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界评说中国实力和影响:须发展高端实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9:34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岁末年初,海外媒体、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围绕中国在2005年取得的经济成果、中国对拉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中国在“国际经济链”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发表了大量报道、评论和预测。他们普遍认为,20多年来的改革成果业已使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行列,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实力如今已不容忽视,人们有理由预测: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这一发展趋势仍将得以延续。然而,中国要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匹敌,岌待发展“高端”实力。

  不容忽视的实力及其影响力

  年前,欧洲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后得出的2004年十大经济强国”重新做出了评估:美国以11万亿美元居榜首,中国以6.5万亿位居第二,日本以3.7万亿名列第三,印度和德国分别列第四、第五,法国和英国并列第六。

  该机构的评估报告指出,如从用购买力平价法核算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早在多年之前中国就已经在所有世界排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师的弗莱明·拉森认为,按这种方法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是法国的五倍。

  权威的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评价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时,曾以本世纪初美国纳斯达克为代表的美国股市泡沫的灾难性危机为例,发表评论说,这场危机没有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该周刊还说,尽管,中国的经济繁荣并非没有风险,但其未来的前景仍然很美好,因为它是建立在真正的创造财富的基础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与此相适应的中国软实力也在快速增长;中国正在通过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活动、推介其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提创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观等显示其强大的影响力。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原助理国防部长小约瑟夫·奈最近在媒体撰文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就具有吸引力,如今中国又正迈入全球流行文化的领域。

  他在一篇题为《中国软实力崛起》的文章中说,中国的华语电影《卧虎藏龙》已成为票房最高的非英语影片;美国NBA的大陆球星姚明正迅即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中国即将主办2008年奥运会。

  文章还说,过去十年来,前往大陆求学的外籍学生人数已自3.6万名增加两倍而成为11万名,至于大陆去年的外籍游客人数也大幅成长到1700万名。中国如今已在世界各地设立了26个儒学研究所,以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在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将其每日华语广播时数由19个小时减少为14个小时的情况下,中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却将英语广播增加为一天24小时。

  英国广播公司近日公布的一份对22国家所作的民调报告显示,将近半数的受调者认为,中国的影响力属正面,而对美国抱持相同看法者为38%。小约瑟夫·奈认为,此两种情况对照即可明显看出,中国软实力崛起并与美国互为消长乃是一个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

  对中国软实力的增长,小约瑟夫·奈在文章中有这么一番描述:“就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某些国家而言,有关威权政府和市场经济结合的所谓‘北京共识’已较先前占有主导地位的‘华盛顿共识’更受欢迎。”

  不久前在华盛顿举行的一个题为“中国是否在亚洲推行‘软实力’?”的研讨会上,分析人士指出,北京正在加强对外发展援助、加强与海外华人组织的联系,扩大汉语语言文化项目,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以及向该地区派遣资深外交官。

  美国分析人士说,由于外界对中国加强军事力量日感担忧,中国正在加强“软实力”外交,以改善和增进传统上与美国关系密切的亚洲邻国的关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乔希·库兰齐克说:出现上述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因为美国在该地区的‘软实力’下降了”。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与东南亚达成的协议也是其吸引力的一部分。美国外交学会的伊丽莎白·伊科诺米说,独立自主和不干涉政策是“行之有效”的中国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美国强调的民主化或者人权不同。

  伊科诺米说,北京在地区性组织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也比美国多,它不断提及“本地区问题由本地区解决”。她认为,这显然是在驳斥美国需参与该地区事务的观点。

  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但是,西方媒体和经济机构普遍认为,虽然世人无法忽视当今中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影响力,但是,如果人们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到13亿中国人的头上,中国的世界排名仅为第107位,明显处于劣势。

  关注中国经济走势的分析家们认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逐年增加意味着要从一个更高的标准上来对许多事情进行比较;经济总量的增大并不能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中国仍需要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企业的经营状况仍需要改善。

