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昆山小康群众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9:18 南京晨报

  “实现小康,富民是关键;达到小康,群众说了算。”每每提起昆山的小康,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都会这样说。那么,在昆山人眼里,小康昆山到底什么样?49岁的农民吴有良说,一年4万多元的收入是保守数字;44岁的的哥刘健明说,生意越做越有劲,心里觉着满满的;在昆山打工的24岁江西上饶姑娘齐美晴说,在这里就跟在家里一样;在昆山创业的“海归”黄玉龙说,住在昆山和住在美国没什么区别。

  昆山农民

  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我家现在一年能有4万多元收入,之前政府要我们自报家庭收入,我就是这么说的。”2005年12月24日下午,记者走进49岁的农民吴有良位于张浦镇金华村北化翔88号的家中时,他一边整理着一堆黑色橡皮套子,一边笑着说。在他身后的院子里,挂着一排腌制好的火腿,他的妻子怀抱着小囡,透过火腿之间的缝隙,望着吴有良笑,接过话茬说:“咱们农村人,不想太露富,其实对政府讲的数目保守了,呵呵!”

  四五年前,吴家有3亩地,吴有良还常出去打工,一年收入约1万多。随着镇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前年吴家的田被征用了。“没了田,我就决定自办企业,村里人都这样,像比赛似的。”吴说。他拿起那些黑色的橡皮套子,“就是加工这些电动自行车避震器,一年能赚8000多。”这时,他的妻子拿出一个小本本笑着说:“儿子在昆山宾馆工作,不用我们操心,家里闲置的屋子就出租,村子里很多人都这样,组织成立了富民合作社,我们家投了1万元股份,这是股权证,6月分红时得了1800元,明年可能会更高。”

  在同村金小福家,71岁的金老汉有四个女儿,小女儿金红花留在父亲身边。金红花今年42岁,负责30亩鱼塘。“养鱼养虾,一年能赚3万多。”金红花说,她的丈夫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一个月也有2000元收入,儿子今年21岁了,在江南房产公司工作,一个月收入1500元。“原来是守着一亩三分地生活,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

  村子里感觉日子越来越好的还有很多人。72岁的徐林生平时在家腌制火腿,拿出去卖一年能赚6000多元,而他加入村里的富民合作社,一万元的股本到去年分红1800元。此外,两间闲置的屋子出租,一年能赚7800元。农家女沈菊红几年前离开土地后,自己办起了纺织厂,“一年能赚30多万。”

  从村里出来,记者来到了赵村提子种植示范基地,村民尤雪珍正在一片提子藤前忙碌着。据介绍,这个提子园是2000年底由镇政府筹划建设的,2004年建成第一期80亩,已经有16名农户入驻,分块承包种植。尤说:“我承包了6亩,第一年投入5000元,第二年投入1万元,第三年投了2万多,今年是第四年,纯收入达到10万。”

  昆山市民

  改变的不只是物质生活

  农民们对小康的第一感受是生活富裕了,而对于众多曾经是农民而今变成市民的人而言,小康生活的甜蜜不只体现在物质条件的提升上。在昆山,随着城市和村镇的建设,通过拆迁安置等方式,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农民变成了市民,44岁的刘健明就是其中一员。

  2005年12月23日上午,刘健明开着自家的桑塔纳3000出租车,载着记者行驶在昆山市玉山镇和张浦镇交界的吴淞河大桥上,刚过桥南他兴奋地摇开车窗,指着远处一片密集的楼群说:“我的家就在那,6楼,看得远着呢!”

  “昆山小康了,你这样的城市人住得更漂亮了!”听记者这样说,刘停下车,拎了拎身上的黑色西服,笑眯着眼问:“你真觉着我是城里人吗?其实早几年我还是个农民。”刘健明介绍,他的家原来在玉山镇大同村,一家几口人守着几亩地生活。这几年村里建了很多工厂,拆迁安置后刘健明住进了城里。作为拆迁补偿,刘家获得了3套房子,位于城区的高层住宅小区内。

  刘说:“进了城,房子更宽大了,却似乎没有了着落,这城里的生活到底要咋过呢?”很快,在昆山市政府实施的“三有工程”的帮助下,刘学会了驾驶,并买了辆普桑,跑起了出租。“这生意越做越有劲,虽然一天下来比种地累些,心里却觉着满满的。”刘健明笑着说,拆迁补偿的3套房子也住不过来,就租出两套,一个月能有好几千元,“家里的钱多了,心情也好了。”

