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当局重提“宪改”终将自食恶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05:23 新京报

  国台办评陈水扁元旦讲话

  本报讯(记者 赖颢宁)针对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2006年元旦讲话,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昨日指出,台湾当局领导人重提“宪改”时间表,不断鼓吹“台独”分裂言论,并改变推动“宪改”的策略,“这表明‘台独’分裂势力加紧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活动的冒险性、危险性又在上升。”

  李维一在当天举行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个讲话“特别值得注意”,任何人如果不顾民众的福祉,在两岸关系上倒行逆施,最终损害的是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任何与自己民族和同胞为敌的人,最后都会自食恶果。”

  他对2005年两岸关系评价为:两岸关系中有利于遏制“台独”活动的进程在增加,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在增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另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他举例称,如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我们继续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最大的诚意和绝不容忍“台独”的坚定意志。

  李维一强调,“台独”分裂势力并没有停止“台独”分裂活动,台海局势的紧张根源并没有消除,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依然是严峻和复杂的。“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仍然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李维一再次重申,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一个重要的“九二共识”,两岸对话与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他表示“充满信心”。

  陈水扁2006年1月1日在台湾发表元旦讲话,为“宪改”定出时间表:期望2006年诞生“民间宪改草案”,2007年举行“新宪公投”,2008年为台湾催生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

  政党立场

  陈水扁危言耸听意在拉抬声望

  陈水扁再发谬论称大陆要“并吞”台湾,国民党高层指出

  本报综合报道 据台湾媒体5日报道,陈水扁当天再发谬论批评大陆,称大陆要“并吞”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执行长张荣恭指出,陈水扁此举是妄图通过制造两岸紧张气氛来拉抬低落的声望。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也表示,陈水扁的言论是错误的,许多台湾民众都无法同意。

  据报道,陈水扁于5日上午在最新一期《电子报》中散播危言,称台湾不管谁来做领导人,两岸关系都很难突破,更声称大陆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台湾“并吞”,并要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死心”。

  张荣恭表示,陈水扁继元旦讲话表明谋求所谓“法理台独”及紧缩两岸经贸后,5日又批评大陆,暴露出他对大陆6日揭晓赠送台湾民众两只大熊猫的恐惧心态。其更深的意图是,使两岸气氛重新紧绷、以拉抬低落的声望。

  张荣恭说,恢复两岸协商是台湾所需,也是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责任,陈水扁应拿出促成两岸和平稳定的办法,而不是危言耸听,制造两岸紧张气氛。

  马英九当天表示,大部分台湾民众都无法同意陈水扁的话,因为讲这话就好比在说,台湾领导人做不好,换谁来做都一样。而对于陈水扁所谓“对两岸关系死心”的煽动言论,马英九强调,那是“不可能的事”。

  岛内民意

  “陈水扁在玩文字游戏”

  多数台湾民众对陈水扁元旦讲话表示“别理他”

  本报综合报道 据台湾媒体6日报道,陈水扁2006年元旦讲话在岛内外掀起一股评论潮,岛内媒体《中时电子报》进行的一项电话民调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台湾民众表示:陈水扁只是在玩文字游戏,“不必理他”。

  据报道,这项民意调查共访问了1000多名台湾民众,探究他们对陈水扁元旦讲话的反应,对于陈水扁说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是否有助于两岸经贸发展,25.4%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37.8%持负面看法,36.9%没意见。

  对于讲话中提及的“2007年可能推动民间版‘新宪公投’”,高达45.7%的民众反对、只有18.8%赞成;至于陈水扁在讲话中再为“少数人”操守不佳道歉,台湾民众是否相信民进党从此能清廉执政?结果高达69%的民众表示不相信,只有10.3%表示相信,另有20.7%没意见。

  纵观讲话全文,泛蓝支持者有高达76.5%的民众表示“不必理他”,另有11.7%担心他将民进党带回“台独”基本教义派;泛绿受访者36.4%认为陈水扁向“独”派靠拢,但也有28.3%觉得不必理会;为数最多的中立选民,只有9.2%认为陈水扁走回“台独”路线,28.3%认为他只是玩文字游戏,22.3%质疑陈水扁对两岸是否仍具影响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