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项实招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0:28 海峡网-厦门日报

  2005年厦门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幅居全省第一

  本报讯 (记者 何书彬)回首过去的一年,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现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在加快构筑农民增收来源方面推出了多项举措。全市农民钱包更鼓了,人均纯收入及增幅居全省第一。昨天,市农办介绍了2005年我市促进农民增收的10项实招。

  ●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47场,提供就业岗位10.1万个,共有13.9万人次参加专场招聘会,3.9万人通过专场招聘会签订了就业意向。

  ●每个行政村(场)均配备1名就业协管员。开展“1+1群”创业培训模式,通过建立创业基金,落实工商、税收管理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民兴办经济实体,自主创业,带动更多农民发展致富。

  ●开展“信用村”和“信用户”创建活动,发放小额贷款11552万元,同比增加4132万元;发放农户联保贷款22615万元,同比增加6403万元。

  ●落实公益岗位优先招用本地农民工政策。如,海沧区对用人单位招用本地劳动力实施社保费差额补贴,率先施行政府出资购买岗位举措,委托区属企业组建绿化养护、保洁等队伍,按市场化方式向企业派遣大龄劳动力,企业招收本地农民工,由区财政以每人每月按最低工资50%标准进行补助。

  ●落实人均15平方米被预留集体发展用地政策。实施“金包银”工程,对工业区、开发区的村外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配套环村商业带动项目,实现被征地农民有一套住房、一套出租公寓和一个经营店面或一份股份收入。

  ●由区政府统筹,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被征地村和农民利用征地补偿款集资入股,在新开发区、工业区周边发展以通用厂房、商贸市场、外口公寓为主的现代物业配套小区。

  ●鼓励重点水源保护区、生活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群众自愿移民到城镇周边,为发展致富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移民迁得出、安得下、能发展、无后忧。

  ●重点扶强扶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已拥有7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9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突出发展优质种苗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一批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的优质种苗基地。

  ●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基地建设力度。建设36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基地。

  链接:

  八位厦门农民的2005年(图)

  心中始终装着农民 (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