真正得到了老百姓心底里的认同和拥戴。

  1.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市委、市政府实施街巷提质改造工程,将实惠送给老百姓,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良好口碑。不是“面子工程”却获得了最好的面子。我市的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平实无华,没有奇光异彩的名号。但是它彰显了宗旨,细雨润心,深得民心,颇受好评。去年11月,天心区青山祠等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专程给市委、市政府送锦旗:“街巷提质,造福于民”。这两年,市区两级共收到了群众送来的锦旗300多面、感谢信600多封、牌匾160多块。不是“形象工程”却获得了最好的形象。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开展以来,它不轰动,不张扬,务真求实,工程浩繁却因化整为零而不显形。但是,它极大地促进了党政机关形象提升,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据市信访局提供的来信来访情况,在背街小巷改造前,到市委、市政府上访的居民绝大部分是反映问题,改造中和改造后,更多的是来表达衷心感谢,希望多办这样的好事、实事。不是“政绩工程”却获得了最好的政绩。街巷提质改造工程发乎于小巷弄堂之里,植根于为民爱民之心,没有刻意追求显绩,但是被群众公认为好政绩。去年10月,中央先进性教育督导组组长马宪章一行查看了长沙市众多的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在听取群众意见后,高度评价这一工程“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利益’的要求”。

  2.改善了长沙对外形象。街巷整改,整走了怨气,改来了和气;治好了脏乱差,带来了真善美。一是提高了对外美誉度。自背街小巷改造以来,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共80多家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全国各地有130多批次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便河边、赐闲湖、潮宗街、梓园路、大古道巷等极具长沙特色的靓丽街景和古城韵味,让各地来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二是增强了发展吸引力。背街小巷的改造,最为明显的是全面改善了城区生产生活条件,营造了最宜人居、最宜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增强了长沙的发展吸引力。据统计,近两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50多家在内五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投资产业项目17个,到位外资总额达8.7亿美元。三是培育了文明新风气。街巷提质改造后,市民百姓都非常珍惜改造成果,文明习惯自觉养成,文明气息日益浓厚,去陋习、讲文明蔚然成风,骂街打架的少了,邻里吵闹的少了,邻里和睦、人居和美的日子越过越自在了。

  3.推动了区街经济发展。街巷改造好了,环境变美了,人气激活了,商贸更旺了,对经济社会的良好效应也凸现出来了。通过提质改造,我市街巷中新增门店1300多个,新增商铺营业面积6万多平方米,有150多个下岗失业人员当起了老板进行自主创业,有3200多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一大批街巷的商铺门面总量成倍上升,由原来的几家,增加到现在30~50多家,经装修后的门店月租金由过去的200元~300元猛增到现在的600元~800元,小巷居民成为街巷提质改造的最大的直接受益者。背街小巷的提质改造真正实现了建设与兴业同步,便民与富民统筹,创建文明与繁荣经济互利的可喜局面。

  (调查组成员:陈录社 胡圣国 徐世昌 易立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