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纪实(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7:3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纪实(组图)

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视察危改项目学校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纪实(组图)

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到农村学校察看危房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纪实(组图)

安阳县辛村乡高利寺学校危改后旧貌换新颜


  “白天进太阳,晚上进月亮,挡不住风,遮不住雨,还用木棍顶着墙。”这句流传在河南农村的顺口溜是农村中小学危房的真实写照。像这样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在2003年9月前全省共有480.9万平方米,占当时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5328万平方米的9%。

  今天,这句让农村群众和各级领导刻骨铭心的顺口溜在河南成为了往昔。截至2005年底,作为省委书记徐光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十件实事之一的全省农村中小
学D级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其规划内11465所农村中小学项目学校的480.9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毕。

  春风化雨

  政府的决心和责任

  校舍是学生、教师集中生活的地方,一但出现事故,就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摘自李成玉省长在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2年9月,当国务院召开集资办学河南现场会的时候,“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河南经验在全国成为加快中小学校舍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的一句响亮口号。

  这句在上世纪90年代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结下不解之缘的口号,随着时间的跨越,在2003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写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这让多年来为危房和学生安全困扰着的农村教师和学生家长看到了希望。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许多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通过集资建造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已经进入危房高发期,这一问题在经济落后地区最为突出。当农民把孩子送进同样是自己当年读书的学校时,看着房顶长满杂草,墙壁剥落,门窗破碎,外面大雨,里面小雨的教室时,总是眼圈红红的;每年秋天,学校的老师们看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搬进搬出,再看看面目全非的教室中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心中酸楚过后每每都是尴尬和无奈。到过河南农村的人们在学校的围墙上都看见过“治贫先治愚,治愚办教育”的宣传标语。用这句话来描述祖祖辈辈劳作在黄土地上的农民寄希望自己下一代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心态再恰当不过了。

  农村学校的现状和农民的无奈,一次次牵动着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建国50年了,再不把危房改好,我们就没法向人民群众交代。”这是常务副省长王明义在农村调研时发自内心的感慨。

  加快农村教育是直接关系广大人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要的一件大事。如何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进程中解决人力资源的瓶颈问题,使占全省70%左右的农村人口转变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农村教育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在一个时期内成为省政府领导反复思考、运筹的问题。

  2003年9月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后,参加会议的王明义、贾连朝两位副省长向省委、省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多次调研、论证、测算,当年10月22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用3年或稍长一些时间消除全省农村中小学的现有D级危房。3天后,省政府在郑州召开了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全省各省辖市分管财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两位副市长及教育、财政、计划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被一齐召集到会,共商包括D级危房改造在内的农村教育发展大计。会上,省政府决定: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机制,从2003年至2005年,利用中央安排我省的3亿元危房改造资金,省本级筹措6.1亿元,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支持各地完成对农村中小学现存D级危房的改造任务,现有的B级、C级危房以及以后新产生的危房,主要由市县两级政府负责核查、制定规划、落实资金并承担改造任务。

  如果说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使正在走出凹地的农村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那么,紧接着召开的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启动会,使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驶上了快车道。

  2003年11月14日下午,省政府会议室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省长贾连朝面色凝重,一口气用了3个“紧急”作为自己讲话的开场白:“今天,省政府在这里召开一个紧急会议,紧急部署我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我宣布,从这一刻起,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紧急启动了。”这次会议之后,全省480.9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县。

  为落实各级政府实施危改工程的责任,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与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省辖市与所属县(市、区)也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政府“一把手”为危改工程的第一负责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使全省危改工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管理、件件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省政府还成立了由副省长贾连朝任组长,教育、财政、计划、扶贫、建设等省直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时研究解决实施危改工程中的有关问题。随后,省政府又建立了由省领导及危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到县区督促开展工作的“定点联县”制度,几位副省长和省直有关厅局长每人联系一个危改任务重、经济较困难的县,并抽调得力干部成立了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时间、集中办公,处理危改中的日常工作。

  于是,一项在河南教育史上具有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重大工程在全省拉开了序幕。

  民为邦本

  为了明天的诺亚方舟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摘自《诗经》《诗经·小雅》中这句反映小鸟飞离深谷,迁到高大树木上,得以饱览明媚宽敞天地的美好诗句,常被人们用来描述乔迁新居时心花怒放的心情。这也是几代农村教师对实施中小学危改工程的期盼。但对经济欠发达的河南省来说,如此浩大的工程最缺的就是钱。20多亿的资金投入能否及时到位,是危改成败的关键。钱从哪来,农村的交通、饮水设施改造需要钱,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需要钱,文化、卫生及社会福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钱。从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看,这一系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任务,对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每一项都必须干好,都需要钱。但对农村教育来说,仅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这一项,一些地方的县级财政已显得吃力,在不得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筹集这么多的资金,任务确实不轻。“孩子们的事情耽误不得,落实资金的唯一选择就是调整支出结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李成玉省长再次表明了全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态度和决心。

