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偿招领有奖让座风行公德心非用物质刺激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6:30 北京晚报

  新华社石家庄讯“有偿失物招领”、公交车“有奖让座”等近来在不少城市悄然风行,由于这些新生事物与拾金不昧、为老弱病残乘客让座等社会公德及传统美德发生冲突,一出现就遭遇“义与利”的责难。

  在河北石家庄,一家名为“运德”的失物招领公司作为中介通过主动联系失主开展业务,并向失主收取一定服务费,将其中一部分付给拾遗者,余下费用作为“利润”。而在
河北保定等地,一些地方公交车还设立了“让座奖”,凡主动让座者,可以从司机那里领到一张奖励卡,每张卡都可到商店兑换价值1元的面包,两张卡可以兑换价值5元的套餐一份。

  据了解,在我国广州、杭州、扬州等地,这类失物招领公司都曾在争议声中开业,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公司经营状况大多举步维艰。公交车“有奖让座”则在许多城市已屡见不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偿招领、有奖让座等的倡导者坦言,这样做的目的是用物质激励人们公德心的回归,是基于一种现实的考虑,而“有奖让座”则是为奖励让座者承受站立的劳累,提高这些“善举”的可能性。

  公德心要用物质利益激励,这与拾金不昧、为老弱病残乘客让座等传统美德相违背。记者在石家庄采访一些普通市民时,他们普遍认为,传统教育中,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都要交给警察,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人人共知的社会公德,如果被注入物质因素,这不符合道义的内涵。

  还有人指出,如设立“让座奖”,可能导致某些人为了让座而抢座、占座,使“有奖让座”的实质成了占有座位的乘客为了获得酬劳而“出让”自己的座位,反而会助长人们一切向钱看的心理,公交车“让座奖”折射美德教育不到位。张涛 鹿永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