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乡村小院生产一次性筷子 尘土飞扬无消毒设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6:51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乡村小院生产一次性筷子尘土飞扬无消毒设备

小院堆满了木料和垃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尘土飞扬的工场,走风漏气的棚户,怪味刺鼻的空气,污迹斑斑的机器。在山西省岚县康井洼村,隐藏着一个颇具规模的一次性筷子厂,已经生产经营四五年,在“厂房”里,记者竟然找不到任何消毒设备。而那些“消毒”一次性筷子就在这样污浊的生产环境、简陋的机器设备下出厂了。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特约记者 赵轶

  大风起兮土飞扬 院内工人切割忙

  2005年12月16日上午,天空湛蓝湛蓝,太阳也明晃晃地照着,但是,小北风一吹,还是刺骨的寒冷。康井洼村位于山西省岚县县城西南5公里左右的地方,四处全是光秃秃的田野,风吹之处,扬起阵阵尘土。紧靠村南边的公路旁,有个破破烂烂的院子,远远望去,低矮的围墙后面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木料,还有白花花的垃圾,如果不是简易棚户屋顶上伸出的那根烟囱正在冒着浓烟,人们怎么也不会相信这竟然是一个“工厂”,王老板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工厂。

  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走进院子,两个工人正在院子中间的一台电锯跟前忙碌。四周堆满了碗口粗的木料,大多是两三米长的杨木和槐木。院子的南边,是几间砖头垒起的简易棚户,没有门窗,进出的地方挂着一块塑料布,风吹过去,便哗啦啦作响。棚户的西边,便是一座硕大的垃圾堆,堆满了锯末、木条等杂物。脏兮兮的院子里除了一辆大卡车和一个移动木料用的叉车,别无其他车辆,看来老板应该不在。

  见有人进来,电锯跟前的两名工人忙直起腰来。“这是康井洼筷子厂?老板姓王?今天还是不在?”记者不待他们询问,赶紧说话。“是。”显然记者单刀直入的发问让两名工人有些不知所措,隔了好一会,年纪大一些的工人才回答了一声,然后满脸紧张,目不转睛地看着不速之客。记者一阵窃喜,赶忙说:“不是找来要账的,是想来送钱的。年关近了,看看你们的生产,想订一批货!”“啊哈!原来是客商,我还以为是干啥的呢!”戴着一顶蓝帽子的工人说,他满脸堆着笑,似乎对刚才的表现有些不好意思,“我们老板出去了,没有管事的,要不你就等一会儿。”

  由于四周的围墙低矮破烂,小北风不时地在院子里搅起一阵旋风,带着沙土,裹着树叶杂草,来回盘旋,蓝帽子和同伴不得不时停下来,背着身子抵挡。他们的工作是将两三米长的木料一根根运送过来,比画好长度,然后将木料送进电锯的入口,一截一截裁成一尺来长的木头墩子。电锯是一台露天摆放的老式圆盘电锯,直径足有1米多,一旦运转开来,木渣乱飞。蓝帽子和同伴一边费力地将滚圆的木料徒手塞进塞出,一边用手抬动着硕大的电锯上下移动,稍有不慎便会发生不测。见记者看得出神,工人笑了笑,又开始将一个个木头墩子搬进南边棚户里的一个蒸气房。

  蒸气房的西边就是锅炉房,一个简易锅炉的炉膛里烈火熊熊,大敞口地燃烧着,而几米开外,便是堆满锯末、木条的垃圾堆,风干物燥,火灾的隐患时时潜伏在这个筷子厂的周围。

  空气污浊呛着烟 棚内工人干得欢

  送到蒸气房进行的是第二道工序,切割好的木头墩子在这里经过“桑拿”,就会变得大汗淋淋,里外湿透。这样,在接下来的工序中加工起来就极为方便。

  撩开红蓝相间的塑料布,记者进入了生产成品的“车间”。“车间”里的光线极为昏暗,好容易适应了光线,记者便又被一阵浓浓的煤气味呛了出来。再次进入,这才发现,棚户的中央还摆着一个粗壮的用来取暖的火炉,煤气味正是它散发出来的。蒸气房在棚户里另有一个出口,几名女工正在手忙脚乱地工作。她们将蒸透的木头墩子搬出来,随便摆放在黑灰的地上,便操铁锹一样的小铲子,一只脚蹬地,一只脚踩住木头墩子,自上而下剥离树皮。为了不时变换方向剥离树皮,那两只脚便不停地在地上和木头墩子上来回倒腾,树皮剥完,原本白白净净的木头便像在泥地里打了个滚,变成肮脏的东西。因为煤气味混合着树木散发出的怪味,还有水雾的弥漫,棚户里的空气污浊不堪。干上一会,女工们便也大汗淋淋,气喘吁吁。幸亏有那张哗啦啦作响的塑料布,因为封闭不严,还能给棚户里送来一些新鲜的空气。