  实现教育公平先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开始。省政府决定从2003年开始至2006年,省教育、计划、财政部门连续3年每年分别筹措2000万元,省扶贫办连续3年每年安排1.4亿元资金支持市、县进行危改,同时,全省市、县财政再筹措11.5亿元,加上中央每年度补助专款3亿元,完成全省480.9万平方米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其中,省级资金先期下达。2003年,省级筹措的6000万资金于当年全部下达到位,466所学校开工建设。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的具体体现就是动真情,办实事。筹措落实危改资金关键在行动。

  各地看到省委、省政府如此重视这项工程,备受鼓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筹措资金。郑州、洛阳、新乡、济源、焦作、安阳等地不等不靠,在中央和省资金未下达前,已利用银行贷款,工程队垫资等多种措施先期开工建设。2004年郑州市提出:市财政投入1744万元,县、乡、校自筹3221万元,用一年时间提前完成对2003年10月底前经过排查和鉴定的全部D级危房的改造任务。并从2004年起,全市的县(市、区)政府都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纳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今后出现的新增危房的改造。漯河市按照上级政策拿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危房改造,三年切块600万元。信阳市政府决定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三年切块1000万元,所属各县区财政三年共拿出5857.9万元,专项用于危改。周口市政府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市财政配套300万元,支持各县危房改造,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对资金不到位、完不成年度规划任务的,扣减其转移支付资金,两年内不安排上级补助项目,主要领导年终考核不得定为优秀。商丘市2003年对配套资金保障较好的夏邑县奖励资金30万元,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安阳市承诺市本级拿出2000万元,县(市、区)配套2770.6万元,用一年的时间改造完全市19.38万平方米D级危房,并决定来年再拿出2000万元,对按时完成危改任务的县(市、区)给予奖励。

  从2004年5月开始,各级危改资金陆续到位,全省加快了危改工程步伐。当年全省已竣工或主体已完工的项目达到1878个。当年洛阳市累计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全市9县6区56.76万平方米的危改任务,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省政府验收的省辖市。在5个省辖市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基础上,2005年1月13日,省政府在洛阳召开了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现场会。会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明义代表省政府再次发出动员令:各地要在2005年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任务。

  号角再次响起。为了农村孩子早一天能和城市儿童一样坐在安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同在党的阳光下成长,2005年年初,省委书记徐光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2005年要基本完成全省480.9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工程任务。省委、省政府还将其列为2005年为全省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校园内,一个个项目如期开工,一排排新校舍拔地而起。为保证原规划2006年省级1.6亿元资金在2005年8月底之前落实到位,在危改资金最紧张的关键时刻,省政府再次作出决定,将2005年省长预备费最后剩余的45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危改工程”。在省政府的带动下,全省各地普遍掀起了筹资改善办学条件的新高潮。资金的及时注入,使全省危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忧先于事

  毕50年之功为一役

  上面出钱用钢筋水泥给学校盖好房子,又不让群众集资,孩子们真是赶上好政策了,今后也不用再为砸着教室里的孩子担心了。

  ——摘自范县龙王庄乡蔡潭小学校长孙义龙工作笔记

  范县,因地势低洼,处于黄河泄洪区,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当地群众建民房都采用“打土台”的办法将房屋地势垫高,以防止内涝和黄河水漫滩浸泡。该县危改项目开工前,许多村民听说政府要用钢筋水泥为孩子盖新房,自觉自愿发动起来,从村头荒地和渠沟里为学校挖土找土,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老人和妇女齐上阵,实在找不到土了,就挖了自家为孩子宅基地准备的土台。就这样,6个滩区乡每个项目学校的地基硬是被垫高了1米。垫起的不仅是学校教室的地基,也垫实了人心。该县龙王庄蔡潭小学施工时正值大雨过后,危改工程的建筑材料因道路泥泞无法运进工地,4个村的村民闻讯后,用肩扛、用手抬,用独轮车推,靠人力把全部的建筑材料包括施工机械抬进了校园,保证了工程正常开工。村里的老人孙朝胜说,“像这样全村老少齐上阵推独轮车的架势只有三次,第一次是为刘邓大军过黄河运物资,第二次是1976年修黄河大堤,还有就是这次为了给学校盖新房。”

  德政工程首先是民心工程,绝不能用危改资金改出新的危房。480.9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意味着孩子们因生命安全不能安心上课,20.6亿元资金意味着关怀、关爱、责任,更意味着农民的期望和农村孩子们的未来。在工程建设任务最重的2005年里,省政府先后召开三次常务会议、六次省长办公会议、两次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一次危改工作现场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和督察危改工作。2005年六七月份,贾连朝副省长多次深入到周口、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三门峡的乡村察看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现场办公,仅在周口就召开了两次现场办公会。他说:“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如果不尽快把危房改造好,我们坐卧不安呀!”

