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小康社会要切实把握三个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8:00 东方网-文汇报

  范恒山

  ●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惠及十几亿人口”,另一个是“更高水平”。这都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小康社会的质量。要切实把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在质量建设上,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要解决好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问题,不能平均用力,而要致力于解决一些薄弱环节。“三农”问题、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是薄弱环节,社会规制、市场秩序、道德素质等也是薄弱环节,这些无形的东西是一切有形的东西的形成基础和有力保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

  ●解决薄弱环节靠什么?关键是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现有的体制构架不仅不利于解决上述薄弱环节,甚至还在加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之间的不平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小康”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含义与社会的性质、经济的形态、发展的阶段、对外开放的程度密切相关。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切实把握好三个关键。

  ——关键是把握小康社会的质量。

  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惠及十几亿人口”,另一个是“更高水平”。这都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小康社会的质量。从现有的基础和上述两个关键词所体现的要求综合考虑,我们需要建设的小康不仅是体现速度的小康,还是体现效益的小康;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小康,还是社会发展的小康;不仅是物质丰富的小康,还是精神愉悦的小康;不仅是法制健全的小康,还是自主自由的小康;不仅是局部的小康,还是全面的小康;不仅是有形的小康即基础设施等先进完备的小康,还是无形的小康即人的素质、市场信用和社会风貌等达到相当水平的小康。因此,要切实把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在质量建设上,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关键是致力于解决薄弱环节。

  要解决好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问题,不能平均用力,而要致力于解决一些薄弱环节。经济学上的“木桶理论”表明,薄弱环节是制约全局的关键。什么是薄弱环节?农村、农业、农民是薄弱环节,“三农”问题不解决,没有农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面小康。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是薄弱环节,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不解决,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也谈不上全面小康。要认真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社会发展是薄弱环节,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应该是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就不会有全面的小康。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规制、市场秩序、道德素质等也是薄弱环节,这些无形的东西是一切有形的东西的形成基础和有力保障,没有它们,或者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就不会有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这些薄弱环节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用大智慧,采取特别过硬的措施来解决。

  ——关键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解决薄弱环节又靠什么?关键是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这些年的实践表明,现有的体制构架不仅不利于解决上述薄弱环节,甚至还在加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之间的不平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从当前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解决薄弱环节,要着力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机制:

  第一,科学的调节机制。一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特殊作用。经济社会生活中上述不平衡现象的长期存在且不断发展,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管理方式,理顺机构和职责,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通过这些改革,建立起正确履行职能的责任政府、全心全意为企事业单位创造良好运行环境的服务政府和受法律监督、按法律行事的法治政府。二是推进财税、金融、价格体制改革。通过财税、金融和价格的调节,合理调整利益关系,引导和规范经济社会活动。主要是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收支关系,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保障各级政府公正履行职责。实行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能源资源节约和协调发展的税收制度。加快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改革,逐步消除城乡经济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体制差别,改变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基础不平衡的状况。考虑到在公共服务方面对农村欠账过多和欠发达地区现实基础薄弱,因此,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国家要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在教育、卫生、文化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

  第二,能动的创造机制。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是企业,是广大社会成员。要通过改革和其他有效手段,营造鼓励企业和社会成员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机制和社会氛围,形成自主、能动和自律的微观基础,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体制建设的角度说,有两个方面尤其重要。一是要积极推进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特别是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垄断行业和具备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以产权多元化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二是要着力构建广大社会成员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激励与扶持机制。

  第三,合理的保障机制。健全的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要积极推进相关改革。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特别要把握好两点:一是体现公平性,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建立在社会成员心态稳定的基础之上,而心态稳定的基础是公平,这种公平主要是机会和过程的公平。我们要着力解决行业垄断、岗位垄断和身份垄断等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不公问题。二是体现广泛性。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特别要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合理分享到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成果,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赖以生存的最必要的保障条件。当前,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他们在城市改造、企业改制、土地征用等方面权益不受侵害,使他们特别是其中较为困难的群体能看得起病、子女上得起学。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