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 贵德文化中心户创建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09:13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贵德县地处黄河岸边,素有“青海小江南”之美誉。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耕耘放牧、繁衍生息在这片热土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今,这里的民风之淳朴,乡俗之儒雅即得益于这一灿烂文化的世代传承。

  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已成为贵德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精神支柱,并显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以此为依托,贵德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创建基层“文化中心户”为切入点,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全力扶持,为创建基层“文化中心户”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

  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牧区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贵德县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富裕起来的农牧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面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于2001年,正式启动了以村为单位创建“文化中心户”活动的试点工作。

  在河阴、河西、河东等乡镇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下,县上首先在文化活动开展得早、群众基础好的16个村,选择了16户有特长、有耐心、责任心强、热心于为群众服务的农牧户,给每户投入设备器材图书购置资金5000元,成立了以家庭为活动场所的“文化中心户”。在此基础上,县上又经过不断发掘、培养和扶持,发展了80户。这些“文化中心户”成立后,根据自身的特长,经常性地开展曲艺演唱、棋牌竞赛、读书看报、科技普及、奇石根雕花卉欣赏等活动,为闲暇时节的农牧民群众开辟了一片休闲娱乐、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充电蓄能的“新天地”, 成为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良师益友,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为了使"文化中心户"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县上还以县级领导包干负责、行政企事业单位承包扶持的办法,与96户"文化中心户"结成帮扶"对子",经常性地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尽可能地给予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

  "文化中心户"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为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农村牧区营造一个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道德高尚、崇尚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遍布于贵德县农村牧区的96户"文化中心户"已成为农牧民群众闲暇时节自娱自乐、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抒发感情、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有着158户农户、570多人的河东乡太平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现有的青壮年劳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就占90%。从1997年开始,这个村里的部分老人就经常聚在一起,唱唱小调,扭扭秧歌,其乐融融。近几年,通过大力调整经营结构,发展养殖业,开展劳务输出,群众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明显增加。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到2400多元。随着收入的增加,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在这个村就更加兴盛起来。

  今年62岁的梁建功从县广播站退休回村定居后,一直热心于村里的文化活动,是太平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最早的倡导者和发起人之一。并成为贵德县"文化中心户" 创建试点户。在县上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添置了5000元的文娱器材,收存图书、报纸、期刊杂志共2000余册。从此,"梁家大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热闹了,尤其是年头节下几乎天天门庭若市。一曲曲悠扬的乐曲不时从这里飘出,回荡在树木葱茏的村落上空;退休教师石承英退休回到河东乡太平村后,不享清闲献余热,由他操持的太平村文艺宣传队已成为一个歌舞曲艺门类较全,有着40多个拿手节目、演出时间长达3个小时的村级文艺宣传队,在附近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东沟乡斜马浪村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截至200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680元,是贵德县的贫困村之一。就在这样一个贫瘠的小山村里,淳朴、开朗的庄稼汉们却是意想不到的乐观与豁达。一个"草台班子"招之即来,吹拉弹唱各显其能,自娱自乐如醉如痴。设在村委会院子里的"文化大院"成立后,村民们的参与热情更是格外的高涨。2004年末,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还没到位的情况下,迫不及待的村民们就"逼" 着村干部贷款买回了1万多元的乐器和服装,使原来的乐队"鸟枪换了炮",原来的文艺演出队"旧貌换新颜"。多次应邀前往邻村,甚至县城巡回表演,博得了各地的好评。

  采访时,这个村的“土编导”李建民快人快语地说:"斜马浪人,人穷志不穷。自然条件差,经济收入少不假,但这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人不能没有精神!"他说,这两年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洋芋、双低油菜、大蒜已基本成为高产、优质、无公害的三大拳头产品,加上劳务输出的收入,全村人均收入在逐年增加。这些都源于斜马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精气神”,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

