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华北商埠上演太和神话—解析"太和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9:20 石家庄日报

  编者按: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3年半,其中经营10年以上的企业仅有10%。河北太和集团已走过了10年。10年间,太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太和几年间建成了四个大市场,而且建一个“火”一个,被业界誉为太和神话。本报今日起,推出“解析太和现象”系列报道,从经营理念、市场培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和读者一起阅读这部商界神话。

  麦稻理论:什么样的土壤什么样的气候撒什么样的种子

  太和集团自1995年成立以来,一年建成一座电子城,6个月崛起一座日化城,10个月打造一座文化礼品城,短短几年间建成了4个大市场。而且建一个“火”一个,被业界誉为太和神话。人们不禁要问:这里有什么秘笈?目前,记者通过对太和集团的发展过程进行剖析,发现太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展模式。

  太和集团董事长李月珍认为,建市场首先要选准定位,好比种庄稼,不要撒错了种子。什么样的气候、土壤就撒什么样的种子,这是遵从自然规律,还要考虑种什么能卖个好价钱,这就应认清时势,顺应市场需求。有人把李月珍这个理论归结为“麦稻理论”。

  1995年,太和集团在新华集贸中心建设太和电子城。在太和电子城项目开发之前,是建设服装城,还是建设电子城,曾有过争议。太和通过分析和研究中国市场的需求、资金走向、货物流通,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电子产品的生产地多数集中在南方,而“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作为华北重镇、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既是全国三大交通枢纽之一,四大通讯枢纽之一,又是京津的南大门,公路、铁路和空中交通纵横交错,对于四面八方的流通、集散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新华集贸市场又是石家庄这个华北商埠的龙头。加之新华集贸中心原先有一些经营电子的个体户,他们有着自然形成的销售网络可以利用,若以此为基础,通过引进国内外众多厂家代理商,必然形成规模市场。于是果断决定开发建设太和电子城,使之成为电子产品由南方进入“三北”地区的重要桥头堡。

  10年过去了,如今的太和电子城荟萃电脑、数码、音响、通讯、家电等十几大类,15万种商品,年交易额逾98亿元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中心。

  当太和电子城稳稳立足省会电子、电器批发零售市场时,太和并不满足现状,认为要让电子城可持续发展壮大必须发展旗舰产业,寻找其它产业突破点,创立新的盈利点,只有通过几个相关产业互相补充、互相推动,才能最终实现太和舰船驰骋远航。在经过反复的市场分析后,李月珍又开始筹划建立太和日化城和太和文化礼品城。李月珍建设太和日化城的理由是:日化商品在全国的产销分布格局与电子产品相似,也是“南货北运,南产北销”的状况;南三条原来就有一个小日化市场,依托小市场建大市场,利用原有人流、物流建市,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妆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前景十分广阔。

  1999年,太和集团在南三条市场,投资兴建太和日化城。目前,太和日化城汇聚知名厂家、总代理、经销商千余家,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日用百货、化妆品专业批发市场。2001年,太和又在南三条市场核心区域兴建太和文化礼品城。现在的太和文化礼品城人气鼎盛、交易繁荣,是华北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用品、工艺礼品批销基地。

  这些卓越成绩的取得,无疑与太和集团成功地运用了“麦稻理论”有密切关系。他们抓住我国市场的发展趋势,顺势建“市”,借势兴“市”,使太和的各类市场不断形成气候,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董事长李月珍说,给企业定位,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特色化也好,差异化也好,都不是盲目的,需要考虑市场细分和市场需求,需要有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从月亮上看地球”才看得更远。

  太和电子城、太和文化礼品城、太和日化城共同构筑起规模宏大、硬件设施先进、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商业平台,同时,三大商城依托品牌商品进行市场的规范和升级,促进商户向现代经营理念的转变,不仅符合建设华北重要商埠的要求,对推动华北重要商埠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去年12月8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主办的第14届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会在衡水市大营镇隆重召开。主会场设在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中心。这个交易中心气势恢宏,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是河北太和集团投资1.5亿元兴建的。去年6月21日考察,6月28日决策,7月18日奠基,8月12日开始招商,12月6日落成,短短4个月时间就建成一座现代化国际商城,被当地传为佳话。

  这是河北太和集团跨地区创出的又一个奇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