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桥旁也要建过江隧道 新区进主城有望不再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6:25 龙虎网

  【龙虎网讯】大桥北路将建高架的消息受到了读者的强烈关注。记者昨天从权威部门获知,其实桥北路快速化改造只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小部分,未来5年,另有5大“主城—新区通道”面临改造。此外,南京将挨着大桥开工建设纬三路过江隧道,为大桥减压。

  老城—新区道路压力与日俱增

  住在江宁武夷花园的陈先生,3年前开车到新街口只要25分钟,现在25分钟他还在宁溧路上“堵着”。“红绿灯一天天多起来,车慢了下来。”在陈先生看来,东山现在越来越繁华了,与主城的沟通却越来越困难。

  陈先生反映的主城———新区通道不畅的现状,在江北、仙林两个新市区同样存在。新近的《南京交通年度发展报告》称,“南京市对外交通联系更加频繁,主要公路出入口机动车交通量增长较大,旧城—新区通道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其中,九龙桥和集庆门大桥的两个通道,2004年就比2003年增加了49.44%和54.25%。

  规划方面的专家也有担忧:实施“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就是要把老城人口分散到新城去,缓解老城交通、市政等压力。如果“主城—新区”通道不够用的话,迷恋老城的人越来越多,搬出去的市民也会重新迁回老城,“做大南京城的目标,将面临严峻考验。”

  上天入地让6大通道快起来

  这一状况引起了专家和政府的重视。按照公布的“2010年前重点建设任务”,有关部门将加快城市出入口、跨江通道、主城与新市区新区快速通道的建设。其中在建设宁杭高速公路连接线、改造机场高速公路东山段的同时,对栖霞大道、312国道、宁溧路、宁丹路、桥北路、浦珠路等一批主城与新市区联系通道实施快速化改造。

  专家告诉记者,快速化改造其实就是取消道路行进过程中的红绿灯,让车速提高到60公里/小时以上。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就是像大桥北路、宁溧路等改造项目,采用全程高架,这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另一种方法类似城东干道改造,就是在有交叉路口的地段,采用隧道下穿的方法,保证主线车辆无阻拦快速通过。

  挨着大桥要建过江隧道

  长江大桥收费站外移,纬七路过江隧道开工建设,大江南北的沟通交流进一步频繁。然而纬七路过江隧道位于城市的西南,属于长江通道加密工程,对缓解大桥压力作用不大。为了实实在在地为大桥减压,“十一五”规划提出,在南京建成纬七路过江隧道的基础上,开工纬三路过江隧道的建设。

  专家说,纬三路的江南出入口与模范马路对接,位置与大桥非常近。南京规划局的一处长告诉记者,出于保护的需要,不排除将来大桥只通公交车的可能,国外有类似的保护经验。

  今后每年新增支路40公里

  南京主城在未来几年继续打造“井字+外环”和“经六纬九”的路网建设工程,今后每年新增支路40公里。

  在“十一五”期间,“井字内环”将要建设龙蟠中路(城东干道)中段(两短隧道,即将开工)、纬七路高架东延、滨江大道北段和南段、凤台南路、纬一路和红山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

  在“经六纬九”干道网完善方面,将要建设铁北路、华电北路东延、纬八路、纬九路、滨江路、江东南路南延工程、经五路北上一期工程;改造定淮门大街、升州路—建康路、建宁路、光华东街等工程。

  在三个新市区,还要完成仙林大道东段、江北滨江路浦口段、浦珠路北延工程等。快报记者尹海峡

  【记者观察】

  别忘管好快速路“大嗓门”

  未来几年,南京城快速道路将越来越多。它在给市民带来便捷的同时,车流量大、车速快产生的噪音同样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城西干道是南京城第一条快速路,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此两侧的噪音进行过测试,结果发现交通噪音无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污染都很厉害,特别是两侧50米范围内夜间噪音严重超标,像凤台南路夜间30米处平均声级达67分贝,超标12.7分贝。

  专家认为,交通噪音污染加重的第一原因就是车辆的激增,大量汽车挤在公路上通行,发声功率提高是必然情况。而畅行无阻的高架路段噪音更为厉害。因为高架上层车流量虽然比非高架少,但车速很快。如果快速干道周围两侧存在高楼,就会和道路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声音经过多次反射,衰减得比较慢,特别是垂直方向,扩散范围比较大,因此常常感觉声音直往上飘,高层的噪音污染状况也日益突出。

  管好城市快速路的“嗓门”,专家认为至少三个方面有文章可做。一就是要多建隔音屏;二是加强道路车辆的噪音管理;三就是要加强道路降噪技术的研究,试行吸声路面、吸声涂料等降噪手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