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改革者的名字被人记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9:45 瞭望东方周刊

  改革者的名字被人记住

  当今的领导者深知难题不是靠粉刷几个字就能解决的。在这一年里,“改革”做的比说的力度要大得多。中国的近邻日本也在改革,但只是听到一个“邮政改革”,难度都那么大,而13亿人的中国的新一轮深化改革,却是全方位、深层次的。2005年是“改革攻坚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全新的理念出现了。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成为践行这一理念的要点。

  再有,从“出其不意”的汇改,到国有银行“变身”上市,从国务院推出“非公36条”(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再到个税调整、减赋开始和

股权分置,都表明改革触及了深层次体制问题。

  不仅是经济方面,改革的步履还深入到政治、社会、医疗、教育、文化、科技和国防等各个领域。比如,行政管理的改革已开始实行,目标很明确,政府的主要功能要从经济建设型到公共服务型。党内民主稳步推进,中央正准备在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个层面上率先正式启动罢免或撤换机制。“制度反腐”已是一个流行词。到年底,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派驻机构已经全面实行了统一管理。

  就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二天,胡锦涛到南京军区视察,从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官兵关系、求真务实精神等方面,首次在军队全面表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的指导原则”。

  事实上,科学发展观正成为统领整个改革的总方略。那些为此奔走呼喊的改革者也格外引人注目。2005年的一个特别现象是,“个性化官员”在一年里集中涌现,人民网甚至评选出了年度十大省部级领导的“惊人之语”,比如“腐败不除,矿无宁日”、“有些驻京办首位任务是跑‘部’‘钱’进”、“一些乱收费是地方政府逼的”——就是这样,不少老百姓记住了一系列共产党高级干部的名字,比如主操“审计风暴”的李金华,怒斥官煤勾结的李毅中,直言地方官不听“招呼”逼迫高校乱收费的张保庆,等等。

  而作为2005年全党工作重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切实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老总不在状态就得换人”

  电视剧《亮剑》出人意料地成了2005年中国的一道特殊风景。很多机关领导和企业负责人都买了光碟。电视剧里诸多予人启发的道理中,有一条是:天才的命令必须由得力的人去执行。不过,现实中有时却难以做到。卸任后的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接受中央级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这也是2005年的一句“名言”。

  《瞭望》的文章说,一些地方政商勾结,掏空中央政府有关政策。联系到此前宏观调控局部受阻的现象,有专家称,随着地方经济自主权的扩大,地方有着强烈要求扩大财源的动机,一些举动已经损害了全局利益和中央权威。有媒体指称,一些地方官员出现这样一种“误读”:只有打中央政策的“擦边球”,才能在发展中赢得先机。

  “老总不在状态就得换人”,这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谈到央企改革时说的一句话,同样成了名言。它其实适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

  一年来发生的共死亡528人的六起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责任追究终于有了结果,222名责任人受惩处,其中包括陕西省原副省长巩德顺和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

  问责并不是确立中央权威的惟一方法。《瞭望》的文章称,当前需要加强协调合作,构建中央地方良性互动关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关系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看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高度权威是否得以保证、持续、稳定和发展;二是看地方政府的自主权是否得以适度、具体地落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