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即将开幕:为创新型国家奠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18:4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李斌邹声文) 新年伊始,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即将在北京隆重开幕。

  作为新世纪中国的第一次科学技术盛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国科技大会将吹响自主创新的号角,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关键时期,重要时刻。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中国曾是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中国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取得了“两弹一星”等让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成就。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深刻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此后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科技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

  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必须确立新的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十年间,中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已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历史进入21世纪,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一系列科学而深刻的判断,提出了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为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进一步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

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历经两年多努力,2000多名专家参与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起草完毕,并在2005年底发布,对中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成为未来15年指导中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时代呼唤,历史必然。中国已经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条件

  纵观当今世界,有的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有的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获取资本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成为创新型国家。

  特定的国情,特定的需求,决定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或依附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历史的必然。

  ——如果沿袭中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是不可能做到的。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成为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关键因素。——人口基数庞大、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重大瓶颈约束。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中国必须回答的极为紧迫的历史难题。其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使中国经济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重大转变。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开放,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诸多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使中国在发展中难以掌握战略主动权。要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扭转中国在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上依赖国外的状况。

  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中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为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拥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也日益深入人心;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年,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成为中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

  ——已建立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成为中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

  ——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与此同时,在实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战略的过程中,中国还会面临诸多挑战:创新主体没有到位、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尖子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创新环境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善加以解决,都有可能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制约因素。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以自主创新为着力点,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不创新,肯定是死;只有创新,才有一线生机。”信息技术领域资深院士张效祥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自主创新的意识正逐渐深入人心。

  从老院士到普通科技人员,从科技界到企业界,人们纷纷行动起来,献计献策,坦诚建言:

  ——要改革科技投入机制,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

  ——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求实现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新突破;

  ——要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做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

  ——要把自主创新提高到立法的高度,修改科技进步法;

  ——要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

  ——要认真做好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国务院有关部门着手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

  “现在的关键,是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能力建设、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一位参与《规划纲要》制定的专家说。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要求的那样,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