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办贷款就像取款一样方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09:31 海峡网-厦门日报

  厦门市农联社大胆改革创新,摆脱亏损,成为全省农联社中的先进单位

  如今,提到厦门市农联社,厦门城乡居民多半会竖起大拇指。一个个“信用村”和“信用社区”,在厦门岛内外开展起来,农民拿着一本贷款证到柜台办理贷款,就如同拿着存折去银行取钱一样方便;一户户失地农民,开始从市农联社手上获得帮助,及时缴纳养老保险金;一个个村民集体,开始向市农联社申请贷款,参股集体发展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厦门市农联社摆脱了亏损的帽子,一跃成为全省农联社中的先进单位。正如其理事长黄巧梅所言,厦门市农联社在支农服务中既解决了“三农”、“社区”村居民及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又促进了社区经济协调发展;既发展了信用社事业,又增加了国税、地税收入;使村、居民安居乐业,社区温馨和谐,可谓一举多赢。

  双优政策惠及城乡居民

  伴随着厦门快速发展的脚步,为帮助失地农户转产、转型、转业,使失地农户“失地不失业,失农不失收”,市农联社在厦门广大农村开始建设“信用村”,加大支农力度。评上“信用村”的乡亲们不仅脸上有光,贷款也特别方便,凭借一本贷款证,不需要找人担保,就可以到市农联社的网点去办理贷款,就好像拿着存折去银行取钱一样,额度还可以循环使用,贷款利率也特别优惠。

  紧接着,市农联社又创新思路,将创建“信用村”的做法大胆引入社区,创造性地开展“创建信用社区”活动,并且首创了全省第一个“信用社区”——湖里区蔡塘信用社区。因为社区守信贷款户可享受农联社贷款的“双优”政策,全社区贷款余额由原来的0.9亿元增至1.2亿元;该社区贷款户2005年因贷款利率优惠少支出利息124万元,有效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如今,在市委农办的大力支持下,市农联社已创建信用单位达46个。至2005年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7969本,授信金额为2.31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联保贷款2.40亿元,余额2.23亿元。

  目前,厦门市的信用社网点全面开办了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较好地解决了守信村、居民“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形成市委市政府主导、社农联动、各方配合的良好信用建设局面。

  专项贷款支持失地农民社保

  厦门农民也可以参加社保,这在全国都具有典型意义。制订和实施农村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厦门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此,厦门市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民需要及时开办专项贷款项目,以信贷资金支持失地村民缴纳养老保险金,以满足广大失地农民参保的需求。

  同时,为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群众,农联社利用营业网点覆盖面广、安装ATM机等优势,主动与市社保中心联系,利用厦门市农联社“万通借记卡”来发放农村养老金,方便群众办理相关手续。

  至2005年底,在实施失地农民加入养老统筹的地区,厦门市农联社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已直接支持湖里、思明两区1896人加入社保,贷款金额为4787万元,同时向何厝、前埔、岭兜、西林等社区居委会发放社保贷款4288万元,支持3699人加入社保。湖里区的参保率因此由原来的28%提高到60%左右,为失地农民养老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政府、农民、信用社多方共赢的局面。

  支农贷款让居民集体入股

  让失地农民成为“股民”,也是我市鼓励农民谋求未来的一条重要出路。为了帮助解决失地农民长远发展的问题,厦门市农联社把支持村民参股集体发展项目作为支农新触点,在提高支农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守信村(居)民贷款难、担保难、增收难的社会问题。

  其中,集美区政府、区委农办、信用社共同制订了《集美区农委办、集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于支持农村居民参股集体发展项目的实施方案》,孙厝信用社率先在辖内的叶厝居委会进行试点,先后为530名资金有困难的社区居民办理贷款480万元,通过发放支农贷款让居民集体入股兴建社区综合楼,并将集体资产量化,使参股该项目的居民全年共享收益450多万元,每位入股居民年均可增加约1700元的收入。孙厝信用社作为首家介入解决农村居民入股集体项目的金融机构,探索出“村改居”后农信社支持失地农民转型发展的新出路,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信用社与城乡居民的关系。本报记者 张小燕

  

农民办贷款就像取款一样方便(图)

  同安汀溪镇古坑村村民叶建发利用农联社小额贷款办起了养猪场。(陈立新 摄)(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