  树皮剥净,接下来的工序就该是切割了。因为剥好的木头墩子还少,切割暂时还没有进行。工人们介绍,木头墩子蒸湿后,不但剥离树皮容易,而且切割时也不容易开裂,成品率高。他们指着旁边的机器说:“看,那就是切割机。”屋子里的切割机锈迹斑斑,工人们说,只需要将切好的薄厚适度的木片从送料口喂入,出来时就会被机器裁成一双双成品筷子。

  借着昏暗的灯光,记者在出料口果然看到了没有被清理下来的一次性筷子,拿在手里还湿乎乎的,由于工艺简单,筷子显得有些粗糙,毛毛刺刺的,极不光滑。“就你们这手艺,做出的这东西伸到嘴里不出血才怪呢?”记者说,“怎么也不见消毒设备?”女工们哈哈一笑,显得不好意思。她们说,切割好的筷子就是成品了,就可以运送到市场上去销售。果然,棚户里除了两台所谓的简单机器和高高堆积的树皮杂物,肮脏的地板上还就地堆放着几十个尼龙袋,都装得鼓鼓囊囊,摆放得整整齐齐,打开一看,全是湿乎乎的筷子。

  看见记者东瞅西看,过来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忙将记者拦住,不让观看。记者只好一边答应一边退出,小伙子扭头回屋。记者于是抓主机会赶快拍摄,准备迅速离开现场。

  豆包馒头正入锅 老汉声称生意好

  “回来回来!”没等记者走出小院,工人们似乎明白了什么,一边吼一边往外追。记者索性停住脚步,迎上前去问道:“喊什么喊?你们老板不是不在吗?一点诚意也没有,看见拍照才着急了?早干啥了?”领头的工人显然被问蒙了,扭过头和同伴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好半天才朝棚户旁边的一个小屋子喊了一声,接着走出一位70来岁的老人。

  “干啥呢?拦住人家!”老人一边数落工人,一边给记者递烟。老人自称是王老板的父亲。“唉,儿子不在,我也做不了太大的主。你一进来,他们就告诉我了。我实在闹不清你是干啥的,所以就没出面。”记者解释自己是王老板一个外地朋友介绍的,想找王老板了解点其他事情。“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又是工商、税务、

卫生部门来要钱呢!”王老汉一听记者不是城里来的收费人员,马上喜眉笑眼地招呼。“来来来,家里坐。”小屋是王老汉和老板的卧室兼厨房,狭小的空间里除了一张土炕,再就是一个灶台,暖烘烘的倒也十分舒服。老伴正在忙着捏豆包,灶台上的铁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王老汉说,儿子的这个筷子厂已经办了有四五年时间,生意还行。每天儿子在外边搞经营,他就和老伴搭手给工人们做饭。“生产的筷子哪儿都卖,这东西利润小,只能靠薄利多销。不过几年下来,倒也能挣几个钱。”老汉说他家的光景在附近还数得上,“现在,儿子又在方山县开了一家工厂,还做一次性筷子。”

  记者联系采访了太原相关质检、卫生部门的专家。专家们介绍说,一次性木筷子的最基本生产工艺是选料、断锯、打坯、成形、削尖、蒸煮、水净、烘干、磨光、整理、包装、打包。消费者在使用一次性筷子时,常会遇到筷子发霉或变形。造成发霉的主要原因是,筷子在制作时含水率高,含水率是一次性卫生筷能否保证在储存过程中不霉变、不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生产工艺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次性筷子并不是一味的简单粗糙。一次性筷子感官要求:表面洁净、光滑、无毛刺、无污染、无异味。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环节,就极可能造成筷子霉变,感染滋生细菌,造成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等3项微生物指标超标,会对饮食安全埋下极大的隐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