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2005年佛山城建规划十大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10:09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沈开倩文心蓝

  2006年,历史又因时间的更迭掀开了新的一页,在刚刚翻过的一页里,佛山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哪些改变?人们都说2005年是佛山的“规划落实年”。在这一年里,许多美好的构想变成了现实,给佛山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荣耀;许多美丽蓝图的轮廓终于清晰,让佛山人心中生起无限希望与期盼。回忆2005年佛山面貌的改变,我们用十件大事来诠释
……

  1通过首个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城市运营”阶段

  2005年7月28日,佛山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审查通过《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成果,并决定将规划成果向社会公示。它是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

  《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着重解决五大问题:1.划定城市规划区、确定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2.协调区域和城乡发展;3.对用地、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区域绿地等进行了宏观布局:4.对近期建设做了初步安排;5.提出了规划实施和推进的原则措施。这样一个纲领性的总体规划,将成为佛山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由此也标志着佛山全面进入“城市运营”的阶段。

  2多项基础设施得以落实中心组团建设全面提速

  中心组团跨禅城、南海、顺德三区,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230万—250万,建成后将是佛山市的行政、商贸、文化体育中心,也是区域重要的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及高新产业基地。2005年,中心组团的多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东平大桥、“世纪莲”体育中心、中心组团新城区首期工程、新闻中心、平胜大桥、岭南明珠体育馆等的建设进展迅速,4月底新闻中心提前封顶,11月底“世纪莲”体育中心主体结构封顶,11月底新城区南片区南出口道路桥梁桩基工程基本完成……

  6月27日公布的《佛山市中心组团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向市民公示,标志着整合工作也开始全面开展。此规划以整合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给水、排水、燃气、环境卫生、电力为主,以“整合资源、提高质量、同城便利”为目标,通过整合和优化城市基础设施,为佛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为佛山市民实现同城便利生活绘出蓝图。

  3“一环”工程进展顺利佛山人将实现同城生活

  经专家评选和广泛征询各方意见,“佛山一环”东、南、西、北等4线分别命名为一环东路、一环南路、一环西路和一环北路;平胜大桥、潭洲水道大桥、新紫洞大桥和吉利涌大桥4座特大桥分别命名为平胜大桥、陈北大桥、罗南大桥和南庄大桥;海八路立交、和顺南立交、北滘立交、桂丹立交、西北角立交和广三立交6座枢纽型互通立交分别命名为桂城立交、里水立交、北滘立交、桂丹立交、官窑立交和狮山立交。

  截至2005年年底,“一环”工程已完成路基桥涵工程量的34.89亿元,占总建安费的72.09%,所有的立交、桥梁均已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软基处理路段的超载预压效果较为理想,部分路段已开始卸载。部分需要加载的路段已完成加载工作,按工期计划,今年3月之前将全面完成软基处理超载预压的卸载工作。同时,下一阶段的路面施工招标已完成,绿化招标正在抓紧开展,预计到今年11月,万众瞩目的“一环”将建成通车,佛山人将真正实现同城生活。

  4“一河两岸”规划出台东平河时代即将来临

  随着佛山市城市核心区逐步南移以及中心组团新城区的大手笔规划建设,一个以东平河为轴线,交融一河两岸风貌的滨水城市形象呼之欲出。

  “一河两岸”规划的主要特色是:依托东平河设置跨越两岸的中央公园作为人工地标,中央公园北联行政中心,南接文教科研基地,形成带状城市轴线(约600米宽);金融商业建筑布置在带状轴线两侧;沿东平河水道设置滨江休闲区,大福路贯穿南北,作为该区域重要交通景观道路,一系列线形绿化带联系东平河滨水绿地和中央公园。规划的出台标志着一条类似广州珠江两岸的景观带即将投入实施阶段,旋即引起了房地产投资等的巨大关注,“东平河时代”由此开启。

  516项交通工程竣工通车快速过境交通网络成型

  2005年10月28日,佛山大道、105国道、碧桂路、魁奇路等16项交通工程竣工通车。据有关人士介绍,这些工程不但涉及佛山市的过境交通路网,还涉及到五区之间的道路交通连接,立交化改造是这些交通建设工程的最大亮点。其中,大部分工程项目分布于325国道、105国道、碧桂路以及沿线地区,其竣工通车将大大缓解曾经困扰五区市民出行的局部交通紧张压力。尤其是佛山大道立交工程竣工通车后,城门头西、佛山车城、澜石一路等路口的红绿灯将封闭,从谢边沿325国道到乐从将一路没有红绿灯,从而解决过境车辆与市区本地车辆在平面交通系统中形成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佛山的过境路网通行能力将大为提高,中心组团区域内的交通也将大为改善。

  “通过快速化的改造和提升,这些道路单位时间内的交通流量可提高1.5倍以上。”佛山市交通局副局长高荣堂说,这16项工程在亚艺节前全面竣工通车,不但为亚艺节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而且标志着佛山以“一环”为龙头的各项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佛山快速过境交通网络,对推动佛山经济发展,构建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6佛山城市绿地规划出台构筑“两带两区三环九廊”

