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年哈埠留下两万犹太人足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1:47 新晚报

  本报记者 那跃娜

  8日,哈尔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犹太历史文化展将在位于道里区经纬街162号的犹太新会堂开展。据介绍,这次全国一流水平的展览将通过大量珍贵照片、实物、影像等资料讲述犹太人和哈尔滨的百年渊源。省社科院哈尔滨犹太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述笑告诉记者,目前,仅就举办展览的犹太新会堂的规模而言可称得上是目前东亚地区最大的。

  两万犹太人曾给

  哈尔滨留下足迹

  据历史资料记载,从1899年第一位俄籍犹太人萨·伊·别尔采里迁居哈尔滨,到1985年最后一位犹太人阿哥列在哈尔滨去世,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总共有超过20000名犹太人曾在哈尔滨生活过。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乐土,哈尔滨也成为他们热爱的第二故乡。

  专家根据史料记载的《哈尔滨历史上犹太人人口统计表》中了解到,哈尔滨犹太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时间段来到哈尔滨。

  从中东铁路开工到运营,1898年到1903年的6年时间里,哈尔滨的犹太人不断增长,到1903年达到500人。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躲避沙俄迫害的第一批犹太人来到哈尔滨淘金。

  日俄战争爆发,哈尔滨的犹太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竟增长了6倍,从1905年的500人,到1906年的3000人,1908年增加到6000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俄军复员官兵。有关文献记载1904年底住东北俄军官兵中有多名俄籍犹太人,卫生团绝大部分医护人员为犹太人。1907年俄军撤离,大量复员官兵(其中包括犹太人)留在哈尔滨,他们带来了家眷,在此成家立业。

  俄国十月革命后,从1917年到1922年,为躲避白伪军的迫害,众多犹太人来到哈尔滨。1920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当时哈尔滨犹太人口猛增到2万人。

  1930年到1931年间,居住在中苏边境地区和中东铁路沿线的大批犹太人来到哈尔滨,躲避战乱。

  让人特别关注的是,在二战期间,为躲避纳粹德国疯狂的迫害,曾经有31户68名犹太人辗转来到哈尔滨。

  哈尔滨曾是犹太人

  流亡漂泊的新家园

  百年一瞬,原居哈尔滨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后代又走向世界各地,但当年为逃避战乱,不少流亡漂泊的犹太人最后在东方哈尔滨找到新家园的经历让他们记忆犹新。他们向后人、向世界讲述自己和家人的经历,讲述如何逃避迫害,最后到达哈尔滨。

  1917年,尚在襁褓中的犹太人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父亲拉萨尔是名会计,母亲索非亚是一位助产士。因为反抗沙皇的残暴统治,拉萨尔坐过沙皇的监狱,索非亚曾经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915年,德军逼近华沙,索非亚抱着襁褓中的爱泼斯坦万里寻夫,经由西伯利亚大铁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转道日本,1917年,一家人辗转来到哈尔滨。

  著名小提琴家、德国柏林爱乐乐团首席犹太小提琴演奏家赫尔穆特·斯特恩1928年出生于德国柏林,1938年,希特勒开始迫害犹太人,斯特恩的父母决定流亡中国,当时斯特恩只有10岁。他作为钢琴演员的母亲,通过关系联络到哈尔滨一家剧院,巧妙地签订了工作合同,随后带着一家人揣着不多的德国马克,离开柏林。当时,母亲家的20多位亲人都被德国纳粹杀害。赫尔穆特一家先用日本签证,再改签中国,途径意大利等国家最后到达哈尔滨。赫尔穆特记得,他在哈尔滨最初住在上游街41号院内的一座小楼里,后在兆麟街、曲线街居住过。

  犹太人生活痕迹

  渗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百年来,犹太人生活过的痕迹一直渗透在哈尔滨老百姓的生活中,马迭尔、老巴夺、华梅西餐厅这些与犹太人有关的老字号,普通的哈尔滨人都耳熟能详。

  在犹太历史文化展中,记者看到特别设计的一组犹太人家庭生活场景展览,描述的是犹太人在哈尔滨工作、生活的情景。这组场景中,人物都是雕塑家按照真人比例重新塑造的,所有家具也都是按当年的习惯摆放。主要负责实物收集工作的犹太中心特约研究员苗笛告诉记者,为了此次展览,他们总共搜集了几十件老家具,它们全部来自民间,都是当年犹太家庭曾经使用过的,其中包括了当年摆放在中东铁路局长办公室的座钟、当年铁路文化宫表演用的三角钢琴等。这些生活场景,展现的只是犹太人在哈尔滨生活历史的一个侧面,整个展览用两大部分篇幅讲述犹太人对哈尔滨的经济、文化领域做出的贡献。

  历史资料显示,来哈尔滨的犹太人中包括了企业家、商人、工程师……几十年来,这些犹太人便在哈尔滨的房地产业、工商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开创了当时哈尔滨的经济奇迹,把中国的大豆首次出口到欧洲,成为国际市场的热门货。哈尔滨拥有的自己最早的银行、商场、保险公司、啤酒厂、卷烟厂、高级宾馆……这些都与犹太人有关。

  犹太人带来了西方社会的教育、新闻、法律、哲学、科技、音乐、绘画,在哈尔滨的历史文化中也曾留下鲜明的痕迹。统计显示,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哈尔滨从事教育、律师、记者、医务、工程技术、文化艺术领域工作的犹太人占其从业人口的33.75%。犹太人在哈尔滨生活期间,曾有大批犹太艺术家来哈演出,使哈尔滨成为音乐城。

  犹太新会堂由著名的犹太建筑设计师约瑟夫·尤里耶维奇·列维金设计,始建于1918年,1921年9月25日竣工,成为当时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犹太会堂。文革期间,会堂曾遭到严重破坏。2004年8月26日哈尔滨市正式启动的对犹太新会堂修缮工程,在“修旧如旧、完善功能”原则下,再现了近百年前独具特色的犹太新会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