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受助八年后兄妹俩销声匿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2:43 山西晚报

  七旬老人资助吉林一对孤儿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令老人寒心的是———

  本报1月4日讯(特约记者王建武)临汾市尧都区75岁的王文成老人,资助吉林省孤儿兄妹马玉、马彤(化名)两人求学8年,期间老人寄出几十张汇款单,总金额达到27000余元。令老人寒心的是,自2005年年初他寄出最后一笔钱至今,兄妹俩再没有一声问候。

  王文成当过8年兵,1978年回到临汾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94年离休。尽管只靠离休金生活,但他还是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1997年年初,王文成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吉林省孤儿兄妹马玉、马彤苦难中仍顽强学习且成绩优秀的报道后,第二天一大早便将几件冬衣打成包裹寄往吉林,从此开始了对兄妹俩长达8年的资助。

  期间,王文成的儿子、儿媳双双下岗,有人劝他先顾自己家,但王文成认为儿子、儿媳能够自立,而马玉、马彤一旦失去生活来源,就有可能放弃学业,造成终身遗憾,因此他一如既往地给兄妹俩寄钱。马玉考上了北京大学后,王文成立即寄去500元,马彤考上了吉林师范学院,他又寄去2000元学费,并鼓励马彤一定要继续深造。

  如今马玉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2005年年初,马彤给王文成老人打电话称,毕业后找关系安排工作需要钱,请老人帮忙。尽管当时老人的儿子身患重病,需要钱治疗,但为了马彤的前途,王文成老人还是于去年1月28日给马彤寄去2000元。此后,马玉、马彤兄妹俩再没有给老人来过一个电话或一封信件。老人只知道马玉目前在北京某中学任教,马彤则杳无音讯。

  采访中,王文成老人苦笑中不失豁达:“资助马玉、马彤完成学业,我毫无所求。如今,他们都大学毕业了,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不管我付出多少,只要他们生活得好,我就满足了。”

  新闻时评

  唤醒感恩的心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国人对于感恩二字的理解。吉林的马玉、马彤兄妹对这句话应该是不陌生的,他们毕竟受过高等教育。可他们的行动却让人费解,我们有理由问一声:马家兄妹,你们的感恩之心何在?

  马玉和马彤是一对孤儿,在临汾老人王文成和其他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的生计得以维持,还考上了大学。同样,在王文成老人的资助下,马玉、马彤都完成了大学学业。在马家兄妹和王文成老人之间,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6版)。从这段故事里,我们看到了王文成的善心和善行:这位靠离休金生活的老人,8年间数十次给马玉和马彤寄去汇款单,总额达到27000元。其间,在儿子、儿媳双双下岗的情况下,老人仍不改初衷,继续汇款。甚至到马玉大学毕业后,仍寄钱帮他找寻理想的工作。从这段故事里,我们也读到一个刺目的缺憾:从去年年初至今,差不多一年过去了,马家兄妹再没联系过王文成老人。哪怕是一个电话都未曾打过。就在这一年,马玉有了工作,在北京当起了中学老师。

  是内心的冰冷,还是偶然的疏忽,我们不能确知。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我们不愿把这些极端的词句加于马家兄妹,但面对施恩于己的王文成老人,他们的表现的确太冷、太麻木。是不是大学毕业了,找到工作了,能够自立了,就可以把曾经浸润自己苦难人生的恩情抛于脑后,好像一切都从未发生。

  王文成说:“资助马玉、马彤完成学业,我毫无所求。如今,他们都大学毕业了,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不管我付出多少,只要他们生活得好,我就满足了。”就像王文成老人一样,很多施善者所要做的,只是尽己之力去帮扶那些需要帮扶的人,至于受助者对此会有怎样的反应,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受助者对施助者的回馈却是必要的。只有当救助与被助、施善与受益形成良性的互动,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施善者的行列里来,也才会有更多的人在困窘艰危之时,得到及时而有力的援助。

  春节快到了,我们想跟马玉和马彤说:给你们的恩人王文成寄张贺卡,或者打个电话吧。这是又一次感恩的机会,不要再错失了。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白云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