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爱阳光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9:02 解放日报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50多岁的张爸爸,就是止不住泪,哭。为何?女儿三十了,有生以来第一次,认错,向父亲深深一鞠躬,表达这迟到的歉疚。

  30年了,女儿还第一次给爸妈送上新年的祝福,第一次能够自己囫囵穿整齐了衣服,第一次能昂起头大庭广众前朗诵和讲故事……

  张爸爸告诉记者:只3个月,就给自己智障女儿创出这诸多奇迹的是“阳光之家”;是“阳光”给了女儿第二次“生”,也淌进温暖了他的心田……

  阳光这般直抵心头

  多少次,张爸爸想到了死。

  最近的一次,是在4个月前。

  六神无主了。十年前,磨破嘴皮托了多少朋友帮忙,女儿张丽总算有了个挂靠单位,钱不多,每月400元,但掰着花,也能让女儿日后对付大半月。而今这单位倒闭,女儿日后怎么办?跑低保享受?可她的残疾等级没有达到重残标准。是否还有其他门路?腿走乏了,腰走酸了,无果。

  “精神简直要崩溃了,我们都是要老的啊,一想到将来就后怕。”心一横,又将老话重提:一起去奶奶那里?女儿晓得奶奶已去世,这么答:不要,那里没电视看,没音乐听!再问:爸爸死了,你怎么办?眼睛清澈望着你,又怎么能够撒手放弃?心不甘啊。

  “苦闷的时候一直在想,哪怕有一缕阳光照到我们心里,我们会感到无比幸福!”

  阳光就这样直抵心头。

  张爸爸记得,是去年9月19日,殷行街道“阳光之家”正式开班了,通知张丽赶紧去。张爸爸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一天,如雨后春笋,全市多少街道,正式开办“阳光之家”。作为上海2005年十大实事工程之一,全市建起了233所“阳光之家”。和张丽一样,11955名智障人士走进“家庭”,接受生活常识、劳动技能、文化知识等诸项培训,为的就是,让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沐浴在生活的阳光下。

  在殷行街道“阳光之家”,记者见到了30岁的张丽。

  阳光下,张丽的笑容里不掺杂一丝阴影。“这里我开心,朋友多,老师好,老师说我聪明。”

  张爸爸的脸上挂着笑,老师又表扬。“张爸爸,你家张丽刚刚猜出一个谜语,获了一个小奖品。”推门而入的曹宁老师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看他们写的作文,还有画的图,很不错吧。”

  张爸爸的眼睛睁圆了。这是女儿去共青森林公园赏菊的作文?优?“张丽的字有这么好?”张爸爸记得,张丽小时候,托了好多人让她读小学,可这孩子在学校几乎是“坐”了4年,最后被劝退。4年评语老三样:热爱劳动,热爱集体,敬爱老师。可成绩一栏,空白。

  “不要这么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曹老师说:“别看张丽体育不好,作文写的很流畅,还很会用成语呢。”

  在这“阳光之家”,张丽学会了叠衣服、系鞋带,学会了简单的康复运动,还知道了爸爸妈妈抚育她的辛苦。也让张爸爸真真切切感受到“女儿懂事了,收获了她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

  感慨万千,张爸爸说:“打从张丽出世,我就没这么笑过,这主要是精神上的压力太大了,30岁的女儿,智力、行为只有学前儿童水平,还有癫痫。1993年,我带女儿去评残疾人等级,里弄干部开证明,两个大字‘戆大’,我的头,一下子就抬不起来了。多少次亲戚朋友聚会,不去,就是怕他们指指戳戳、奇异和怜悯的眼光。今天,女儿的头能抬起来,我的头也能抬起来了,是‘阳光’,给了我信心!”

  “我没有理由不爱他们”

  说起让张丽们转变的功臣,张爸爸张妈妈们异口同声:是“阳光之家”和“阳光老师”。

  就说张丽最喜欢的曹宁老师,这位清秀修长的中年女子,自从来到“阳光之家”,便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在张丽们身上,手把手教他们画画、写作、学习生活礼仪。

  华师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汪海萍副教授这么定义:“阳光之家”其实是为社区16到35岁智障人士成立的一种社区免费服务机构,目的是通过专门对智障人士集中进行文化知识传授、身体康复指导、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智障的评估是由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方面决定的。从科学上说,人的智商恢复极其困难,社会适应能力却能通过训练康复,而‘阳光之家’的特点正在于此。”汪海萍说,“张丽们之所以能好转,在于她们走出了封闭的家庭,通过集体、朋友,重新融入社会,再进行文化知识、身体康复和劳动技能培训,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阳光是金黄的,阳光是温暖的。在“阳光之家”,天花板、墙壁、桌椅窗帘都是暖黄色,以象征阳光的温暖无处不在。其实更多的温暖,是来自“阳光老师”们的关爱,他们是“阳光行动”中最可爱的人。

  不仅因为是付出,这些“阳光老师”,全由下岗工人、知青、残疾人组成。让封闭的智障者们敞开心扉顺利康复,他们需要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更多的努力与牺牲。

