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外办主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2:46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1月5日电 岁末年初,《求是》杂志记者就2005年中国对外工作的有关情况,对中央外办主任戴秉国进行专访。此次访谈内容如下: 记者:2005年外界对中国的关注增多,您如何看待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因素? 戴秉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世界的联系日
对于中国的发展,我们自己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既要看到国家不断发展的事实及其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时又要看到我们仍然是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彻底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富民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的态度和不骄不躁的作风。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我们必须坚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培育成熟的国民心态,促进外界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中国,坚持与世界各国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记者:中国向全世界宣示,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你能否谈谈这个问题? 戴秉国: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不断发展,国外就有人开始研究所谓“中国崛起”的历史轨迹,有关著述林林总总。他们大都把历史上一些大国争霸的兴衰规律作为依据,以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推导中国的发展进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国际形势、中国国情和历史经验,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强调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具体地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抓住世界总体和平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和改革创新,通过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和平途径,谋求自身发展及与各国的互利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既是对国家发展道路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还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对外战略宣示。这就要求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全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努力化解矛盾、摩擦。不仅我们这一代人,而且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记者:2005年我国的对外工作十分活跃,成果显著,是否体现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 戴秉国:过去的一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例如: 我们充分利用多种场合,大力开展首脑外交和多边外交。支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积极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强调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建设性地参与一些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期间宣布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五项措施,得到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好评。 我们努力稳定和发展同各大国的关系。中美首脑先后五次会晤,就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共识。美国的国务卿、国防部长、财长等政要相继访华,中美之间的各种对话、磋商、交流与合作相当活跃。中俄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发表《中俄关于二十一世纪国际秩序的声明》,扩大各个方面的实质性合作,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欧各个层次的交往密切,相互对话、沟通和信任加深,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以巩固并有新进展。 我们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继续全面推进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全面的实质性合作。与南亚联盟建立了稳定关系。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推动举行第四轮和第五轮六方会谈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妥善处理海洋权益争端、跨国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各种敏感问题,巩固和发展了与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 我们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推动相互关系的深入发展,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以举办“中国文化年”、推广中国文化品牌、兴办中国文化中心等形式,在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搭建起更多心灵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2005年中国的对外工作的实践表明:中国在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的战略意图是透明的,可预测的。中央的对外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记者:过去的一年,您参与了与一些国家的战略对话,这些对话对我国有什么意义? 戴秉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不仅共同利益增多,面临的共同挑战也在增多。需要加强坦诚的沟通和磋商,增进了解和互信,寻求利益的交汇点,扩大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各大国的关注,它们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战略走向有这样那样的猜测,普遍希望更多更深地了解中国,与我开展战略对话的愿望强烈。所谓战略对话,就是相关国家之间超越具体的外交事务问题,就各自和共同关注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问题开展坦诚的对话与交流,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战略和政策思路,了解对方的利益和关切。2005年,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英国、印度等国进行了名称各异的战略对话与磋商。这些对话虽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化,但对于增进我国与有关国家的相互了解和战略互信、减少误解和疑虑,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效果是比较好的。有关各方都愿意继续努力深化双边战略对话,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国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记者: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是对外工作的重要职责,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和举措? 戴秉国:主权和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对外工作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牵动我们民族感情的重大问题。我们在对外工作中坚持反“台独”、反分裂,努力促进国家统一。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在“以法制独、以法促统”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广泛做有关国家的工作,赢得国际社会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沉重地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我们坚持反对台湾加入或参与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与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反对某些国家售台先进武器或与台湾发展实质关系,反对和阻止外部势力插手两岸事务,坚决遏阻“台独”势力在国际上搞分裂活动。我国与格林纳达、塞内加尔恢复了外交关系,涉台外交取得积极成果。 积极稳妥地处理与邻国领土领海权益的争端。2005年3月,中国、越南、菲律宾三国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8月,又在深圳举行了上述协议实施和地震船起航仪式。中越还就南海问题建立了磋商机制,一致同意通过谈判寻求一项双方都能接受的“基本和长久的解决办法”。在东海问题上,我们坚决维护国家权益,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寻求解决,提出共同开发的积极主张。我们与印度继续就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进行认真磋商,两国签署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开始了关于解决框架的谈判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宗旨,积极维护我国公民和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党和国家领导人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关心海外中国公民和港澳台同胞的安危冷暖,总是在第一时间作出具体指示。针对2005年恐怖活动、自然灾害和疫病传播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的状况,我们认真研究并改进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权益的措施和预案,及时解救了在伊拉克被劫为人质的我8名公民,妥善处理了我方人员在约旦、巴基斯坦等国遭遇恐怖袭击等事件。我驻外使领馆积极主动地参与处理了大量涉及我海外权益的事件,维护了我国公民和法人的正当权益。 记者:对外工作是如何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的,又是如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 戴秉国: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是对外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扩大,经济外交工作任务更加繁重。2005年是经济外交工作取得重要成绩的一年,也是对外经贸矛盾和摩擦较多的一年。我们大力推进对外经贸合作,并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领导人将推动对外经贸合作作为高层往来中的重要内容,在促成有关国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争取双边战略性合作安排和重大项目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解决我国能源供给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了同有关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我国领导人在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联合国发展筹资大会以及我主持召开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等会议上,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南北对话与合作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等议题深入发表意见,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就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形成共识。我们积极主动地引导和推进东亚和周边区域合作,加紧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自贸区谈判,推动中非和中阿合作论坛建设,等等。通过援助、贸易、投资等多种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 记者:您如何展望新的一年的对外工作的? 戴秉国: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下,国际形势在总体稳定中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不断发展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已密不可分。我们必须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面对更加艰巨的各项任务,我们要在中央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外交总体布局的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扎扎实实地推进对外工作,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努力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周边环境、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宽松的舆论环境,同时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