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滁州“引博从政”:作秀还是选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2:33 现代快报

  新年伊始,安徽省滁州市迎来了一批特殊人才:留学美国、日本、乌克兰等地的88位中国博士,分别当该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商务局副局长等。加上前期已经在此工作的22名博士,滁州在进行了几个月声势浩大的“引博工程”后,共有110位博士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在这些博士中,13位任职,其余均为挂职、兼职、聘任等。此次该市“引博从政”,受到各方普遍关注,不少人问:这是在作秀还是在选才?

  为引博士3次造势

  人才兴,则经济兴。蚌埠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泽辉介绍,为给滁州奋力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05年,滁州市委决定实施“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市委专门召开4次常委会进行研究部署。

  2005年9月底,滁州市委、市政府带着177个副处级及以下的岗位,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三地举办了专场新闻发布会,宣布面向国内外招揽博士。市委书记汪国才和市长缪学刚分别到会推介。为引进博士,滁州允许博士可以任职,也可以挂职、兼职或聘任。

  滁州为此出台了一整套优惠政策:任职的,享受同级同类干部各项政治、经济待遇;提供一套免收租金的住房,或给予18万元的购房补贴,工作满5年后,购房补贴形成的产权归个人所有;挂职、兼职、聘任的,每年提供1万元特殊津贴。此外,在户籍、子女就读、配偶安置、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每年考核的基础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将视情况予以奖励。

  滁州的引博举动吸引了不少博士目光。截至2005年12月20日,有1500多名博士与滁州联系,1000多名博士明确表示有意到滁工作,860多名博士投递了个人材料和科研成果。据介绍,在和博士本人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市委抽调专人,成立了49个考察组,汇总考察情况后,决定首批引进博士88人。

  是否有“重才轻德”之嫌

  一项新的举措出台,总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其中不乏争议和质疑,就连一些投放简历的博士也心存疑惑。记者采访归纳,这种争议和质疑大体有三:

  一是这些博士官员到任,是否都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些博士“官员”中,有13人是任职。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在选拔任用的六大原则中,强调了“德才兼备原则”,但短时间内大批量引进博士“官员”,难免让人产生“重才轻德”的疑惑。

  二是“以‘官’为饵”,不值得提倡。博士课程的训练是学术性的,与当干部、经商走的是两条路。以“官职”为诱饵,诱使博士们放弃自己擅长的学业,去从事并不擅长的政治,这样做对博士们究竟有没有好处?

  三是“引博从政”,是否合适?首先应该确认的是,“引博从政”将大大提高相关领域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提高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文化素质。但是,并非所有的岗位都需要引进博士,对大部分政府“官员”而言,要当好领导,更需要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提高,而这种能力并非仅靠博士的苦读所能练就。

  市委书记:

  引进博士是种创新

  滁州市决策者称此举绝非作秀。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古人云: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选拔任用人才又何必拘泥于某种固定格式?

  面对质疑,滁州市委书记汪国才坦言:一件新鲜事的出现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议论。

  “博士从政”是否存在浪费现象?汪国才说,人才战略要求全面实施。农民需要农业专家,企业需要管理人才。党政机关同样需要很多人才,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引进博士,并不是说,除了博士人才之外就不是人才。把眼光瞄准博士,是因为我们在人才环节的薄弱点是缺乏高层次人才,这项工作就是专门针对薄弱环节,解决主要矛盾。“非此即彼”是说不通的。另外,我们对引进博士,采取了多种任用方式,不拘一格,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毕业于北大的胡启生,是滁州2004年引进的博士。现任滁州市委副秘书长的他表示,“这次人才引进方式刚柔相济,符合市场经济开放性、多元化的特征,不少博士看中的是这种社会实践形式,我觉得更应该提倡类似多元化的人才(干部)引进方式。”新华社专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