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赶“文化大集” 建温馨家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8:48 海峡网-厦门日报

  深化文明创建 构建和谐社会

  我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蓬勃开展

  

赶“文化大集”建温馨家园(图)

  社区文艺演出走进电视台演播厅,充分展示了和谐文明的社区新风。(梁伟 摄)

  又是一个周末,家住湖里康乐社区的王大妈急匆匆吃过晚饭便出门了。“大周六的,您这是上哪儿啊﹖”在门口她碰上了一位熟人。老太太乐呵呵地说,“我丫头她们排的节目今晚要在电视台演播厅演出,我当观众去。”此时的厦门广电集团1000平方米演播厅里已是一片热闹景象,人们正在等待即将开始的文艺演出。

  自去年12月6日以来,连续几个周末,广电集团的演播厅总是这样热闹,歌声、笑声、掌声不断。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文化局、市文联、厦门广电集团和各区联合主办的“温馨厦门·和谐社区”文艺演出走进演播厅系列活动驱走了冬日的寒意,人们尽情抒发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几台文艺晚会的演员除了极少数是专业演员外,大部分都是社区居民,演播厅成了群众自己表演、自己观看、自己评价的大舞台。

  此次活动的“金点子”来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在对厦门社会文化事业进行调研时,他指示要“丰富基层文化生活,让社区文艺走进演播厅”。

  从广场到演播厅,“温馨厦门·和谐社区”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已经成为厦门一项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滋养着百姓的精神,塑造提升着市民的素质。

  精彩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社区文化,又是城市文化的基石。用爱国主义精神、先进文化知识、社会主义新风来熏陶社区人、鼓舞社区人、引导社区人是厦门创建文明城市,着力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的一大特色。

  63岁的张厚恩来自东北,他住进育秀社区快一年了,平时他常常去社区活动中心打乒乓球,另外还参加了社区的乐队,担任键盘手。张厚恩的老伴孟阿姨会吹萨克司,平时喜欢参加社区的体育锻炼,有时也参加合唱队的训练。

  在育秀社区,像张厚恩夫妇这样生活充实的居民还有很多。走进育秀社区的中心广场,你可以看到居民自组的戏剧团正吹拉弹唱,老年人舞剑健身,一招一式颇见功底;年轻人则伴着音乐的节奏,在排练现代舞。在社区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图书室、电脑室、健身室等样样齐全,另外社区还组织了舞蹈队、篮球队、合唱队、琴棋书画兴趣小组等11支业余文化活动队伍。

  以文化为平台,切磋技艺、增进友谊。近年来,我市各社区通过开展社区文艺汇演、纳凉电影晚会、游艺活动、民俗表演、书画摄影展等活动,使社区文化的形式及内涵得到充实和提高,一些社区把特色家庭建设纳入社区文化建设内容,不定期举办社区家庭才艺展示大赛,从家庭厨艺、缝纫刺绣到器乐演奏,各种绝活一应俱全,形成了社区文化遍地开花、全民参与的热闹景象。据不完全统计,“温馨厦门·和谐社区”广场文化活动从2004年5月启动以来,先后在白鹭洲音乐广场、市工人文化宫、前埔不夜城、同安影视城等全市各社区广场共举办活动近2000场。

  温馨社区营造家的感觉

  何美珠现在是社区老体协健身艺术团的主力成员,别看她已经54岁了,但一到舞台上,欢歌劲舞,浑身充满青春活力。可就在刚退休那阵子,何美珠沉溺于打麻将,经常打到半夜才回家,弄垮了身体,老伴常跟她生气。后来她加入了社区的健身艺术团,跳舞、练剑、扭秧歌、打腰鼓,越活越年轻了。

  “文化大集”不仅使一些居民远离了麻将桌,违法乱纪的少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参与创建文明社区的人多了,而且还以文化的形式,推动了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记者在后埔社区的“文化夜市”采访时,碰到一个来自江西的务工人员,他告诉记者:“我每个周末都来唱歌,这里没有身份的差别,感觉自己也是厦门人,我找到了家的感觉,也忘记了身在异乡的寂寞。”

  在育秀社区,社区居民自发组成了“门前三包”劝导队,天天巡查维护社区的公共卫生。育秀社区居委会干部告诉记者:“社区是个大家庭,搞好社区文化,让居民工作之余放松享受生活,同时在活动过程中,社区居民增加了沟通和了解,对社区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社区里的和谐关系便建立起来。”

  近年来,厦门以重大节庆、纪念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如结合国庆,在市政府大院举行由各界人士上千人参加的升旗仪式,各企事业单位、学校也升起了国旗。节庆期间,还举办新年音乐会、庆元宵文艺演出、“海峡月圆”中秋焰火晚会、“五一”献给劳动者的歌、“祖国颂·华夏情”庆祝国庆文艺晚会等大型广场文艺,精心安排大型的社会科学宣传咨询游园、社会科学图片展、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社会科学知识进社区进农村,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正如一首群众自编的反映厦门社区文化繁荣景象的顺口溜所唱的,赶着丰富的“文化大集”,不同身份、不同学识、不同背景的人们找到了认同感、归属感,人们共同营造着相知、相识、相助的温馨家园。本报记者 赵琳(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