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让城市家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1:2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抛开宜居城市的排行以及具体标准的争论不谈,宜居城市这一概念带给人们观念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前所未有地强调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对城市家园最权威的评判者应该是生活在其中的广大百姓,而不是少数城市管理者或城市建设的规划者

  据多家媒体报道,2005年年底,《商务周刊》和零点公司联合发布《2005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城市的宜居指数普遍不高,宜居指数排在前10名的城市依
次是大连、厦门、绵阳、成都、武汉、杭州、上海、南京、青岛和重庆。报告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些城市开始反思自己排名落后的原因。与此同时,有关宜居城市的标准、宜居与否由谁说了算等问题,也成了公众关注的话题。

  与我们熟悉的“卫生模范城市”、“环境优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城市评选相比,“宜居城市”的排行首次让广大百姓感到城市标准的话题离自己的生活很近。正如有专家所言,“宜居城市不是自封的,不是长官说出来的,在这个问题上,在城市中生活居住的人最有发言权”。

  抛开宜居城市的排行以及具体标准的争论不谈,宜居城市这一概念带给人们观念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前所未有地强调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对城市家园最权威的评判者应该是生活在其中的广大百姓,而不是少数城市管理者或城市建设的规划者。应该说,这样一种理念的转变对我们及时梳理、检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某些认识偏差或误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旧貌换新颜,创造着城市建设的诸多奇迹。但是,放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之下审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样存在。比如,城市建设是以居民生活舒适、幸福为本,还是以城市形象为本、以交通和道路为本?比如,城市建设一味地“破旧立新”,大拆大建,其中有多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成分,有多少官员追求“政绩”的冲动?

  盲目求大求新求洋,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大广场、宽马路、景观房产,这样的倾向在一些地方是客观存在的,相比之下,居民日常生活的居住区建设,环境的亲切、舒适、安静和宜人却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更有甚者,个别地方“房拆光、树砍光,人搬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城市风貌遭受严重毁坏。

  也许我们可以将以上现象归结为城市发展中的代价,“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在一些发达国家,其城市建设同样走过不少弯路。比如,在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城市由“为神而建”、“为君主而建”步入“为机器而建”阶段,即公路是为了跑汽车,摩天大楼用于商贸,这样的城市设计并非真正为了人的生活、居住而考虑。对于类似的前车之鉴,我们应该避免重蹈覆辙。

  放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下,我们必须强调,人才是城市的主角,城市应该是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生活便利、就业及创业机会充分、生存安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应该是城市家园的理想品质。与之相对,所谓的“面子工程”、“城市形象”,如果它们无视广大百姓的真实感觉、无益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就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城市家园所慕求的目标。同样,放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下,我们必须意识到,城市家园应该为广大居民提供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我们不能让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如同“洗脑”一般,使人们对城镇历史记忆的文本解读化为乌有,导致人们对都市建筑空间本身形态所传达的城市人文意象的“失忆”。

  有关城市建设如何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有诸多有待我们深刻解读的内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