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局长的眼角膜巩膜可以让4人重见光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9:13 沈阳晚报

  2005年12月25日,本报以《捐献遗体资助后人》为题,报道了病危中的原沈阳市卫生局局长刘平,将要捐献自己的遗体和角膜的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6年1月5日,沈阳奉天医院眼科陈主任告诉记者:刘平老局长去世后,已将眼角膜、巩膜都无偿捐献给了沈阳奉天医院,这些珍贵的器官足以让4个人重新看到外面的世界,现在医院正在寻找那些贫困的眼病患者,为他们无偿移植老局长的眼角膜、巩膜……

  子女:理解父亲

  2005年的最后一天中午,原沈阳市卫生局局长刘平,在盛京医院离开了人世,享年86岁。老人的遗体被送到了沈阳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随后沈阳奉天医院的眼科医生闻讯赶到那里,开始摘取老人眼角膜……

  原来,刘平从1995年就开始决定,在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供医学研究。在老人因癌症住院的最后一段日子里,记者在医院里采访了老人的女儿。“我们两个女儿都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对父亲的决定非常理解和支持。”老人的大女儿非常平静地说。

  根据当初的公证,刘老的遗体在2005年12月31日下午就捐献给了沈阳医学院,供那里学医的学生无偿研究使用。

  教授:一年没接收捐遗

  采访中,记者找到了沈阳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的主任张现,张主任负责接受刘平老人的遗体标本。

  谈起教研室的捐遗情况,张主任告诉记者,“近1年时间,刘平老局长的遗体是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接收的第一具捐赠的遗体。目前我们最缺的就是人体标本,而一个标本,足可让100个学生学习使用。”

  医生:患者排队等角膜

  “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无法生产人造角膜,而患了真菌角膜溃疡、眼外伤、眼肿瘤而失明的患者,只能等待着有人捐献角膜,才能再次看到外面的世界。许多患者终生失明不是因为病情严重,而是因为没有捐献的眼角膜而误了病情,现在50个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中,只有一个幸运者能及时得到角膜。”1月5日,沈阳奉天医院眼科陈主任这样告诉记者。

  采访中,陈主任告诉记者,现在医院已经保存了刘平老局长的眼角膜和巩膜,这些器官可使4个幸运的人看到光明。目前,她和她的同事正在寻找受体,将为其无偿完成板层角膜移植和巩膜使用。红十字会:有200多人捐遗

  “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沈阳的捐遗工作正式完成了捐献、接收的一个体系的建设,形成了一个专门的捐遗‘绿色通道’,这十分有利于沈阳开展捐遗工作,刘老将成为这一‘绿色通道’的第一个捐遗体和器官的人。”采访中,沈阳市红十字会刘喜成副会长这样告诉记者。

  目前,红十字会已招集了一些志愿者,成立了捐遗部,专门接待捐遗的老人,为捐遗的老人提供一条龙“服务”。不久前,沈阳市红十字会又与沈阳医学院签订协议,将沈阳市市民无偿捐献的遗体,转送给那里的学生作学习研究使用,而沈阳市红十字会捐遗部的登记中,有200余位老人庄严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刘平简历:刘平出生于1919年,1938年参加革命,1950年10月到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院任副院长。1953年沈阳市卫生局成立,同年4月刘平被调至沈阳市卫生局任副局长、局长,1982年离休。2005年12月31日去世,享年86岁。本报记者孙洪伟实习生陈东记者电话:81036066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