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一技之长 农民工找工作不犯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8:50 海峡网-厦门日报

  “1+1群”创业培训、订单培训、岗前培训……多种培训模式令农民就业更有竞争力

  新闻背景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的农村社会,中心环节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我市岛外很多农民家庭来说,一人就业,就意味着一家脱贫;两人就业,则一个家
庭将走向富裕。

  2003年至2005年,我市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33391人。其中,2005年我市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9203人,转移培训人员中6229人实现了转移就业,培训转移率为67.68%。

  

有一技之长农民工找工作不犯愁(图)

  “1+1群”创业推介会上一位农民在咨询如何创业。

  

有一技之长农民工找工作不犯愁(图)

  村民在同安劳务派遣培训班学习技术准备劳务输出新加坡。

  家住翔安区马巷镇山庄村的吕文萍去年初中毕业后就在镇上的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如今她已经是厦门洪氏企业有限公司的一名操作工了,每月1200多元的收入使瘦小的吕文萍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对于厦门同安、翔安的农民来说,放下锄头参加招聘会找工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近年来,市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广大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能,切实提高收入。市、区两级财政部门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提供了财力上的支援,三年来共投入近千万元的经费支持。

  途径1 专场招聘会多方揽才

  为了做好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市、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多次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的机会。

  2005年翔安区共举办了四场农村劳动力现场招聘会,共有155家企业提供16264个就业岗位,18847名求职者参加应聘,有4597人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同安区动员辖区的企业积极支持并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尽可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去年同安区组织了一场区级大型人才交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同时镇里举办了5场辖区小型的专场招聘会,6场招聘会共联系企业157家,为农民提供岗位8515个,当场达成意向5884人。

  途径2 就业协管员当“参谋”

  为了让农民转变择业观念,拓展就业信息,同安区和翔安区劳动保障部门还充分利用宣传车、墙报、标语等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在各村聘请了就业协管员发布招工简章,组织、动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实现就业。

  同安新民镇禾山村村干部邵素丽在禾山村当协管员已有两年了,平时她了解到镇上有什么企业招工信息就告诉村民们,村民们如果不认识路,她就亲自带路。热心的邵素丽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向村民们公布,谁家有富余劳动力就帮着张罗找工作,两年来她已经帮助10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业。

  途径3 多种培训模式学“绝活”

  为了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自主创业,市就业训练中心将“1+1群”创业培训模式引入农村,在同安、翔安举办了两场“1+1群”创业项目推介会,开办了6期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培训班,123人参加了培训,其中有30多人实现了创业,自己当上了小老板。

  除了创业培训外,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还依托企业,由政府买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订单培训和岗前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农民逐步适应了在企业工作对作息时间的要求,也掌握了初步的上岗技能。

  如同安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调查、摸底、登记、汇总、分类,根据实际需要依托劳动就业中心、职业介绍所为即将转移的对象进行就近就地培训,定向定点就业。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争取企业的支持,促使经培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时就业。

  市劳动保障部门还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紧密结合,如开展电脑培训、电子装配等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取得一本就业的通行证,进一步提高就业能力。

  途径4 到国外就业去

  22岁的同安洪塘镇石浔村村民吴小双最近正在进行电子操作工的培训,她的姐姐已经通过劳务输出到新加坡电子厂工作,每个月能给家里寄回六千多元,一家人的生活立即有了很大的改善。怀着出国梦想的吴小双和表姐现在也在抓紧培训,准备掌握技能后到新加坡就业,增加家庭的收入。

  如今在同安区,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种重要形式,同安区由厦门市第二技工学校与厦门汇贤境外就业服务公司合作,成立了新加坡电子工业培训中心厦门培训基地,开设了电子培训班,向新加坡输出本地劳动力。2005年1月-11月培训了15期736人,培训合格572人,外派劳力到新加坡务工426人,逐步拓展了海外劳务市场。目前这些外派劳工每月的薪资在6000元-15000元人民币,有的甚至高达20000元,使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典型样板

  签合同 交社保 不欠薪

  实例显示,和谐工业园区对农民工最有吸引力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难题就是农民进厂务工积极性不高。由于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劳动环境不好,或因工作强度偏大,许多企业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计算加班工资,因此相当一部分新增农村劳动力不愿进厂务工,造成企业出现招工不足而影响生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市劳动保障部门开展以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清理虚假广告、清理拖欠员工工资、禁止使用童工等为主题的专项检查,同时,创建和谐劳动工业园区,促使企业普遍建立双方实现“双赢”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带动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

  洪氏工业集中区是翔安区和谐工业园区的试点企业,洪氏集团4000多名员工中95%都是当地农民,去年新增的农民工就有1000多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0多人。

  洪氏集团与所有员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且缴交了社会保险,一线工人的平均工资在1000元左右。因此,即使逢年过节,企业也不担心缺工,遇到紧急加班,企业员工随叫随到,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翔安马巷镇后莲村44岁的洪亚英在洪氏集团当清洁工已七八年了,以前在家务农时一家人一年只能维持温饱,基本没有现金收入,现在每月有八九百元的收入,“而且(进厂务工)到镇上买东西也比较方便”。

  目前洪氏集团中像洪亚英这样40岁以上经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已有200多人。

  

有一技之长农民工找工作不犯愁(图)

  经过培训,当地农民在洪氏企业成功就业。

  文/本报记者 黄怀 本组摄影/张理国(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