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城市•经济•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0:00 东南早报

  热点关注·政府工作报告

  “十五”回眸■关键词:城市名片

  “十五”期间,泉州又多了几顶桂冠: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这些称号都大大提升了泉州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形象。

  经过十余载的“铁心创卫”,泉州市在2004年底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2003年10月6日,泉州成为继深圳、广州、厦门、杭州之后我国第五个国际花园城市,评委称:泉州对历史遗产的完好保护是得以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东进南下西拓

  在过去的五年内,泉州城市骨架在慢慢撑大。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了30平方公里。

  按照“东进、南下、西拓”的城市发展战略,鲤城区政府机关跨江办公带动江南片区逐步繁荣。市级行政中心迈开东迁步伐,加快东海片区的快速发展。国道324线华大至体育中心、泉秀东街等七大进出城通道、江滨路、大坪山隧道及连接线、后渚大桥等相继建成,初步解决泉州中心市区交通拥堵问题。桥南片区改造是泉州跨江发展的重头戏,该片区将被打造成泉州“外滩”———一个规划、交通、景观方面都高度现代化的商住区,成为泉州未来的标志性区域。

  ■关键词:古城保护

  改造中山路步行街,完善中山路的基础设施。天后宫梳妆楼完成重修工作,这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天后宫妈祖庙建筑完全恢复原有的建筑规制。

  经过长期酝酿后,2004年10月9日,西街钟楼片区改造工程正式开工。过去5年,李贽故居、苏夫人姑庙、德济门等一批历史遗址也得到修缮。

  ■关键词:项目带动

  “路通了不仅水果卖得好,娶老婆也更容易。”永春一农民这样形象地道出了村村通的好处。截至去年11月初,泉州市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省道305线、306线等为主骨架,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公路交通网络。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奠基,意味着泉州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国”字号的博物馆。“海丝”景点保护修复工作基本完成,新增泉州府文庙、蔡浅古民居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海大通道、石湖5万吨集装箱码头、南埔电厂一期、晋江500KV输变电工程、石狮纺织物流中心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基本建成或建成投产。炼化一体化、泉州船厂修船项目、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晋江大桥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关键词:城市联盟

  城市联盟,资源共享。先是泉州都市区内县区联盟,抓住泉州、晋江、石狮、惠安等市、县总体规划修编契机,启动城市联盟建设,协调区域内城市燃气、污水垃圾处理、道路交通以及社会事业等具体项目的共建共享,努力实现泉州湾城市群的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04年7月,厦泉漳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并签订《厦泉漳城市联盟宣言》,确定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着手,突破行政区划,加快厦泉漳中心城市和周边经济带发展,实现闽南三角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产业升级

  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我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被誉为福建“一号工程”。项目预计将于2008年底全面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使泉港区成为世界级炼油化工一体化的石化基地,促进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繁荣。

  “十五”期间,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南埔电厂一期、石狮服装城等一批项目建成,炼化一体化、泉州船厂等项目动工建设。

  ■关键词:泉州板块

  随着七匹狼、凤竹等民企成功上市后,2004年9月,泉州市政府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决定用3至5年时间,争取每年有2至3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或再融资,并形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泉州板块”。“十五”期间,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效,累计169家国有企业实施改革,惠泉啤酒等3家企业在境内上市,中绿公司等4家企业在境外上市,17家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免费上学

  42万元,对许多晋江人来说算不上什么大数目,但对晋江紫帽镇2000多名学生家长来说,新学年孩子们的教育支出可省了一笔。2005年8月,晋江紫帽镇政府用财政投入免掉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含外来工子女)。

  尽管离“义务教育全免费”还有一段距离,但因为是省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基层政府,晋江紫帽镇引来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平安泉州

  短信诈骗、“两抢一盗”,跨国贩毒等系列案件一一告破,近年来泉州警方连出重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建立,盗窃、抢劫等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经省综治委委托省统计局城调队组织测评,2005年泉州市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含基本满意率)达94.33%,比上年上升1.19%,比2000年高出31.79%,连续6年实现群众满意率上升目标。

  ■关键词:民企活力

  经过五年发展培育,泉州民营经济已呈现企业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市场专业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园区化、区域特色化、营销网络化、层次梯度化的

