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府上网吹来亲民新风 网络是民意表达补充途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3:23 第一财经日报

  元旦前后,两件“网事”把政府与民众间的距离迅速拉近,并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2005 年12 月31 日,商务部长薄熙来在商务部网站向广大网友发表新年贺词,获得网民普遍好评。有网民赞扬为“真正与时俱进”,更有人希望此举有助于政府“走民主、廉洁、为民、开拓之路,树文明之形象”。

  2006年1月1日零时,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下称“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把近年来政府上网热推向最高潮。新华社报道此事时,引述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的话说:“中国政府网开通,标志着我国政府在打造透明政府和服务性政府方面,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网络对政府是一个机会

  “中央政府上网有很大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政府公开信息,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促进政府变革。更重要的是,使得老百姓参与政府管理更加理性。”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教授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事实上,从1999年开始,我国各级政府陆续实现上网,从中央各部委到县级以上政府,全国各级政府网站已有上万家,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毛寿龙说,网络是民情变化的产物,是对目前言论表达渠道不足的一个补充,其特点是互动,可以使话题迅速成为公共话题。现实中,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民意表达机制,公共话题的筛选机制。

  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对网络的重视日见提高。当年深圳市市长于幼军公开对话《深圳,你被谁抛弃》帖主呙中校,开政府回应网络民意之先河。2005年,河南省上下通过网络渠道为河南人正名,组织了多场网上访谈和网络舆论造势,则成为政府通过网络进行“危机公关”的经典案例。

  毛寿龙认为,网络是政府的一个机会,是展示政府形象的机会。借助网络,政府一方面可通过网上办事更加便民;另一方面,政府也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发布权威信息。

  “过去政府往往通过新闻媒体发布自己的言语。但是,媒体有媒体的功能,媒体表达是新闻语言,可能有表达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毛寿龙说,“网络对政府的负面评价主要是缺乏沟通,因此,政府必须提供更多的信息,增加透明度。”

  网络是民意表达的补充途径

  此次中国政府网开通,有网民称:“希望能增加一个论坛,可以借此畅所欲言,让人民表达出原汁原味的东西,使网站真正变成沟通中央和基层的桥梁。”

  对此,毛寿龙说,对政府的负面评价主要是缺乏沟通,因此政府应多提供信息。随着政府透明度的提高,民众的互动要求也可能更高。但目前通过网络互动,不是规范的表达方式,更重要的表达方式应基于人大、政协制度。

  “网络话题未必是民意的真正代表。有精力上网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网络话题只代表网民,甚至只是其中活跃分子的意见。在这些意见之外,可能有更大的事情,但网络却可能改变话题重要性的先后顺序。”因此毛寿龙认为,政府不能完全依据网络确定某些重要施政议题。

  毛寿龙说,民意的表达途径主要是人大和政协,网络只是一种补充表达方式。网络在人大、政协闭会期间,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通过网络来促进人大、政协等民意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本报记者李秀中发自上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