  保证新建校舍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要靠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要靠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省危改办在全省建立了“四统一分”工作制度,即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筹协调,按资金性质分口管理项目和资金,并由相应部门全程负责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机制。在实施危改的700多个日子里,省危改领导小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省危改办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研究部署工程实施工作,进一步强化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工程质量是校舍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危房改造工作的生命线。“危改工程”实施初期,全省建立了《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学校台账》,将全省480.9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又将这11465所项目学校全部纳入《台账》统一管理,在全省危房库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全省工程项目台账库,改造一所,消除一所,保证了危改信息的共享,杜绝了重复改造现象。工程中期,根据省政府的要求,省危改办对每所项目学校又实行了“三定”,即定完工期限,定资金来源,定责任部门,逐校监测工程的实施。工程实施后期,建立了“危改工程”《旬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督察落后市地。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设想孩子们整天在危房中上课,如何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一定要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重点工程,带着责任来抓,带着感情来干,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为人民切实做一件实事、好事,让省委、省政府领导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在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切实把质量管理落实在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新建校舍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建筑设计、施工单位严把工程的设计关、招标关、监理关、验收关。严格做到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确保危房鉴定、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招(议)标、施工监理、资金使用、预决算审计、竣工验收等各项工作都依法依规、严格有序地进行。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切实执行工程质量“问责制”。坚持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监控,认真落实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坚决依法追究有关单位、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省危改办还对各地危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查处整改。

  各地在危改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程序,对工程项目坚持全过程、日常化的监理机制,做到事前有规范、过程有监理、事后有检查、完工后有管护,使危改项目始终处于规范的、动态的管理之中。新乡市对危改项目实行了严格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每一个危改项目都设有“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铭示牌”,标明项目名称、县(市、区)长、乡(镇)长、校长姓名、项目经理、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竣工时间等内容。平顶山市采取了“分包负责,蹲点督办”的办法。信阳市新县要求凡是投资在15万元以上的危改项目,都要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公示,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洛阳市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规定,根据实际编制项目预算,确保预算不留缺口。对项目学校严格过程管理,切实做到规划一所,建设一所,验收一所,投入使用一所,不留尾巴工程。此外,该市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体系标准,明确规定所有施工单位对工程实行终身负责制。栾川县要求每项工程至少有3个以上的施工队参与竞标。该县大清沟乡为消除一个在建项目学校的质量隐患,先后调换了3个施工队,6次责令停工整改,质量不合格的构造柱、大梁一律拆除推倒重建。类似这样不惜代价,为确保工程质量的事例,在全省各地的危改工作中都发生过。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管理,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危改工程的社会效益,保质保量地完成危改工程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促进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2005年4月13日,省危改领导小组专门印发《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对危改工程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验收内容和标准、验收申报程序、省级评估验收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曾有施工队长感叹说:“干危改项目从社会效益上看是民心工程,从施工队的经济效益上看是‘鸡肋’工程,管理不好不但不挣钱还要赔钱;老百姓高兴,又能锻炼队伍,这活值得干!”

  正是由于制度完善,措施到位,监督有力,全省的危改工程在加快进度的同时也确保了质量。2005年4月至6月,省审计厅对洛阳、郑州、焦作、安阳、新乡等5个通过省危改工程验收的省辖市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结果显示:所有危改工程不仅设计合理,建筑漂亮,而且质量全部合格,“工程”无资金违纪现象发生。

  两年多来,堪称河南教育史上一次壮举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科学、规范、高效的运作机制中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安得广厦千万间。岁末年初,全省农村中小学480.9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完工。

  “危改工程”不仅仅是为农村学校建起了安全的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也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在危改过程中,各地将危改与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与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与远程信息教育相结合、与巩固“普九”成果相结合,危改工程真正成为了加快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助推器。山区的教学点和复式班撤销后,建起了寄宿式学校;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搬进了农村孩子的教室,一大批农村中小学生受到了与城市孩子同等条件的良好教育。

  危改工程完成了,但危改工作并没有结束。由于建材寿命和自然灾害原因,未经改造的校舍中,新的危房还会出现。为此,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今后每年从中央降低农业税税率转移支付补助中划出4%的比例,专项用于各地新增农村中小学危房的改造工作。仅此一项,全省每年就可增加危房改造资金近2亿元。

  事非经过不知难。此时此刻,为D级危房改造操劳奔波的县教育局长们更是感慨良多。他们认为,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一方面抓教育事业的大政方针,加快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一方面又通过一些有全局意义的实事,推动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的不断落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不仅解决了农村学校的师生安全问题,还温暖了农民的心。党和政府这样重视农村教育工作,所作出的改造农村学校危房的决策,由小及大,高瞻远瞩,其深远影响,已大大超出了危改工作的本身,从村民到基层干部看到的是党的“三农”政策实实在在的落实,体会到的是开展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的成果,体现出的是共产党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还在继续,还会有危房被推倒,还会有搅拌机的轰鸣声在校园响起,钢筋水泥浇铸的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一砖一瓦垒起的是老百姓的民心,一批批安心走进教室的孩子是我们未来的脊梁。

  全省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将铭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之情,不忘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付出汗水,做出贡献的人们!

  相关链接

  D级危房:建设部将民用建筑用房分为A、B、C、D四级。B、C、D级均为危房。B、C级危房可维修观察使用,D级危房必须封闭、拆除,禁止继续使用。

  □邓全冯哲

  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视察危改项目学校

  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到农村学校察看危房

  安阳县辛村乡高利寺学校危改后旧貌换新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