  说到住在城里的好,刘推开车门领着记者到吴淞河边上,望着公路上来往穿梭的轿车,笑着说:“这些开车的谁也说不清原来是不是农村人,走出来穿着整齐,谈吐得体,这几年昆山发展得太快了,很多农村人走出了土地,这小康不只带来了物质变化,更大的是精神变化。”

  外来务工者

  幸福的感觉在心头流淌

  昆山小康生活的幸福感觉,不只在当地人心头流淌,更在那些从五湖四海而来的人心头生长出一株株美丽的花。

  2005年12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张浦镇新昆山人居住中心。前不久,惠贸电子元件(昆山)有限公司的300名员工刚刚入住其中。

  走进居住中心,一排排整齐的单元楼映入眼帘。在一幢单元楼里,几名姑娘正在上网,一名叫瞿秋英的姑娘说,她从河南来的,住在这里已有半年,“感觉非常好。”旁边一位名叫马美露的姑娘说,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就到这电脑房来上网,看看新闻、学习知识,或者到隔壁的电视房和阅览室,看看电视读读报纸,“很充实!”

  据统计,目前在张浦镇登记的“新昆山人”已超过4万人。2005年以来,张浦镇在“新昆山人”的集中地区开展宣传活动,共发放了1.1万余册《昆山新市民幸福指南》。今年24岁的江西上饶姑娘齐美晴笑着说:“在这里打工,就跟在家里一样,没有人给我们白眼,更不会有人瞧不起我们!”

  外来务工者

  创业遇困难有政府撑腰

  小康生活在昆山人心中有着不同的幸福版本,然而却有几个近乎一致的关键词———效率政府、亲商政府、周到政府。

  华恒焊接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绪炯是江西人,10年前他来到昆山。说到创业的艰辛,徐绪炯想了想,笑着说:“特别艰苦也谈不上,因为昆山环境好,政府特别有效率,服务特别周到,同样的困难,在老家感觉要大10倍。”“华恒”就这样在江南水土的滋养下成长起来了。

  黄玉龙是昆山人,1990年他从浙江大学毕业,1991年去了美国,出国8年他就回过一次家。看到几年间昆山的变化,他很激动。当时昆山留学生创业园免费给他提供4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100平方米的住房。没过多久,公司发展到10个人左右,创业园又给了他们100平方米的办公室。

  黄玉龙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创业园每次都派车到上海红桥机场接,回美国了,又派车送到机场。“我真的很感动,那时,创业园就只有一辆车。”黄玉龙说。

  2005年12月下旬,黄玉龙的妻子和3个孩子都回到了昆山。“住在昆山和在美国没有什么不同,我喜欢打高尔夫球,昆山很多地方都有。”黄玉龙说。

  昆山启示录从“外来人口”到“新昆山人”

  2004年,从苏北到昆山工作的李女士花了6000元给孩子选了一所中学,在朋友的建议下,她来到设在昆山市总工会的“新昆山人”服务中心去申请减免借读费,没有想到的是,按照昆山市的最新规定,她确实可以不交这笔钱。李女士领回了钱,也感受到了作为城市主人的尊严和权利。

  昆山现有户籍人口64万,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69万。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地人口,昆山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管理面临挑战。

  2003年,“新昆山人”的概念被提出。“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哪里有尊严,哪里就是故乡。”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说,“要让外地人来到这里有一种把旅行袋放下来的感觉。”

  把外来人口亲切地称为“新昆山人”,昆山的理由是:外来人口是昆山产业工人的主体,如果不平等,产业工人的主体就离心了。第二,一个地方要发展,本地人和外地人必须有一种文化的融合,强调新昆山人的建设是加速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的融合。第三,要想保持社会的稳定,就要平等地对待外来人口,包括受教育权利的平等、社会保障的平等、司法保护的平等……

  要“亲商”更要“爱民”

  昆山的低保覆盖面100%,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已经99%,农民享有农村医疗保险,给农民的动迁政策是“拆一还一”,还有征地保障。此外,政府还组织农民参加职业培训,对创业者给予政策扶持,提出实现“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技能,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工程”。

  “五道保障”和“三有工程”既是昆山富民的举措,又体现了昆山市委市政府从“亲商”到“爱民”观念的转变。

  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说,“亲商、安商、富商”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提出来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在我们县这一级,国有企业是非常小的,那么我们就要靠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就必须为外来的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曹新平认为,在体制、机制健全之前,昆山提出“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有助于减少一些障碍“但是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更加完整、全面的概念应该是把亲商和爱民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强调‘亲商、安商、富商’和‘爱民、安民、富民’。”在曹新平看来,“亲商”与“爱民”之间,非但不冲突,反而是相互促进的。

  作者:刘科刘炎迅仇惠栋刘静行走徐永现/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