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企业史,何时不再歌功颂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08:1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企业史图书的异军突起成为近来经管类图书最大的亮点。我们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如《健力宝沉浮》、《解读顺驰》、《联想风云》、《联想局》、《跨越,柯达在中国》、《三星,浴火重生》、《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争霸:可口可乐全球扩张的真实历程》等等。当然,如果仅仅是数量上的优势,企业史也并不会有着骄人的成绩,一大批高质量图书的出现才使得企业史格外显眼,特别是中国本土企业史的崛起使得企业史出版成为2005年的一个突出现象。所以,在10本
书组成的经管图书榜,竟然有3本企业史入选,而这3本书又全部是本土企业史。

  企业史出版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联想风云》的出版。那是联想度过20周岁生日不久,刚刚以巨资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风头正健,而联想电脑创始人柳传志也已功成身退,将联想电脑放手交给新生代杨元庆。因而,这本酝酿已久的《联想风云》生逢联想发展新的机遇和高峰。得到柳传志授意、查阅联想完整档案的畅销书作家凌志军推出的《联想风云》集合了这众多的优势,掀起了去年企业史出版的第一个高潮。随后,仅有关联想的新书就不下六七本,但无论是后来沸沸扬扬的迟宇宙的《联想局》,还是联想离职的高层人士写作的《我在联想的七年》,都被湮没在《联想风云》之中。

  此后,出版商争相挖掘企业史财富,市场上相继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本土企业史,但都没有达到《联想风云》的高度和影响力,在读者中反响平平,直到《蒙牛内幕》的出现,带来了企业史的第二波高潮。蒙牛被誉为中国企业的成长之王,5年时间,从零起步,销售额增长了200倍;而董事长牛根生本身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其离奇的出身,非常规的管理模式,“裸捐”,与乳业另一巨头伊利创始人郑俊怀的恩恩怨怨都撩人心怀。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同居蒙牛高层,他们用华丽的笔法勾勒出了蒙牛现象和蒙牛之谜。与《联想风云》一样,《蒙牛内幕》也遭遇到了蒙牛类图书的围堵,但它同样轻而易举地胜出。

  解析企业史图书流行的原因,除了《联想风云》的催化作用之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壮大。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大批国有和民营企业成长起来,如华为、中兴通讯、联想、海尔、蒙牛、伊利、新浪网、阿里巴巴等。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创出了可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正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企业所需要的。但是多年以来,图书市场上的企业史几乎为外国公司所独占,像松下、索尼、丰田、GE、可口可乐等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企业学习的范本。而这些外国公司由于企业规模庞大、历史悠久、身处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与本土企业的市场环境、自身特点多少有些差异,远不如学习本土企业来得更实际、更有成效。所以,本土企业史的涌现是中国企业壮大的客观结果,适应了市场对解读本土知名企业的需求。

  不过,本土企业史并非完美无缺,其“歌功颂德”的写作范式常为人所诟病。客观地说,能够书写自身历史的企业,都是那些凤毛麟角的成功企业,其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甚多,但这并不表明这些企业毫无瑕疵、毫无缺陷。在流行的几本本土企业史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一片辉煌的业绩、成功的法则、经理人优秀的品质。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的确,本土企业史写作者往往缺乏独立的思想和客观的立场,与笔下的企业有着某种特殊关系,如《联想风云》是柳传志邀请凌志军执笔的,甚至柳传志还邀请了另一个名记者迟宇宙写作此书,为使中意的《联想风云》畅行无阻,联想还干涉了后者的出版时间。《蒙牛内幕》更是由蒙牛内部人士写作,其鼓吹痕迹更为明显。写作者对企业的某种依附,比如资金、档案资料、当事人访谈等,使得企业史的“媚力”十足,而批判精神严重不足。而那些有着批判精神的写作者往往得不到企业的配合,无法掌握更多的企业素材和秘密而使批判无从谈起。这种“特许”式的写作对企业而言无可厚非。但对读者却是不负责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