  特点。

  投资领域逐渐向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延伸,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大大提高,民营经济处于良好的转型提升阶段。目前,泉州现有中国驰名商标30项,中国名牌产品33项,分别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二名,荣获中国经济品牌城市称号。(早报记者林可)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城市篇总体来说,今年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还是搞好“十五”和“十一五”有关重点项目建设安排的衔接,加快福厦铁路泉州段、泉州晋江大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关键词:规划编制

  抓紧城乡规划编制。完成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及“十一五”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摘自200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泉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泉州市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和《泉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规四改”中的“四规”。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指挥棒”。随着泉州经济的发展壮大,现行的规划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新的规划来指导。2005年泉州已初步完成四项规划的评审,还有待进一步修改。其中,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泉州市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和《泉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成了指导今后泉州市城镇发展建设的三个最重要的规划,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

  这三项规划将按照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对城镇体系结构格局和城市空间进行调整:整合城市资源,改变了过去“单一中心”的发展格局,加强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引导城市产业经济发展方向,创建宜居型和创业型城市,同时考虑泉州城市的发展如何更好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泉州与厦门、漳州、莆田、三明等接邻城市的经济协作和共同发展。如今,这四项新的规划成果已出来,编制完成并报批将成为今年一项重要的事情。这些规划的报批一旦完成,将向人们展示出泉州未来十几年的远景蓝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开展城市公交、电力、绿化、环卫等专项规划修编,推进泉州石化基地、出口加工区、洛秀组团、城市商务区规划编制。同时还要加快村镇规划、完成10个乡镇、40个中心村的规划调整。

  ■关键词:项目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城建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一二三四”项目建设,确保序时进度。(摘自200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在过去的一年里,泉州晋江大桥、海峡体育中心的体育场、体育馆等工程项目已完成选址且开工;桥南片区改造方案已报批,立交桥建设开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体建筑已封顶,预计于今年元宵节试开馆。2006年,泉州城市建设还将延续去年的工作,“一二三四”城建项目的建设,将大力推进城市发展,改变泉州的城市形象。

  2008年,全国农运会将在泉州举行,在此之前,建设“一场一馆”(海峡体育中心的体育场、体育馆),这是承办好全国农运会必备条件之一。“二桥二环”(晋江大桥、泉州大桥南立交桥及城市一环、二环路)的建设,主要是解决八大组团连接和中心城市交通问题,这是城市连片发展的主轴。而“三片三带”(泉州大桥南片区、东海片区、城东片区和晋江、洛阳江两岸及沿海大通道两侧),这是扩张城市中心区、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四规四改”中的“四改”则是指四条街道立面整治,它是大大改善人居环境、解决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的关键。

  2006年,市行政管理服务中心、桥南片区、城东片区建设将成为城市片区建设的重点。同时,市民关注的住房问题也成为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焦点,江南、见龙亭经济适用房项目将抓紧建设。

  今年,在解决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加快桥南立交桥、朋山岭第二隧道及连接线工程、旧泉永路拓改等项目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将启动市区天然气,确保2007年LNG供气所需。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快江南、洛秀、城东、东海组团供水管道铺设和旧城区供水管网改造。

  ■关键词:城市经济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千方百计扩充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突出南抓泉州出口加工区、北抓洛秀组团,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摘自200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未来的泉州出口加工区和洛秀组团,将有一大批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或者高新技术企业进驻。这些企业将给当地带来大的效益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如此,泉州正在申报的台商投资区等也将为泉州城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港城联动

  推进港城联动。完成泉州港港区和重点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摘自200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宋元时期,刺桐港就有“东方第一大港口”之称。今天,如何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发展港口经济,使之成为泉州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泉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和重点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势在必行。

  港口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港口是泉州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泉州有泉州湾中心

  港区、湄洲湾南岸新港区和深沪湾、围头湾中小型港区规划建设。如今,要重点抓好斗尾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泰山10万吨级石化码头及仓储工程等建设,促进中化集团物流、仓储码头落户泉州。

  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按照国际性大港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亿吨大港,推进港城联动。在搞好规划基础上,对拟建港口和码头合理布点、整合,突出中心港区的地位。重点开辟近洋、内贸集装箱、液体化工等运输业务,走“错位发展”路子,与福州港、厦门港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以泉州船厂造船项目签约为契机,加快大型船舶基地建设步伐。探索“地主港”经营模式,改善“大通关”环境。抓紧修建港口与开发区、加工区、保税区的快速通道,重点培育临港重化工业、修造船业和大进大出产业,吸引国际大型海运公司、物流公司来泉设点,推动临海工业带、产业集群带连片发展。(早报记者江海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