  友谊街道“阳光之家”,20多个智障者,4位老师。何老师说:“在这个家,我们4位从来没分开过。施老师负责康复运动训练,王老师上礼仪教学课,而我和郝老师主要教他们制作手工和劳动技能训练。”

  开始的时候,一些学员认不得路,尽管装着一条假肢走路一瘸一拐,施老师还是天天一大早开着残疾人助动车接,确保他们8点半准时坐进课堂,这一做就从气温38摄氏度直到零下3摄氏度,是爱心也是一种责任,“谁让我是这里唯一的男老师呢”。

  一对徐姓兄弟,三十多年一直被关在家里,根本不懂怎么和人交流,也是残疾人的郝老师、何老师那个耐心,不信学不好,铁棒磨成针,天天手把手从学挥手开始,现在有变化了,每天早晨来上课时他俩都能主动向你“问好”。

  更多人起初连课堂的概念都没有,想去洗手间起身就走或者就在课堂上大吵大闹,王老师从正常小朋友怎么上课讲起,再到劳动最光荣、爱惜自己的身体,如今,他们上课时一个个坐得笔挺……

  是什么在支持?淞南街道“阳光之家”的老师朱秀贞觉得,这是一种感情的积累:“开始的时候也只想多少赚点钱补贴家,可日子久了,就会爱上他们,他们对你的爱是那么的单纯。”朱秀贞原是知青,1994年才从黑龙江回到上海。2001年,她带着十多个智障人士办起了一个扎拖把的小厂,去年,在区残联的帮助下,改建为淞南街道“阳光之家”,人数也上升到40多人。

  “我这里重要的一项是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今天是做纸盒子,一分钱一只。”

  一个正在糊盒子的男青年,一分钟就做了3只。记者上去试一试,一屋子的人笑,一只还没做好,人家两只已搞定。“他们虽然学得慢,但是对这些简单的机械运动的活计,学会了就会非常认真,速度自然会比一般人快很多。”朱秀贞说,“开始的时候我也烦,也怕。糊盒子一个礼拜教了100多遍也学不会,相互稍一碰到还会打架,拿起什么就砸,怎么办?我琢磨着问,原来他们也想有用,但总学不会,就烦就躁火气大。将心比心,这就需要更多的耐心,给他们更多的帮助。”

  “现在?每天一大早,他们都在门口等着,就为了拥抱一下老师;一天结束后,会主动关好窗子摆好桌子。不错,他们智力有缺陷,但他们也懂得爱,懂得去爱别人。”

  朱秀贞最后说:“我的世界因他们而改变,他们爱我,我没有理由不爱他们。”

  走出“阳光”之路

  “其实,张丽们的智障不是通过打针吃药就能痊愈的。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困难群体纳入社区,平等以待,这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表现。”汪海萍说,在她看来,这是一个真正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重大举措,对上海的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成年智障人士是一个特殊群体。上海目前智力残疾人近7万人。这些人,在16岁辅读学校毕业后,大部分长期封闭在家庭中,不仅各方面能力退化,而且给家庭带来精神负担,对社会也是不稳定因素。

  汪海萍说,国际上对待智障人士,经历了从歧视,怜悯、慈善再到权益型三个阶段。“其实,智障人士也有巨大的能量,像指挥家周舟,你能说他没有才华么?国际上现在已经达成共识:智障人士应当是在平等和特别扶助原则下参与社会,这种扶助,不是一只怜悯的手,而是他们本身应该享受的,‘阳光之家’正是在这方面的一种尝试。”

  起步了,如何走得更好。汪海萍觉得,“阳光之家”一年了,新的一年,开放可以更广阔些,智障人士不仅要走进“阳光之家”,更要帮助他们多与社会交流;“阳光之家”的内容可以更丰富些,比如智障人士的康复个别化、专业化。

  浦东残联劳动服务中心主任顾天任告诉记者,这些天,上海市各个区残联的负责人在一起开会,最热的就是这个问题。“内容上,康复、培训可以形成高低层次,形成从‘低年级’学习到‘高年级’进入社区工作的体系,学习也能有考试,康复也有竞赛,这样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肯定会更高。”

  “阳光之家”如何办得更好?顾天任觉得,国外市场化经营的模式可以借鉴:比如德国等发达国家,管理组织就从政府剥离,经费由政府拨款、社会慈善和自身造血三方面构成,管理组织自己拥有工厂,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保证每年利润的大部分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但照搬也不行,因为这种模式还是需要政府大力帮助。”汪海萍认为,“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我们必须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慈善事业发展道路。”

  可喜的是,在汪海萍看来,目前已出现她心目中具有中国特点的探索,比如奉贤区有支持性就业模式:政府寻找适合智障者的项目,以经济补贴鼓励企业分给智障者,智障者既得到训练,又有了收入,熟练后,政府再要求企业接受智障者,由政府负担智障者的保险,不增加企业负担,达到三赢。

  新的探索,已经开始。

  新的一年,阳光必将更加明媚……

  本报记者 谈燕 梁建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