  奔波于贵德县各乡村之间,呼吸着凉爽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淳朴儒雅的乡俗,畅想于空旷静谧的田野,那一份惬意真有“寻思百计不如闲”的味道。其实采访的乐趣还远不止这些。在贵德县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百花园里,我们还有幸领略了黄河奇石和高原根雕这两朵奇葩的风采。赏奇石、观根雕原本是文人墨客消遣养性的高雅文化,但随着人们文化情趣的丰富,欣赏档次的提高,过去高雅、矜持的奇石和根雕如今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河西镇格尔加村"奇石文化中心户"在户主喇占福老汉的苦心经营下,现已成为占地28亩,有大小奇石300多块的奇石文化园。仅2005年的门票收入就达10余万元。

  身为一介农民的陈正财性情文雅、兴趣广泛,在闲来无事时,陶醉于书画、根雕之中,渐渐还对奇石、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他收藏的书画作品达200余幅、根雕80个、奇石130余块,引进栽培的中外名贵花卉近100种。他指着一尊由数十根纹路扭曲、盘根错节、雄健遒劲的根须支撑的形似花架的根雕说,这叫暴骨架。从根系的形状、粗细和硬度看,它的形成除了需要坚硬的地质条件和干旱寒冷气候条件外,还需要相当长的年限,实属不易。因为陈正财的见多识广、乐观开朗、助人为乐,自西家嘴村"根雕文化中心户"在他家创建以来,村民们不仅得到了精神文化上的熏陶,也获得了许多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在他的帮助下,脱贫致富的困难户也不在少数。

  先进文化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文化中心户"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宣传科学真理,倡导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为农牧业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农牧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随着乡村宣传文化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贵德县农牧业经济的增长方式正由粗放经营向依靠科技、优化结构、优质高效转变。

  河东乡太平村就是依靠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优化结构、科技兴农,实现农业经济较快发展的村之一。目前,这个村群众已基本掌握了反季节蔬菜种植的技术,不仅能在数九寒天种出菜瓜、油白菜等数十种大路菜,还可以让黄瓜、辣椒、西红柿等细菜提前2个月上市,去年又成功引进了日本油桃和美国提子等高档水果。如今,该村137幢日光节能暖棚的平均每幢年效益已达到4500多元,年总收益达60多万元,在25%的耕地上实现了全村近90%的农业效益。

  困难户老安这两年就是靠在村"文化中心户"学到的东西,掌握了暖棚蔬菜种植的技术。2002年,他在县、乡政府的帮助下,建了两座蔬菜暖棚,先是种了一年菜,2003年又移栽了一棚日本油桃,近两年的收入连续超过了1万元。

  在河西镇江仓麻村"科技文化中心户"户主兰曲乎家中我们了解到,江仓麻村是个以藏族为主的村落,人多地少造成的贫困如影相随,是科技为这个村带来了希望。兰曲乎走上科学种田是从更换良种开始的。第一年,由他更换种子的4亩小麦亩产轻轻松松达到了250公斤,并换来了群众信任的目光。那年以后,兰曲乎对良种更是情有独钟。年年找,年年换,最终将全村的小麦亩产由200公斤提高到了400公斤,整整翻了一番,由此基本解决了全村人的吃饭问题。

  在村民们信任的目光中,兰曲乎荣升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大家公认的名副其实的科技带头人。如今,全村已全部改种稳产高产的冬小麦,粮食自给有余。加上这几年开展的牛羊育肥贩运、暖棚蔬菜种植、劳务输出,江仓麻村已经甩掉了贫困帽子,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2020元。自从当上"科技文化中心户"以后,兰曲乎借助书本、光碟的“引路”,江仓麻村新近引进试种的3个冬小麦新品种,亩产都超过了500公斤,引起了农科部门的关注,听说就要成为贵德县冬小麦良种基地。

  沼气池项目也是这两年兰曲乎通过书本和光碟“认识”的。当兰曲乎从湟源县观摩回来后,就先试着自己修了一座。两个月后,他家厨房里老几辈子用过的灶火"被迫下岗",取而代之的是清洁方便的燃气灶。到2005年底,全村已修建沼气池151个。村民多杰才让指着他家蓝幽幽的火苗说:"沼气池的好处太多了。你看,干净卫生不费力,省柴省草保生态,肥力有效没污染。"

  结束采访时,已是夕阳西下。远远望去,暮霭笼罩着的村庄一派安逸祥和的景象。(记者 杨 巴 湘 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