  西方媒体还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势必使其增加对石油、钢铁和其它原材料的需求,从而助长世界市场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各种事故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超过了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贫富差距在日渐拉大,沿海的富裕省份靠贫穷西部的廉价劳动力致富;成千上万的城里人去做美容手术,而几亿农民却无钱就医。此外,中国不断加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其受到国际社会的责难,所有这些都是岌待中国政府着手解决的问题。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日前刊登一篇论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全球经济的关系的文章,该文以一个耸人听闻《世界将为中国的富裕付出高昂代价》的标题报道说,中国的日益繁荣可能会使全球自然资源不堪重负。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环境奖得主莱斯特·布朗称,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发展,到2031年,中国的人均收入 将与美国持平。届时中国人口预计将达到14亿,一个与美国一样繁荣的中国将:每天消耗掉9900万桶石油,比目前的全球总产量还要多18%;吃掉全球2/3的粮食;用纸量将是目前全球纸产量的两倍之多;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1亿辆,比2005年8亿辆的全球汽车总量还多,届时中国修建的公路和停车场将与中国目前的耕地面积一样大。

  布朗在其新著《B模式2.0版》中写道:“中国正在帮助我们认识到旧的经济模式气数将尽。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我们处境的严峻程度,以及我们即将作出的决定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决定将由我们这一代人做出。”

  须树立发展“高端”实力的理念

  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下滑,2004年的总投资量为2000年的1/3。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比2003年增长2%,但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额却比2003年猛增40%。中国连续12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引资国首位,2004年以610亿美元继续领先,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的960亿美元和英国的780亿美元。

  对此,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盛力军认为,随着外资涌入,市场必定升级,科技转移也将加快,就会形成和世界主体经济相连的主要生产链和市场链,即形成经济发展的“风水”。其实风水不仅是天赐,更有人为因素。

  盛力军指出,即使进了这个风水金道,还有个位置问题。无论是国家、企业或人,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或“国际经济链”中所占的位置至为重要,因为这将决定利润的高低。

  这位专家说,中国人常提“勤劳致富”,如果过于简单化,可能会产生误导作用;如果只靠勤劳和争取时间,却不注意占据有利位置,充其量只能达到“小康”而已。而要致大富,靠的是机制,尤其是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占好了,致大富已不在话下。

  盛力军最近在新加坡《海峡时报》撰文说,中国目前主要仍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仍处于低端位置。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中国的情况恰好相反,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近年出口强劲,但其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

  盛力军认为,这种状况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必然会严重掣肘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因为这种发展模式与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无异,只不过中国“块头”大,能形成“规模经济”,但是并没有高出几个台阶,无法改变位置。也就是说,仍在同一档次上拼劳动力、资源、土地、政策、投入时间。

  在评价中国政府将“科技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规划着力点的深远战略意义时,盛力军说,这意味着中国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从提高效率获取经济增长。若能实现,其意义不亚于另一场革命。

  如何实现“十一五”规划呢?盛力军认为,虽然中国人暂时无法在认真仔细和想像创新两方面赶日超美,但可以用自己特有的灵活,以己之长攻二者之短;美国擅长制定规则来维护自己,日本人则善于在这套规则下认真苦干,中国人则应以自己的睿智,通过灵活多变来迅速改变自己在“国际经济链”上的地位。用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迅速地“爬梯”,爬上国际经济分工梯上更高的台阶。

  盛力军强调指出,不爬上几个台阶,中国不易摆脱同东南亚国家现有的经济利益冲突。站在同一个档次上,竞争是必然的,担心恐惧也是必然的。这是影响中国和亚洲关系的深层次因素。如果中国产品在东南亚市场上只是同美、日及欧产品竞争,而不是同东南亚产品竞争,中国和亚洲的关系便会大为改观。

  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2005財富全球论坛在北京舉行期间,中国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美国《新闻周刊》为此专门刊发一篇题为“中国世紀”封面文章。“中国已成為世界经济的引擎”、“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說法和评价也屡屢出现在许多国家的媒体。文章指出,“中国世紀”已不是幾年前的一种预言和推測,而是正在持续地变成現实。

  上述评价不是溢美之词,经济专家们在评价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时,常常以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始发于美国、影响波及全球的股市危机为例,论述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所起的支撑作用。

  俄罗斯《独立报》认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新角色要求加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战略。25年的改革使中国进入了世界发展最快的大国的行列,人们有理由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蓬勃发展的趋势将得以延续。

  其他国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呢?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賴特一次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发表了她的见解:“我认为美国至少低估了中国正在增長的實力。中国是一個有抱負的大國,中国人民充滿活力……不要把中国當成敌人,这点很重要。”(阿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