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不应老生常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6:15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政府工作报告 ■它不再只着眼于一年来的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入等增长,而能对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有更为详尽的描述
■它不再只注重于招商引资、工业项目成果的介绍和各项经济指标的数字展示,而应更多地检视民生的改善 ■它不再只是对经济增长“量”的描述,忽略对“质”的变化反映,而应有对资源使用、能源耗费、环境影响的评估 新华社昨以“希望看到这样的政府工作报告”为题发表评论。 评论指出,新年伊始,全国各地县(市)以上人大、政协“两会”陆续召开,政府主要负责人都将就本地区一年来的工作向人大代表报告,接受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检阅”。在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不应该老生常谈,应该与时俱进,展现一种新气象。 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政府工作报告:它不再只着眼于一年来的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入等增长,把社会事业的发展当作“补白”轻描淡写。相反,它能对这些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有更为详尽而具体的描述,这样才更符合政府“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符合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 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政府工作报告:它不再只是对经济增长“量”的描述,忽略对“质”的变化反映。相反,它应有对资源使用、能源耗费、环境影响的评估。通过这些信息的传达,让人们加深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政府工作报告:它不再只注重于招商引资、工业项目成果的介绍和各项经济指标的数字展示,而应更多地检视民生的改善,让人们充分了解政府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治理环境污染效果如何,它甚至可以具体到改造了多少学校危房、修建了多少家社会福利院、有多少贫困人员或受灾群众得到了救济……通过这样的表述,体现积累的社会财富如何用之于民,反映全体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分享。 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政府工作报告:它不再只偏重于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展示,而缺少乡镇农村发展状况的反映。它应更充分地体现农村的现状,告知有多少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转移,农村的治安、教育、医疗、文化状况有多少改善,兴建了多少农业基础设施……通过这些,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必要性,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紧迫感。 政府工作报告怎样做,从某种角度来说,体现着怎样的执政理念和发展观。之所以希望有这样的报告,就是希望能通过向人大代表述职的庄严方式,体现政府的“本职”工作,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不是对政绩的自我表彰,不是对成果的沾沾自喜,不应回避存在的缺失,对困难和问题更不宜讳疾忌医。人大代表对报告的审查,它能使政府更充分地了解得失,明察成败,在对未来的规划中更加着眼于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