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孝道在争议中获得滋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11:11 新闻晨报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这样的训诫曾经长时间地呼应、影响乃至完善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系统。然而,在激变的时代潮流和社会背景下,究竟什么是孝?现在我们应如何行孝?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问题渐渐被推向了争论的前沿。而之所以结论迟迟未能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无法立刻找到传统和现实之间的那个平衡点。面对一个“孝”字,很多父母和子女都感觉到彷徨无措。

  “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训条在今天失去了必要的社会土壤,不可能再被继续视为某种伦理规范。而且,当两代人分开居住逐渐成为普遍趋势,当独立和自由精神主宰了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当所谓时尚的生活形态愈加散发出丰富的诱惑气息,恐怕很难再有什么完美的方式去勾勒孝道的传统轮廓,或者,还原孝道的本来面目。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革,孝道始终将是———也应当是中华民族道德和情感的起点。同时,我们也必须相信,从中国传统孝道中可以开发出有利于建立现代社会良好人际关系的诸多因素,而当今,孝道最适合扮演的角色,无疑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基石。

  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东路街道的开拓性举动具有某种积极意义。尽管由于“不孝”的概念较难框定,这样的举措难免引发争议,甚至可能触及法律边界(尤其是涉及家庭及个人隐私),但其初衷和愿景毕竟是值得肯定的。何况,它与那首红遍神州的《常回家看看》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无非是后者的姿态更柔软些,而它更强硬些罢了。

  其实,对于一个受到传统亲孝美德滋养长达数千年的古老民族来说,孝道是绝对不会瞬间崩塌的,即使看上去它可能与过去有些不同。眼下,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能够接受———或者说适应与小辈保持空间上的距离。但是,这种距离显然不应成为子女逃避责任的理由,作为小辈,我们反而应该加倍地体谅长辈的苦心,用实际行动去经营新时代背景下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语其实只说了开头,后续是:“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至于我的理解,既然“论心”的境界已离我们太过遥远,那就只好先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事”做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