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外交人员-浪迹天涯的牧马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7: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一月八日电 题:“当团圆成为一种奢望”

  --慰问驻外外交人员及亲属春节联欢会侧记

  中新社记者 李静

  “如果上天能给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您还会选择做外交官的丈夫吗?”中国驻摩洛哥参赞周莉的丈夫张晓群的回答十分坦白:“也许会吧,但要想一想了!”

  八日,在六部委首次联合举办的“慰问驻外外交人员及亲属春节联欢会”现场,张晓群总算得到“诉苦”的机会。“我爱人已经是第四次被外派了。她第一次出去的时候,孩子才三岁,如今孩子已经二十多岁了。她每次出国,我都留在家里。前后算来,我们夫妻十六年两地分居。”

  “留守先生”的辛苦对中国外交人员的亲属而言,并不感觉陌生。外交部干部司的有关负责人透露,按从入部到退休工作三十八年计算,外交人员职业生涯须在国外工作十二年以上。有人因此将他们比喻成是“一首流动的歌,一张国际

邮票,一群浪迹天涯的牧马人” 。

  这位负责人说,外交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外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外交人员在国内外定期轮换工作,每任任期一般为二至四年。外交部已婚的驻外人员中,有三分之二夫妻异地,而将孩子带着身边的更是少数。“驻外工作的一大损失是亲情。多数人习以为常的儿女绕膝、家庭团圆、其乐融融对大多数驻外人员和家属来讲都是一个奢望。”

  对这种“奢望”,张晓群不免抱怨:“妻子出国,我只得一个人照顾孩子和老人。那一年,她父亲过世,周莉也没法赶回来见老人家最后一面。”

  对这种“奢望”,二十四岁的王晋苏体会深刻,因为从小到大,她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过十年。王晋苏告诉记者,小时候总觉得照片上的父亲在外十分“风光”,长大了才逐渐理解父母的“苦”。当年过半百的父母再度受任出国,王晋苏说,自己早已学会独立自主,但求父母亲在异乡身体安康。

  对这种“奢望”,四岁的顺顺开始学着体谅。顺顺的妈妈两年前被派往中国驻

墨西哥商务处。顺顺骄傲地说,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妈妈的模样。顺顺在奶奶、姥姥的帮助下,把寄给妈妈的“亲情卡”挂上了设在大会堂内的“亲情树”。卡上写着:妈妈,好想你,快回北京吧!

  全国政协外事局副局长夏纪慧也有自己的“奢望” :“过些年儿子入大学就算独立,那时候我们夫妻也应该团圆了。”她的丈夫正是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徐坚,夫妻俩聚少离多。而当团圆也成为一种奢望,夏纪慧却依旧乐观:“我先生以事业为重,我在家要挑起家庭的担子,我们分工不同,但都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国家的需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