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年深圳文化建设十件大事”新鲜出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5:01 深圳晚报

  “2005年深圳文化建设十件大事”新鲜出炉

  让城市徐徐绽放品位魅力

  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的隆重举行,第六届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和“创意12月”设计深圳活动的闪亮登场,“深圳制造”一次次蜚声全国,“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
的评定……诸多的文化盛事使“文化”二字成为2005年深圳的一个闪亮的关键词,每个深圳人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日益浓郁的文化气息。近日由深圳报业集团和深圳广电集团联合评选,经市各有关单位推荐产生的“2005年深圳文化建设十件大事”新鲜出炉,以此记录下深圳不断向高品位文化城市迈进的足迹。

  大事一

  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召开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11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这是深圳建市以来首次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召开的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会议颁布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及相关文件和经济政策,决定在“十一五”期间设立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会议全面部署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了深圳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中,并提出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形成以文化产业集团为龙头、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体系完备、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竞争有序、市场繁荣、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均有显著增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第四大支柱产业,深圳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城市之一。

  为使深圳的文化产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第二届“文博会”的招商工作重点放在了海外招商,组委会多次赴海外举行“文博会”招商推荐会,并有澳大利亚、法国等多家中介机构签订了代理“文博会”海外招商协议。今年我市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显著,整体转换实现50万户,在全国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二。

  2月25日深圳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挂牌成立,标志着深圳市文化综合执法迈向正规化。6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授予深圳市动画制作中心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大事二

  特区成立25周年纪念活动丰富多彩艺术再现25年辉煌成就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25岁华诞。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光荣与梦想》于8月25日在深圳体育馆举行,晚会以“岁月如歌”、“和谐家园”、“激情跨越”三个部分有机构成,艺术表现了深圳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经济特区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豪情与英姿,受到省、市领导及来访的国民党台南深圳参访团和广大市民的热情赞誉。来自各民间社团、社区、武警部队及业余合唱队伍1858人参加了演出。8月25日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的《影像深圳》大型摄影展和在深圳博物馆开幕的以“记忆深圳”为主题的《深圳改革开放史》实物资料展等活动唤起了人们对特区创业历程和燃情岁月的记忆。据统计,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深圳宣传文化系统及各区举行267场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鼓舞了全市人民群众继续奋进的热情和干劲。

  大事三

  读书月办出新特色文化热力辐射全国

  读书月是深圳业已形成的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本届读书月以“阅读、进步、和谐”为主题,共举办各类主题活动130多项,其中重点活动33项,全市社会各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受众面扩展至包括外来青工在内的几乎所有阅读人群,累计直接参与者超过650万人次,读书月期间,深圳书城的人流量就达到100.8万人次,形成了涵盖全市各区、各层次的“立体”文化覆盖面。读书月影响力辐射全国,云南、广州、成都、南宁等多个省、市代表团专程前来考察、观摩,借鉴读书文化节庆的“深圳模式”;读书月还吸引了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发行集团和全国50余家出版社等单位的参与,初步呈现出“深圳主会场、全国共参与”的特点,日益显示出一个地方性读书文化节庆对区域乃至对全国的影响力。

  深圳读书论坛是奉献给市民的一场精神盛宴,嘉宾阵容很强,其中有余华、毕淑敏、扬之水、加文·孟西斯等名人名家,中国文坛的“南北双侠”、文化大家金庸和二月河也借此之机在深圳进行了一场纵论“历史、小说、人生”的精彩对话。

  大事四

  “创意12月”精彩纷呈系列活动共建“创意设计之都”

  2005年岁末举行的“创意12月”活动,新意叠出,亮点频现,使“创意设计之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以2005深圳设计论坛暨设计邀请展为开端,从11月24日起,“创意12月”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组织了设计界的八大精彩活动,其中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是国内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展览,吸引了国内外的顶尖建筑、设计师和艺术家,成为一个开放性、国际化的文化艺术和学术交流平台。此外还有“深圳05’平面设计在中国”、“深圳市首届青少年设计大赛”、“法国当代平面设计展”等设计盛典。这些活动邀请了不少国外著名专业设计人士,标志着有志成为“设计之都”的深圳逐步走进国际视野。

