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年货福利:单位年终的“气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06:00 时代商报

  新闻提示<<

  对于很多单位来说,逢年过节大包小包地拎些实物回家已成为一种惯例,似乎不如此就难以烘托节日气氛。然而,这种逢年过节热热闹闹搞福利的惯例将在今后成为幸福的“回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就个税征管问题的意见,今后税务机关将重点调整和规范职工工资收入结构,将各种渠道发放的实物、有价证券及其他福利的收入纳入工资管理范围,并逐
步禁止发放实物。

  对此,记者在沈阳调查走访发现,尽管各大单位都非常清楚国家关于“逐步禁止发放实物”的规定,但大大小小的单位仍旧热衷实物福利发放,只不过发放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内容从“烧鸡”到“豆浆机”

  

  新年前,沈阳某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陈女士从单位搬回一台豆浆机。“这是单位过新年的年货儿。你看咱领导对下属多体贴入微,好像知道咱家正缺一台豆浆机似的!”回到家的陈女士笑逐颜开,把老公、婆婆、女儿叫到一起,炫耀一番。

  谈起领年货,年届五十的陈女士颇有感触:以前过年,单位发年货不是烧鸡就是粮油食品,即便一家老小都眼馋,这个烧鸡也不能轻易下肚,走亲访友的这个东西拿得出手。现在则不同了,酸奶机、豆浆机、电磁炉、空气净化器等成了年货单上的“常客”。

  “倒不是说单位没钱,关键在于现在发福利已经不是简单的发点钱、发点东西就完事了的。”这几天,为给员工发年货的事儿,沈阳某大型国企工会主席申先生简直挠破了头皮,他办开玩笑地告诉记者,杨白劳和喜儿用二斤白面外加一根红头绳就能高高兴兴地过个年,现在可不一样了!说白了就是:你能领到什么样的福利,人家就知道你所在的单位怎么样,就知道你混得怎么样;那个单位发什么样的福利,就知道那个单位的头头们儿怎么样!你当头头儿的给大家发的福利多而且好,说明你领导大家干得不错,关心群众!这不,这些日子,几乎所有的职员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看看能从单位领点啥。

  形式从“发票”到“划钱”

  提起年货的发放形式,陈女士笑着告诉记者,在计划经济时代,买油、买肉、买肥皂都得凭票,有点“能耐”的单位想方设法为职工搞些“购物小票”。如今物资资源已经极为丰富了,年货的发放形式也推陈出新了。

  陈女士介绍说,最受欢迎、也是最牛气的发放形式就是直接往卡上划钱,不显山不露水儿的。还有直接发东西的,鸡鸭鱼肉、米面油盐,一袋儿一筐地拎进家,那才叫喜庆呢。也有发票儿的,不过这个票儿跟过去的“票儿”可不一样,过去是有了“票儿”才能花钱买东西,而这个票儿压根就是领东西的票儿,当钱花。走进大商场、大超市,把那个盖着红红公章的小纸条儿一递,然后拎着几袋子东西气昂昂地走了——感觉手里的东西跟白捡的一样。还有单位发游泳卡、健身卡、美容卡的,少数单位还通过变相报销旅游费用的形式,给职工发福利。

  对象从“少数人”到“全民”

  过去,发福利往往是少数单位的福利行为,也有的单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所说的,在毛巾厂的就专发毛巾,在啤酒厂的就整件整件地往家里搬啤酒。但现在,不管是不是啤酒厂的,福利对于职工来说,已经成为很平常的一件事了。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单位的经费开支中都专门有一项“福利费”,专门给职工办福利。而且按照国家1980年发布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免纳个人所得税,这部分资金还是免税的。

  采访中,很多单位负责人都表示,尽管国家会逐步禁止发放实物,但逢年过节热热闹闹搞福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传统节目,如果单位里光发钱不发物会觉得缺少点节日气氛,因此,许多单位即使发了奖金、过节费,仍然要象征性地搞些实物。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单位,钱发不了许多,更得发些实物增添气氛。

  记者 王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