  去年5月,《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外公布,规划范围覆盖整个市域3848.49平方公里,分为三个阶段,近期为2004—2005年,中期为今年至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规划》目标呈梯状结构:近期城市绿地率30%,人均公园绿地9.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大于35%;中期城市绿地率36%,人均公园绿地12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大于42%;远期城市绿地率42%,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大于48%。

  规划的出台向市民预示了一个“两带、两区、三环、九廊”的市域绿地系统结构:西江、北江生态廊道;高明、三水自然山林生态保护区;广佛都市圈、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三个环城绿带以及以中心组团为核心,沿各个方向在城镇间外围自然生态系统向中心城区渗透的九条廊道。“九廊”中每条廊道生态绿色宽度最窄处不低于500米,形成“九廊贯佛”的绿地大格局,使佛山城市融于自然绿色之中。此外,将重点建设中心组团中央公园与滨河公园、亚洲艺术公园、“一环”城市快速干线绿化工程等重点工程,以及包括东平水道、佛山水道在内的滨水绿化带建设。

  7水运发展规划远大蓝图建“两纵三横”骨干航道

  佛山水路交通的发展见证着粤剧红船荡漾和商贾云聚古镇佛山的辉煌,改革开放后佛山经济的高速发展及近年产业强市战略的推进及“物流佛山”的启动,水运的发展与佛山的繁荣休戚与共。然而,佛山水运方面存在骨干航道未成网,存在航运结构不合理、船型不标准和港口码头布局分散,港区陆域狭窄等问题。

  去年5月13日,《佛山市水运发展规划》公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两纵三横”航道为骨架,八个重要港区为骨干,与其他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连接内陆、江海直达、四通八达的水运体系。

  这次公布的水运规划按照骨干航道成网,形成干支相通、江海直达的航道体系,还优化调整航运结构。根据规划,佛山将建设5条1000吨级以上主骨干航道,由西江下游出海航道、陈村水道、东平水道、容桂水道、顺德水道组成“两纵三横”,规划总里程249公里,配合以4条300-500吨级航道为基础的纵横交错、江海直达、连通港澳的航道网。构成骨架的航道中,海轮航道一条,陈村水道升级为三级航道,东平水道部分航段升级为二级航道,另有三级航道3条,四级航道4条。跨河桥梁设计将严格按照水道规划预留“净空”值,而目前不符合航道规划的部分桥梁,如1968年建的澜石大桥和平洲的五斗桥都将拆除。同时,整合港口资源,规划三山、三水、九江、高明、容奇、北滘、勒流、禅城等8个重要港区为骨干,这8大港区将增建泊位69个。

  8加快污水处理BOT项目整合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

  2004年初,各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推进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佛山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首批推出的16个污水处理项目总污水处理能力达44万吨/日,总投资约17亿元,遍及五区,其中,禅城两个、南海六个、顺德五个、高明两个、三水一个。

  2005年12月9日,佛山市首个污水BOT项目三水区驿岗污水处理厂投产。目前,除驿岗污水处理厂建成外,另有14个项目已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或进入施工阶段。

  除采用BOT模式建设项目外,佛山市还有9个在建、扩建污水处理厂。至2006年年底所有污水处理项目建成之后,全市将拥有41个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将达154.6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率可超50%,其中各区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70%。2005年,佛山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正逐步由政府“大包大揽”向市场化、产业化和专业化方向转变。

  9南海区划大调整17镇街整合变8个

  2005年1月11日,南海原有的17个镇、街道调整为2个街道办事处和6个镇:即撤销桂城、平洲街道办事处,合并成为桂城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原平洲街道办事处;撤销罗村镇,设置罗村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原罗村镇政府驻地;撤销里水镇、和顺镇,合并设置里水镇,镇政府驻原里水镇政府驻地;撤销大沥、盐步、黄岐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置大沥镇,镇政府驻原大沥街道办事处驻地;撤销狮山街道办事处、松岗镇、官窑镇、小塘镇,合并设置狮山镇,镇政府驻原狮山街道办事处;撤销丹灶镇、金沙镇,合并设置丹灶镇。镇政府驻原丹灶镇政府驻地;撤销九江镇、沙头镇,合并设置九江镇,镇政府驻原九江镇政府驻地;西樵镇行政建制保留不变。

  2005年南海的区划调整,为该区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对接佛山市“2+5”组团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南海区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由两个以上的镇、街合并而成的新的镇可设立办事处,新的街道则设置管理处,负责处理原镇、街的日常社会事务,群众仍可以就近办事。同时,区政府也承诺,各项政策将确保稳定性和连续性,土地承包政策不变,支持发展经济的优惠措施不变,各类经济组织签订的合同协议不变,已经确定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不变。原各镇(街道)的债权债务、担保责任统一归新单位负责。

  10高明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一街三镇”并力发展

  2005年5月29日,高明区公布行政区划调整方案,9个镇(街)整合成4个,形成“一街三镇”新格局。高明置身于西江西翼,是佛山与粤西地区经济往来的咽喉。高明通过区划调整将有力地扮靓佛山“西大门”。

  在此次区划调整中,高明各镇街功能定位异常明晰。根据功能定位,各镇街牵引辐射作用会更强,实现园镇互动也更有效,有利规模经济的培育,提高区域整体效应。此外,“一街三镇”合力打造山林水都,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全区经济均衡发展等,这将为夯实佛山“西大门”做出有力贡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