  今年在建设“设计之都”方面的有特色活动还有10月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的首届中国(深圳)——欧洲设计艺术高峰论坛暨中国国际品牌·设计商年展,来自欧美等当今国际设计界最具影响力的40位著名设计大师及著名品牌CEO“登坛论道”。

  大事五

  电视剧《家风》全国热播“深圳制造”屡出精品

  近年来在提出“文化立市”战略的背景下,深圳市委、市政府采取市场化运作,推进全社会的文艺精品工程,从机制、人才、资源等方面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使“深圳制造”效应更加波及全国。尤其在影视生产方面,着力打造影视精品生产线,诞生了一系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影视精品。继去年的《婆婆》之后,今年11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并与中央电视台有关部门联合制作的又一部精品电视剧《家风》在央视一套热播,在央视各大节目收视排行榜上位列三甲,而且在北京、沈阳、成都等地的收视率都高居榜首,得到了全国的领导、专家和观众的赞赏和喜爱。由深圳电影制片厂和我市民营公司联合制造的电影《我们手拉手》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儿童影片奖。由深圳动画人自主开发生产、深圳民营公司制作的中国首部三维动画电影《莫比斯环》也受到了国际动画界的关注、好评。

  今年我市在钢琴、舞蹈、戏剧等专业艺术门类中的国内、国际评奖硕果不断。其中,青年钢琴选手陈萨在著名的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得第三名,成为该项大赛中第一个进军三甲的中国人。在11月22日揭晓的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深圳有关方面组织选送的6部舞蹈作品共获20项大奖,其中独舞《独自》、《月下伊人》、古典双人舞《映月》、群舞《打油郎》以及古典舞《女儿泪》共获得舞蹈节的5枚金牌,成为深圳建市以来参加该赛事获奖级别最高、专业水平最强、受奖面最宽、奖项最多的一次。深圳创作排演的杂技《晃圈》荣获在摩纳哥举办的“初登舞台”国际杂技比赛金奖。深圳选送小品《你要相信我》首次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专业组金奖”,填补了深圳市在该领域的空白。桂园街道办排演的小品《第五大名著》,代表深圳参加2006年央视元旦晚会演出。而令深圳美术界欣喜的是,深圳今年有24件作品入选了第十届全国美展,其中4件作品首次摘得铜奖,3件荣获优秀奖。

  据初步统计,我市2005年在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文化门类共赢得了188项国家级奖项,100项国际级奖项。

  大事六

  “市民文化大讲堂”名家荟萃鹏城兴起谈文论道新风尚

  从6月26日起,深圳市民的“文化菜谱”又添了一道丰盛大餐,那就是今年首次设立的市民文化大讲堂。这项由政府主导的活动几乎在每个周末都邀请文化名家来给市民做免费讲座。在半年的时间里,已经举办了近30场讲座,首先由深圳本土的著名钢琴教授但昭义携弟子为大讲堂精彩开场,又以著名作家白先勇12月29日的讲座“中国文学与中国戏剧的共通之美”作为今年大讲堂的“压轴戏”,其间有郑小瑛、徐城北、姚锡娟、李欧梵、杨争光、王小帅、莫言、米南阳、唐师曾等众多学者和文化名人登坛论道,内容涉及书法、绘画、雕塑、朗诵、交响乐、电影、京剧、舞蹈、茶文化、服饰文化等20多个方面的内容,很多市民赶来聆听讲座,一睹名人大家的风采。高端的、优雅的学术文化滋养着深圳的学术氛围,也在鹏城树起了“谈文论道”的城市新风尚。

  大事七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颁奖等全国性文学活动在深举行盛事不断共谱文学繁荣

  今年在深举行的文学界盛事不断:6月2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深圳市文联承办的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深圳隆重举行,深圳作家杨黎光以报告文学《瘟疫:人类的影子—“非典”溯源》连续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成为一大亮点。颁奖活动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当代都市文学研讨会”和“杨黎光报告文学创作研讨会”,举办了著名作家演讲会、读者见面会和签名售书等活动。

