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奴”以债养债恶性循环 引爆台湾信用难民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9:54 中国台湾网 | |||||||||
中国台湾网1月6日消息在台湾岛内,所谓“卡奴”,就是信用卡和现金卡的“奴隶”,他们过度消费,经常“收不抵支”债台高筑,而后又在陷入以卡养卡或以债养债的恶性循环,他们赚来的钱永远只能追着银行的利息跑。据台湾最新一期的《今周刊》杂志统计,目前台湾岛内有40万名“卡奴”,共累积了上千亿元新台币的卡债。而据估计,台湾消费金卡的发卡龙头“中信银”、“台新银”已有260亿元的消金黑洞。《今周刊》指出,如果上千亿元卡债还不出来,引爆的“信用难民潮”,将产生更多无法预料的台湾社会问题。
台湾“卡奴”负债累累 2005年11月,正当“卡奴”议题在台湾社会发酵时,林家也陷入愁云惨雾的绝境中,成为被卡债压迫的卡奴一员。《今周刊》指出,如果以每个月5万元的收入计算,1973年出生,年龄刚过而立之年的林明德,即使不吃不喝,这笔565万元的负债也要十年才能还清,如果回归现实,扣除每月基本开销两万元,并以10%的借款利率计算,林明德恐怕必须等到白发苍苍,才能有新的开始。 借钱还钱,天经地义,林母深知这个道理,但令她不能接受的是,林明德一年前就辞掉工作,为什么银行还会无止境地发卡给他?在林明德的债务清单中,“台新”、“安泰”、“中国信托”三家台湾银行均欠债百万元,从信贷到现金卡、信用卡无一幸免,其余的债务,则分属在其他十二家银行。“这些借钱的银行究竟有没有在审查?”林母不满地表示。 林家的遭遇,同样发生在吴家身上,比林明德年纪小一岁,在金融业服务的吴小婷(化名),总共负债360万元,每月要摊还的本息高达10万元,扣除薪水后,每月产生的资金缺口至少5万元以上,每次到了缴款截止日,吴小婷就靠着以债养债和四处周转,让自己“撑过去”,逾期拖欠早已是家常便饭。 “卡奴”以债养债撑过一时
当《今周刊》记者问及吴小婷对未来的看法时,她双眼迷惘地说,没有想那么远,只希望哪天中了“乐透”彩票,能帮她解脱这一切灾难。“上个月有两个朋友因为卡债烧炭自杀,我还收到他们家的讣闻呢!”“哪天我丢了工作,说不定会从(台北)101大楼跳下去。”聊到死亡禁忌,吴小婷的脸上表情平静,反而让一旁聆听的人直冒冷汗。 《今周刊》说,在吴小婷的债务里,让她压力最大的是台湾“万泰”和“台新”的现金卡,额度都高达50万元,每月最低缴款金额都要1万元,更重要的是,这1万元里只有一半是偿还本金,剩下的全是贡献给银行的利息,至于每期必须本息摊还的信贷,吴小婷同样大呼吃不消。 2006年台湾“卡奴”恐破百万
《今周刊》据台湾当局“金管会”资料指出,目前已有超过40万名“卡奴”出现缴款困难的情况,也就是有三个月以上没有偿还银行一毛钱,如果加计目前缴款正常,但已濒临付不出钱来的边缘卡奴,则人数会再增加一倍,台湾民意代表徐中雄更表示,如果台湾当局再不介入管理,2006年台湾卡奴人数将突破百万,卡奴问题,早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不定时炸弹。 《今周刊》指出,1998年,韩国因亚洲金融风暴导致经济灰头土脸,为了快速走出阴影,韩国政府采取鼓励民众持卡消费来振兴经济,不但要求银行大幅放宽核卡标准,民众刷卡甚至享有减税优惠,结果不出五年,民众的信用卡总负债激增五倍以上,不仅最后造成韩国最大的发卡银行LG信用卡公司陷入经营危机,更引起一连串的社会事件,台湾是否重蹈韩国覆辙,一度引起台湾多方关注。 台湾某家银行主管指出,这些缴款困难的40万名卡奴,每个人平均负债约有60万元,如果这40万人全部变成银行呆帐,换算金额高达2400亿元,而2005年前三季度整体上市柜金融股的税后纯益不过1252亿元,“全部盈余拿来打呆帐都不够用”,《今周刊》据此指出,卡奴不仅是台湾社会的不定时炸弹,而且还是一枚超级氢弹!只要不小心引爆,以台湾当局过去处理企业呆帐的经验,最后势必会沦为全台湾民众一起埋单的结果。 《今周刊》说,两个月前,禽流感阴霾笼罩全岛,每个人都担心朝不保夕,如今证明禽流感只是虚惊一场,但卡债病毒却悄悄地向岛内金融体系蔓延,随时面临崩溃。