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燕赵都市报创刊十周年:洪水中张望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4:20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陈亚飞

  长达8000字的稿件《家园啊家园》中没有英雄,没有拔高了的精神境界,没有崇高、伟大这些炫目的词汇,有的只是普通人面对灾难的伤心和坚毅。记者力图将稿件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为后人提供一个全面的图景。这就是我们报道的平民视角。

  题目:洪水中张望家园

  《燕赵都市报》作为一份刚创刊的报纸,一切都在摸索中,1996年的洪灾报道,本报以“和他们不同”的姿态,初步尝试了引领报纸走向成功的“黄金准则”。

  1996年《燕赵都市报》诞生之际,各级党报还处在“黄金时代”,,晚报虽然与党报有所区别,但主要功能还是“茶余饭后”,稀少的新闻根本无法满足读者需要。

  新生的《燕赵都市报》敏感地体察到这一点,希望做到“和他们不同”:要提供给读者更丰富多样的新闻,要从百姓视角报道,要敢于批评政府部门的失职行为。这种思路在1996年河北百年不遇的洪灾报道中得到初步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燕赵都市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8月,河北大雨不断,河水暴涨,城镇被毁,水库纷纷向下游泄洪,泄洪区很快一片汪洋。《燕赵都市报》派出两路记者,一路跟随滹沱河下泻的洪水直达饶阳、献县滞洪区,一路向西进入山区鹿泉、井陉采访。

  本报记者没有像大多数媒体那样,跟随政府官员看望群众、指挥抢救,而是直奔一线。在灾民驻地,看百姓撤退到大堤上如何吃饭;进入被水围困的村庄,看留守人员如何保护摇摇欲坠的房屋。记者看到了百姓的愁容,听到了孩子的哭声,体会到他们对于未来生计的迷惘。记者以朴实的文笔,将一线所见所闻付诸文字。

  长达8000字的稿件《家园啊家园》

  中没有英雄,没有拔高了的精神境界,没有崇高、伟大这些炫目的词汇,有的只是普通人面对灾难的伤心和坚毅。记者力图将稿件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为后人提供一个全面的图景。这就是我们报道的平民视角。

  同时,到山区采访的记者发现,很多部门和个人在泄洪河道中非法建房,阻挡洪水下泄。记者以《灾难本不该这么严重》为题大胆披露,为本报后来大量舆论监督报道开了个好头。这两组报道当年被评为河北省好新闻一、二等奖。

  从本报发展历程来看,洪灾报道在无意识中探索和实践着“关注弱势群体,做小记者,办小报,为小百姓服务”的准则。随着《燕赵都市报》的逐渐成熟,这些准则成为指导本报走向成功的“黄金准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