  11月19-22日,首届全国校园文学论坛在深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文学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文学教育工作者以及深圳中学生共6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热烈探讨青春文学与阳光写作。深圳作为打工文学的发源地,11月26、27日在龙华举行了打工文学论坛,对打工文学的发展和提升进行了探讨。这两个论坛的召开,为打造深圳本土的文学品牌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市身残志坚的女中学生张悉妮创作的长篇自传体文学《假如我是海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专家和读者的好评。中国作协今年还先后在北京为深圳两位作家张悉妮和曹征路组织了文学作品研讨会,对两人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大事八

  文化节庆此起彼伏文艺舞台精彩纷呈

  今年深圳的文化节庆活动格外丰富,为实现广大市民的文化权利,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4月底至6月初,我市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深圳市首届外来青工文化节,文化节主题为“享受文化权利,展示文艺风采,营造家园氛围,共建和谐深圳”,有各种文艺演出、公益电影、展览、才艺比赛、摄影赛、法律咨询、卡拉OK比赛、游园联欢等活动近200项。外来青工文化节将每年五月举办一届,深圳外来青工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化节,将更充分实现其文化权利。

  “2005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为深圳舞台引进了50场国内外一流水平的精彩演出,其中,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深圳音乐会,将深圳文化演出市场的国际化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12月10日开始,深圳周末广场音乐会分别在市中心和六区的7个广场举行。这是政府为市民举办的又一公益性文化盛会,以演出高雅音乐为主,成为深圳城市文化的又一道风景。

  今年5月、11月,“永恒的旋律—2005年名家名歌广东演唱会”及“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相继在深圳演出并取得圆满成功;2005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也举行得有声有色,第17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唱响深圳”旅游组歌演唱大赛等令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惊喜不断、精彩纷呈。

  此外,两年一届的“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首届深圳沙滩音乐节、深交音乐季、“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歌曲颁奖典礼、“梅艳芳菲”明星选秀活动、《中华锦绣—56个民族共庆新中国成立56周年》国庆晚会等各种文艺节庆展演活动,使今年的鹏城文艺舞台分外多姿多彩。

  大事九

  “深圳文化周”走进美国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活跃

  3月21日,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在深圳举行,这是中国新闻界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本次大赛收到了来自全球75个国家的21627幅新闻摄影作品,由来自8个国家的15位评委评出7个组别的大奖。包括我市《深圳商报》记者余海波创作的《深圳青年的音乐冲动》等在内的14幅作品荣获金奖。这项赛事将长期“落户”深圳。

  9月18日,中国广播史上首次跨越海峡两岸不间断连线达18小时之久的“飞扬之声·两岸传情”中秋特别节目在深圳成功进行,节目共邀请了台湾与内地文化、传媒、音乐、娱乐界的近40位著名人士参加,表达了渴望两岸人民早日团聚的深切情怀。

  10月8日起,“深圳文化周”活动在美国休斯敦市拉开序幕,作为2005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圳文化周”将深圳以钢琴艺术为代表的文化形象做了充分展示,不仅在休斯敦市做了两场精彩演出,还在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洛杉矶两地举办了两场音乐会。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对此作出重点报道。

  10月27日至31日在深举办了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上海香港台北深圳四城市文化交流会,会议就城市文化的多项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大事十

  “文物保护年”特色凸现铭刻创业历程和城市记忆

  今年是深圳的文物保护年,广大市民通过参与多种主题活动,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丰富了历史知识。

  6月起,市文化局、规划局、旅游局等共同主办了“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评选活动,共有30万市民参与其中。最后,莲花山广场邓小平雕像、地王大厦、市委大院及孺子牛雕塑、国贸大厦、电子大厦、上海宾馆、世界之窗世界广场、罗湖口岸联检大楼、深圳博物馆、深圳大学建筑群主体建筑被评为“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8月25日开幕的以“记忆深圳”为主题的《深圳改革开放史》实物资料展览展出了实物近1000件,照片近200张,文件20多份,音像资料11份。

  这一年深圳考古领域也有不少新举措和新发现。3月4日,新成立的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揭牌。考古部门在三洲田发现了多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3处古代遗址中有2处被确定为东周时期遗址,距今约2500年,断代十分明确;考古专家还对赤湾右炮台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562平方米,初步整理出完整器物及可复原器物共180件,为研究深圳近代史和清初海防设施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郑丽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