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新农村“一石三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9:51 新文化报

  人物简介 温铁军,男,1951年生于北京,法学士,经济管理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中国体改研究会副秘书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特聘专家。1995年,他担任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分管21个省164个市县的试验区的立项调研、方案设计、跟踪、监测和成果评估等工作。最近10年先后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学术考察交流。温铁军在“三农”问题研究领域有着突出成就,素有“中国农民的代言人”、“温三农”之称。2003年,他曾获CCTV颁发的“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奖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岁末年初大家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为破解农业大省的“三农”问题,省委政策研究室决策咨询研究所承办的第一届决策咨询论坛今日举行。昨日傍晚,记者采访了受邀出席论坛的国内知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到来

  每一项重大决策出台都有其时代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自然也不例外。温铁军参与了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咨询,对此更是有深刻体会。“统计显示,我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六,对外贸易排名第四,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

  内需消费“瘦驴”在驾辕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那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而当前从我国的情况看,投资对GDP的贡献已经达到了50%以上,远远超过正常情况下30%的比重,到2005年末我国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值也远高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但与此同时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消费却只占到了全社会商品零售总值的不足30%。温铁军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经济发展的马车现在是两边投资和出口是骏马飞奔,而中间却是内需消费一匹“瘦驴”在驾辕,这就是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不协调的突出表现。

  “内需不足,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消费减缓,国家统计的600多种商品中,需求大于供给的完全没有,这意味着很多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就业上不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从而扩大内需。”

  资金项目直达为农村输血

  “改变这种不协调,单指望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来调整是很难奏效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是由国家主导的农村投资,新在让农民成为了农村建设的主体,从而使农民这一最大的弱势群体分享到了发展的收益。”

  温铁军表示,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转变,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国家财政和国家投资将更多投入到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且是“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这将使农民不再是农村建设的主要负担者。同时,国家投资将直接下达到村,将真正解决过去资金层层截留和跑冒滴漏的问题。

  “这一重大战略不单单是中央给钱那么简单,其必将带来农村基层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也将真正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使大家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成为建设的主力军。”

  公共产品投入增加

  征收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今年起全部减免,农村行政开支全部改由政府承担,一个个好消息接连传来,过去上学难、告状难和就医难曾是农民面临的最大问题,按国家规划,到2007年贫困家庭的教育费用将由国家承担,农村合作医疗已全面展开,在“十一五”前期我国农民面临的三大难题基本有两个可以破题。

  国家在教育、医疗、文化以及其他社会事业等公共产品上投入的增加,真正做到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之日,也就是农民真正享受国民待遇之时。

  增收就业城镇化并进

  “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靠增加农业产量来使农民增收的,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是‘一石三鸟’:公共财政投入增加,很多项目直接摆到农民家门口,农民不需出门就可以打工赚钱,这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收入增加,消费水平自然提高,可促进生产,从而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和小城镇建设,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温铁军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关键的还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他对我省梨树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经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建议我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多借鉴其经验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 胡占山(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