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把温暖送给最困难的群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5:38 浙江日报

  记者汪成明

  本报讯(记者汪成明)截至上月底,全省5.9万名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实现了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0.9%,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高达97.2%,超额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内实现集中供养的预期目标,也使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上述目标的省份。

  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成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数据表明,全省在册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面临的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同时面临着住房、养老、医疗等压力。对于这些老年人,靠分散供养无法解决难题。

  2003年,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对象的集中供养工作,并连续几年列为为民办实事内容。启动当年,全省“五保”集中供养率尚不足29.8%,最大难题是敬老院投入不足。为了达到集中供养的目标,我省各地加大投入。经济并不富裕的江山市,第一年就投入了全部财政收入的1.25%,用于敬老院硬软件建设,而该市集中供养率也由年初的不足7%,猛升到年底的80%。3年来,全省各级共投入26亿余元,改(扩、新)建敬老院1169所,总床位数达到11.38余万张。

  这些新建的敬老院都配有卫生间、健身室、棋牌室、医务室等公共设施;食堂饭菜由营养师精心选配,每天有新花样。更主要的是,老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情趣相投的伙伴,生活不再孤单寂寞。88岁高龄的胡妙娥住在奉化市溪口敬老院,与73岁的孤寡老人竺圣云喜结良缘,成为我省集中供养实施后的一段佳话。

  去年,全省“五保”对象人均供养标准达到4000余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各地还积极接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医疗救助,为“五保”对象提供定点医疗,规定定点医院对老人只收取药品成本价,免收其他任何费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缓解了老人的“看病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