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爱心超市为何乏人问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07:2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1月3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新馨帮扶“爱心超市”,10平方米的小屋摆满米、面、油盐、旧被褥、旧衣服等物品,记者没看见来领物品的人。

  “从2005年12月4日开张到现在,共有30多人来领过物品。这几天没有人来光顾。”售货员介绍说。

  面向困难家庭的“爱心超市”往往是热热闹闹开门,冷冷清清经营据北京新馨帮扶“爱心超市”负责人张辉介绍,当地特困和低保家庭群众凭借价值500元的爱心卡,可在超市领取生活必需品。没有爱心卡的人也可以来买东西,但从没见人来过。

  “这个卡只能用一年,新街口地区有2000多家特困户,第一批发了151张。元旦前该领的东西基本都领了,到春节前才会有人再领。”张辉又补充说:“我们正准备发放第二批爱心卡。”

  家住北京新街口西里一区1号楼15单元103室的刘虹属于特困户。“12月31日,我领了一袋大米,一桶花生油。卡里还剩240元,再领一次,卡里的钱就花完了。”刘虹说。

  记者感觉到,这个“爱心超市”有点像发放物资的政府部门,而不像一个商业运营的超市。

  记者走访北京一些社区开办的“爱心超市”,发现像新馨帮扶“爱心超市”这种几乎无人光顾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的根本不开门。

  1月3日下午2时,记者来到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的“爱心超市”,上面贴着通知:“2005年度持卡领取物品的居民,请于2005年12月30日前领取,元旦休息。”

  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已经有23个省(市、区)建立了2348个“慈善超市”、“爱心超市”。作为一个个面向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低价销售或免费发放社会捐赠物品的救助点,“爱心超市”目前已经亮相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大城市,使困难家庭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民政部门也表示,“爱心超市”这种新型的物资交流平台,把社会上闲散的物资收集起来,实现扶贫帮困活动的日常化、长期化、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很多人已经注意到,面向困难家庭的“爱心超市”往往是热热闹闹开门,冷冷清清经营。在上海,不少“爱心超市”也是乏人问津,远远低于一个白天营业的小型便利店的客流量。“爱心超市”品种单一,以衣被居多,远不能满足困难家庭的需要

  “爱心超市”为何乏人问津?专家认为,爱心卡发放面太小和物品来源单一是导致“爱心超市”乏人问津的原因。其中,物品来源单一是主要原因,暴露了“爱心超市”市场经营机制缺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爱心超市”普遍面临日用品短缺而旧衣被过剩的问题。“相较之下,洗衣粉、米、油等生活日用品最受特困户欢迎。”北京新街口街道新馨帮扶“爱心超市”的售货员说。一位特困户也表示,一件衣服可以穿好几年,亲戚朋友也常接济些旧衣服,其实我们更急需生活日用品。

  根据自己的亲身调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教授张彦认为,造成物品来源单一的现象有两方面。首先是资金单一。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爱心超市”的帮困资金主要有5种来源:政府支持,募捐,捐赠品义卖变现,对外经营所获利润以及爱心人士的慈善消费。

  但据了解,目前,我国“爱心超市”绝大多数都是以政府支持和募捐作为资金来源,并没有进行其它领域的“开源”,这就直接导致物资缺乏、经营困难,不能实实在在地满足贫困家庭的需要。

  正像北京新街口街道新馨帮扶“爱心超市”的负责人张辉所说:“米、面、油盐等日用品都是地方政府拨钱买的。”

  其次,是物品单一。

  慈善捐赠品品种单一,以衣被居多,远不能满足困难家庭必要的生活需要。捐赠品大多又是来自企业,家庭捐赠不是主力。能实现自身义卖运作的爱心慈善超市少之又少。

  更何况,有的捐赠点知名度不高,除单位组织捐赠外,一些群众日常捐助往往摸不着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小区的居委会门口并没有明显的“欢迎捐赠”的指示牌。“爱心超市”实现自身造血功能后,才能使更多的困难家庭获得帮助

  “没有人气怎么会有市场,没有市场又怎么能实现超市的正常运作?‘爱心超市’解决物品来源单一的问题,应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入手。”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教授张彦说。

  据介绍,一个非盈利性的“爱心超市”要称得上成熟,首要的就是具备把捐赠品及商品变成资金的能力,而且来源于自身造血机能的资金还要占到相当的份额。比如,一家超市的爱心帮困资金有50%来自于募捐,有10%来自于政府的帮困基金,有15%来自于义卖变现,25%来自于对外经营,这样40%的造血比例才能真正算其进入成熟阶段。

  有关专家认为,“爱心超市”的“源头活水”不仅需要各类社会团体、企业和广大市民把热心捐赠作为一种爱心习惯,更需要政策上的支持。

  “爱心超市”的管理不能像普通的超市或者便利店,而是要把它当成机场里的免税店。市民如果在“爱心超市”发生购买行为,那他就能拿到一张国家统一印制的合法退税凭据,或者直接能把税金从商店的价格中扣掉,这样的市场调剂行为自然会吸引市民多多光顾“爱心超市”,也让“爱心超市”实现一个月1500人次客流量的“经济”运作模式。

  张彦教授表示,要使困难家庭获得更多的生活救助,就必须做大做强“爱心超市”。“爱心超市”的经营变革可以先进行试点,再经过专家认证,最终得出一个标准化的“爱心超市”运营模式。各地“爱心超市”可以根据不同的定位,相应地制造一些商业噱头,吸引更多人群消费。有些专家则认为,未来的“爱心超市”要打破块区分割,实现连锁经营,在同一信息平台上统一配置和调剂。只有在“爱心超市”最终具备自身造血功能后,才能使更多的困难家庭获得更实惠的帮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