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6年春运专题 > 正文

郑州铁路局公布2006年春运票价调整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4:26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本报讯 郑州铁路局昨日正式公布2006年春运票价调整方案,根据此方案,今年春运期间车票价格有升有降,硬座升幅为15%,其他席别为20%;凡节后票价上浮的列车,在1月28日~1月30日期间,实行票价下浮,下浮的幅度为10%。同时,为减轻农民工负担,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临客硬座票价不上浮。

  郑州铁路局提供的材料说,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公布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
执行方案的通知》,在部分特别紧张地区的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郑州铁路局确定了2006年春运票价调整方案。

  节前票价上浮客车

  根据铁路局的调价方案,从今年1月21日~27日,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二至二十八的7天内,共有三趟客车票价上浮,分别是郑州-重庆的2221次、郑州-重庆北的L35次;新乡-成都的L369次。

  节后票价上浮客车

  节前票价上浮客车共分三个时间段:

  从1月31日~2月14日,也就是正月初三至十七的15天时间内,共有16趟客车票价上浮,分别是:郑州-广州的T255次;郑州-上海的K154/1次;洛阳-上海的1660/57次;商丘-合肥的2039次;(新乡)郑州-杭州的1708/5次;郑州-合肥的2194/1次。南阳-广州东的L137次;南阳-广州的L331次;洛阳-广州东的L154/5次;郑州-广州的L127次;安阳-广州的L425次;洛阳-

东莞东的A182/3次;郑州-东莞东的A50/1次;郑州-东莞东的A248/5次;郑州-东莞东的L258/5次。

  从今年2月3日~2月17日,也就是在正月初六至二十期间的15天内,以下客车票价上浮:郑州-北京西的K180次(高包双人间不上浮);郑州-北京西的T58次;南阳-北京西的K184次;洛阳-北京西的K270次;郑州-北京西的1488次;长治北-北京南的2165/4次;郑州-北京南的2554次;商丘(郑州)-太原的2503/2次;长治北-太原的6042次;长治北-邯郸的6044次;嘉峰-临汾的6049/48次;洛阳-福州的K32/29次;安阳-

石家庄的2070次。邓州-北京西的L398次;许昌(郑州)-北京南的L306次;郑州-北京南的L336次;郑州-北京西的A142次;商丘-太原的A145/4次;郑州-北京西的A440次。

  从2月8日~2月22日,也就是在正月十一至二十五期间的15天内,以下客车票价上浮:郑州-兰州、西宁的2009次;商丘-乌鲁木齐的1045次。郑州-乌鲁木齐的L311次。

  11趟客车取消打折

  郑州铁路局还决定,自2006年1月14日起至2月22日止,郑州铁路局担当的11趟旅客列车取消打折,恢复新型空调车票价,这些客车分别为:郑州-乌鲁木齐的T197/8次;郑州-昆明的K337/8次;郑州-成都的2097/8次;郑州-长沙的2153/4次;开封-杨陵镇的N351/2次;安阳-杨陵镇的4701/2;郑州-沈阳北的1056/7、1058/5次;郑州-深圳的1538/9、1540/37次;洛阳-广州的2078/5、2076/7次;郑州-开封的N398/7次;安阳-新乡的4704次,从两端始发站起,取消折扣票价,恢复执行新型空调车票价。

  ”升级”临客票价打折

  郑州铁路局决定,今年春运期间(2006年1月14日至2月22日),该局开行的部分临客升级为新型空调车,但这些客车在春运前后,票价将打折,这些临客分别为:郑州铁路局开行的郑州-上海的L456/3、L454/5次,郑州-上海西的L170/67、L168/9次,洛阳、郑州-上海的A304/1、A302/3次临客,使用新型空调客车车厢,同时执行新型空调车票价。也就说,同样是临客,以上临客在升级后,票价要高于其他临客,但在今年1月14日前和2月22日后运行的以上临客列车,票价将按打折销售。

  特别提醒

  在此方案中,为减轻农民工负担,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临客硬座票价不上浮。

  凡节后票价上浮的列车,在1月28日~1月30日(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实行票价下浮,下浮的幅度为10%。

  □记者施书芳通讯员王峰

  相关专题:2006年春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