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主创新撑起国家崛起的筋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2:39 深圳特区报

  全国科技大会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基

  自主创新撑起国家崛起的筋骨

  新年伊始,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即将在北京隆重开幕。

  作为新世纪我国的第一次科学技术盛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国科技大会将吹响自主创新的号角,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关键时期,重要时刻。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中国曾是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新中国成立后,这只航船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深刻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此后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科技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

  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历史进入21世纪,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一系列科学而深刻的判断,提出了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为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进一步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历经两年多努力,2000多名专家参与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起草完毕,并在2005年底发布,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成为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时代呼唤,历史必然。我国已经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条件

  纵观当今世界,有的国家主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有的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获取资本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成为创新型国家。

  特定的国情,特定的需求,决定中国必须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历史的必然。

  —如果沿袭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是不可能做到的。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成为我们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关键因素。

  —人口基数庞大、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重大瓶颈约束。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极为紧迫的历史难题。其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使中国经济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重大转变。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开放,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诸多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使我国在发展中难以掌握战略主动权。要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扭转我国在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上依赖国外的状况。

  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值得我们自豪的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为我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以自主创新为着力点,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不创新,肯定是死;只有创新,才有一线生机。”信息技术领域资深院士张效祥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国务院有关部门着手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

  “现在的关键,是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能力建设、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一位参与《规划纲要》制定的专家说。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要求的那样,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据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