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用手术刀“消灭”了13600多个肿瘤 创新使吴孟超成为我国医学界第一个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1:48 杭州日报

  【核心消息】

  两位科学家各获重奖500万

  引人关注的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9日在京揭晓。中科院院士、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院士和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共同获此殊荣。至此,我国已有9位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设立,每年最多奖励两人,每人奖金500万元,其中50万元为获奖者个人所得,450万元用作科研经费。自2005年度起,500万大奖中个人所得份额调高至100万元。

  84岁的吴孟超院士是我国肝胆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他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并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吴孟超院士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

  他50年来共施行肝癌手术13600多例,术后5年生存率38.1%;小肝癌(小于5厘米)手术1000余例,手术后5年生存率79.8%(其中小于3厘米小肝癌存活率85.3%),最长存活36年。

  今年已90高龄的叶笃正院士是气象学界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在天气预报业务上有重要的应用;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贡献了一系列科学思想;对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提高气象业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积极参与和指导建立中国气象业务系统,为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中心”“气候中心”“信息中心”的建立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叶笃正的科学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承认,也为他赢得了许多荣誉,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陈家庚地球科学奖、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第48届IO奖等。

  “只要拿得动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直到倒下的那一天。”

  84岁的吴孟超每年依然保持200台以上的手术量。

  吴孟超说,他每次走进手术室,都会产生莫名的兴奋。

  1月7日,吴孟超进京领奖的前一天。上午9时,神采奕奕的吴孟超准时走进手术室。说来也怪,他的双手平时写字时颤抖得厉害,可一旦拿起手术刀,则挥洒自如。

  走进更衣室来到66号柜子前,他熟练地打开柜门,换上手术服。

  洗手是每一个外科医生的必修课。吴孟超像一个刚入门的医生一样,认真地洗手,从指头、指甲缝开始,一点一点往手臂上洗,然后再从手臂一点一点往下洗。几十年来,他一直这样认真地做着进手术室前的第一件事。

  当他从护士手中接过手术服后,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衣服的两边用力一抖,然后潇洒地抛向空中,在衣服落下时,他敏捷地将双手插入袖口,动作流畅自如,一气呵成,像一个魔术大师的表演。

  助手已打开患者的腹腔,一个巨大的肝癌正等他切除。肝癌是癌中魔王,我国每年被肝癌吞噬的病人达40万。吴孟超从1956年进肝胆外科以来,用手术刀为13600多个病人切除肿瘤,创造了世界医学界的无数个奇迹。

  他熟练地将手伸进患者的腹腔,探摸患者的肝脏,确定癌肿的位置。顷刻间,他已用手将肿瘤从肝脏分离,接下来就是切除肿块。而这种分离,一般的医生用器械还要十几分钟。15分钟后,癌肿被顺利切除。其间,吴孟超一言不发,他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神情镇定而轻松。

  “检查出血,准备关腹。”吴孟超说出走上手术台后的第一句话。这时,手术基本完成。他开始给助手讲肝癌切除的注意事项,并开起了玩笑。吴孟超说:“我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出差开会,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公务和吃饭睡觉,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病房和手术室。”

  “病人没有高低贵贱,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冬天查房时,吴孟超总是先把手在口袋里焐热,然后再去接触病人的身体。

  吴孟超常说,病人没有高低贵贱,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作为医生,没有挑选和应付病人的权利,只有为他们解除病痛的义务。几十年来,冬天查房时,吴孟超总是先把手在口袋里焐热,然后再去接触病人的身体。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之后,他都会顺手为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被角掖好,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方。

  吴孟超最看不上不负责任的医生。在吴孟超领导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他不允许有医生敷衍了事,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年轻的医生既想跟着吴孟超查房,又最怕吴孟超查房。想跟着他查房是希望能多学点知识,怕他查房是因为吴孟超容不得医生有半点马虎。如果哪一个病人的性别写错了、年龄写得前后不一致、职业和家庭住址没写清的话,一定会被吴孟超训得灰头土脸。

  收受病人红包和拿药品回扣,也是吴孟超一直深恶痛绝的事情。他手术时,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结扎都是用线而不用专门的器械。平时,他要求医生不用价钱贵的抗生素,做检查时也尽量为病人省钱。如果做B超能解决问题,绝不让病人去做CT或者磁共振检查。“如果连医生都患了‘富贵病’,那就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只有学生超过了老师,才是一个老师的成功。”

  吴孟超教授培养出来的100余名学生,绝大多数成为我国肝脏外科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在我国医学界,吴孟超和他的老师、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的师生关系是人所共知的榜样。84岁的吴孟超每个星期都打电话问候老师和师母。其实,裘法祖教授仅比吴孟超年长8岁,但每一次与裘教授见面,吴孟超都是亲自为老师开车门,并小心搀扶着老师。有一次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裘法祖说:“吴教授的外科水平已经超过了我。”吴孟超立即接着说:“如果真的能超过老师,那也是老师培养的结果。”

  吴孟超对老师如此尊敬,对学生更是情深意切,宽厚慈爱。

  2005年初,吴孟超的学生、40多年的工作搭档陈汉教授因病去世,让吴孟超痛心不已。在陈汉灵前,生性坚强的吴孟超泪如雨下,并亲自为陈汉教授整理遗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除了宽厚和慈爱的一面,吴孟超对学生的要求极其严格。他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会做会说会写。“会做”就是判断准确,下刀果断,手术成功率高;“会说”就是善于旁征博引,阐述理论,能走上国际讲坛;“会写”就是善于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发表高质量论文。

  吴孟超认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医风。在这方面,吴孟超对学生的要求近乎苛刻。每次查看医嘱记录,他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一旦有谁的字写得不工整或数据不对,他都会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训你粗枝大叶,一点也不给面子。他常说写病历和给病人看病一样,都要严谨细致,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不耐烦。

  吴孟超教授培养出来的78名硕士生、56名博士生和博士后,绝大多数成为目前我国肝脏外科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新闻内存】

  3次科技大会回眸

  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中国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取得了“两弹一星”等让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成就。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深刻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此后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科技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

  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必须确立新的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十年间,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已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评析】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国情决定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或依附型的发展模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国科技大会召开次数屈指可数,但每次科技大会的召开都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50年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音犹在耳,28年前拥抱科学春天的欣喜仍驻心间。

  纵观当今世界,有的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有的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获取资本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成为创新型国家。

  特定的国情,特定的需求,决定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或依附型的发展模式。

  ——如果沿袭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是不可能做到的。

  ——人口基数庞大、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重大瓶颈约束。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开放,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诸多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使我国在发展中难以掌握战略主动权。

  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应当承认,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强,我们将长期面临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压力。但这绝不是接受落后现实的借口,而应成为激励我们急起直追、奋力赶超的强大动力。历史经验证明,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也是自主创新的过程。

  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承认第一、不承认第二,技术创新成果的分享需要支付成本,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不创新,肯定是死;只有创新,才有一线生机。”信息技术领域资深院士张效祥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机制。我们还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一切都为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今天,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