许多人,包括“立法委员”,都将矛头瞄准台湾的银行,认为银行核卡授信程序松散,是导致卡奴债台高筑的主因,此外,卡奴的恣意消费、主管机关的监管措施到底有没有发挥实际成效,同样也必须检讨。 岛内银行信贷程序成为空谈 来者不拒 据《今周刊》介绍,台湾岛内各家银行的核卡和信贷的征授信流程,从填写申请书开始,银行职员就应该要详细查核身分证、薪资帐户、健保卡等文件的真实性,并以电话向本人进行照会确认,接着就必须向台湾“联合征信中心”查询申请人的信用纪录,而最重要的,则是评估申请人的负债收入比。 一位曾在台湾发卡银行服务过的主管指出,为避免债务人负债比过高,导致以后收款不易,作业严谨的银行通常会将申请人的三分之一收入当作日常开销,其余的三分之二视为其真正的还款能力,扣除申请人在同业的借贷情形后,银行最后才会决定核准的借款额度。 然而这些标准流程,在台湾岛内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加上征信人员不足的情形下,早已变成“仅供参考”,一位岛内金融业者即指出,现在台湾银行对信用卡、现金卡等双卡业务,“几乎是闭着眼睛在签”,不少银行甚至只要看到申请书、身分证影本,和别家银行的卡片,以卡办卡,就照单全收,连收入证明都省掉了。 发卡的程序已经成为一纸空谈。 “简单来说,只要还活着、能呼吸,要几张卡就给你几张卡,有急用的话,三十分钟内还可以立即发卡。”这位金融业者笑着表示。对台湾的银行来说,只要申请人没有停卡纪录,基本上很难不核卡的,且额度往往让客户满意,绝不会因为负债比过高而有所减少。 根据台湾当局“金管会银行局”统计,截至2005年10月底,持卡人动用信用卡循环额度的有4929亿元,较七年前成长294%,发展较信用卡晚的现金卡则为3133亿元,比2004年增加50%,双卡合计动用金额已超过8000亿元,如果分别按利率20%、18.25%计算,每年光是利息就贡献给各银行1600亿元,约等于台湾“中信金控”十年的盈余收入。 据此,《今周刊》指出,台湾银行授信发卡的浮滥,说穿了,一切就是为了冲业绩,而银行之所以肆无忌惮地无限量发卡,其中一项原因就在台湾的所谓“破产法”机制不够周延,以及门槛太高。岛内法律专家指出,“破产法”并不适用“无产阶级”的人,声请破产的人必须至少有二成以上资产,许多有意声请破产的人往往就是因为不符合资格,因此被法官驳回。但法律专家却表示,具备完善的“破产法”才会让银行有所顾忌,征信反而会更加落实。 “卡奴”冲动消费高筑债台 《今周刊》指出,虽然台湾的发卡银行的征信程序成为“一纸空谈”,而台湾当局的相关政策也有待完善,但办卡后运用不当或受不了物质诱惑乱刷卡的持卡人,同样也有责任。台湾银行理财专家指出,信用卡、现金卡是中性的货币工具,如何使用则掌控在消费者个人手中,持卡人把卡刷爆了,借了一大笔钱才说没能力还,银行不可能每次都出手救人。台湾消费者应该自身就要做好财务规划,量入为出,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台媒:台当局修订相关“法规”才是解决之道 《今周刊》指出,近来台湾“中国信托”、“台新”等几家龙头发卡银行有意限缩整体卡友福利的动作,可以看出部分“卡奴”一时的冲动已经要全体持卡人共同埋单,而双卡业务趋紧后,岛内银行近来对小额信贷也开始不敢轻视。 《今周刊》举例说,如果一家台万银行分行的授信核准率原本有七八成,但最近停止送件,核准率是零,其他分行的核准率也仅剩两成,有些不固定的岛内薪族群,如摊贩、出租车司机现在想要申请贷款,几乎不可能。还有一家台湾的企业银行以前个人信贷最高可贷到新台币200万元,现在额度顶多30万到40万元。 《今周刊》最后指出,现阶段来看,台湾“卡奴”能够获得债务减轻的只有银行协商机制,长期则必须等待“破产法”修订,由于之前台湾民意代表曾扬言台湾银行业者和当局主管机关若不能解决卡奴问题,“银行法”第47条之一条文修正案“卡奴条款”,将有可能在下会期卷土重来。台湾银行的卡债协商机制能不能真正解救台湾“卡奴”,或者仅是止住阵痛的特效药,将牵动2006年是否会有另一场“卡奴战争”。(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