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信社改革踏出河南足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7:1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农村信用社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

  ——摘自黄菊副总理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市)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4年的9月,伴着秋收,全省2054个基层农村信用社的职工以复杂的心情迎来一场决定他们命运的变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在河南全面推开。

  一年后,这个曾被称为“老大难”、“马蜂窝”的系统,发生的变化让所有人惊奇——

  2005年8月29日,全省145家县级联社在申请发行专项央行票据中“全票通过”,足额获得143.72亿元票据额度。在全国第二批21个农信社改革试点省份中,成为率先“冲线”的省份,获得票据的额度和联社数均居首位。

  这就意味着,我省争取到中央支持,全省农信社“历史包袱”的一半将逐步得到解决。

  值得惊奇的还有——

  存款、贷款余额在全省双双夺冠——到2005年12月底,全省农村信用社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07.89亿元,比年初增加256.25亿元,增长17.70%;各项贷款余额1274.92亿元,比年初增加225.67亿元,增长21.51%;农业贷款余额957.70亿元,比年初增加182.77亿元,增长23.59%,均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

  资产质量有了质的提高——2005年12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年初下降5.93个百分点。

  “河南农信社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曾专程来我省调研农信社改革的原中国

银监会副主席李伟,这样评价超前运作、扎实改革的“河南脚步”。

  缘起——改革,不改不行

  “过去,老贷款收不回,新贷款不敢放,大家都觉得在农信社没奔头。”武陟县农村信用联社一位职工说,“就是这一年,大家对农信社的发展有信心了!”

  农信社的变化,得益于政策机遇,更缘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光春甫到河南,就怀着对“三农”工作的深深牵挂,多次过问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先后3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农信社改革提出明确要求。省长李成玉多次主持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改革情况汇报,对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时代,到农业银行代管和‘行社分家’,再到由人民银行、银监会管理。从合作制到股份合作制,从来没有一个系统像农村信用社这样,在管理体制上经历这么多变换。”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杜冠章介绍。

  由于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顺等因素,农村信用社近年来经营风险凸现,支农能力下降。

  国家有关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自1994年至2003年,全国农信社连续10年亏损。同时由于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向城市收缩,农村金融信贷呈现严重的“缺位断档”之忧。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

  2003年8月18日,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山东、江苏等8省市为第一批试点。国务院对这项改革制定了“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中央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

  值得注目的是,这次改革决定把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改革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和试验之后,掀开了新的一页。

  超前运作赢得主动权

  “刚启动改革时,我们心里真是直打鼓。”省政府一位参与农信社改革政策制定的同志袒露心声。

  像全国一样,我省农信社既承载了诸多使命,又隐藏着不少运营风险,连续9年亏损,资本充足率为负数。但是全国农信社改革的形势不等人,我省不断壮大的农村经济不等人,全国第一批试点还在进行之中,第二批试点尚未确定之时,我省农信社改革已悄然启航。

  改革要趁早,早改早主动。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作为当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2004年2月15日,省政府第5次全会上,省长李成玉直言不讳地说,“否则,这个包袱迟早要落在政府身上,而且问题会越积越多。”

  3月20日,我省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明义为组长,省委、省政府16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超前运作,做好准备,为争取国务院批准试点赢得主动,河南农信社改革跳起“快三步”。2月17日省政府领导召开省长办公会议安排了改革的6项具体基础性工作,之后各项改革试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2月下旬至3月初,对全省145家县级联社、2054个法人社、6662个网点的人员、资产、不良贷款占比等开展调查,摸清底子,为制订方案提供依据;组成三个组分赴8个第一批改革试点省份考察取经,提出我省改革初步方案;3月12日,省有关领导带队向中国银监会做了专题汇报衔接,初步方案得到了认可;3月18日、4月20日经省政府研究正式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申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的请示》和《河南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方案》。

  超前运作和缜密部署,使我省在2004年8月全国农信社第二批试点正式启动之前,已超前完成7项工作:于5月开始分两批完成45家、近三分之一县级联社的清产核资;完成了全省135家、90%以上的县级联社理事长、监事长、主任的分设,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对唐河县、新野县和新县3个县级联社进行了统一法人试点;制定了清收不良贷款、增资扩股、清产核资三个方案;核实相关数据,为改革实施提供准确依据;正规化培训参与改革的工作骨干;制定和起草了20项改革的配套制度、办法,做好防范化解风险和稳定工作,使改革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全国的改革试点动员部署启动会议上,让我省介绍了超前运作的做法。

  2004年9月,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总结试点经验,全面动员部署,改革全面铺开。2004年农历大年廿九,河南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冒雪挂牌,成为全国第二批试点中继安徽之后的第二家省级联社。

  1650亿元!这是央行为改革拿出的巨额资金,来弥补全国农信社资不抵债资产的一半。但要拿到央行的“真金白银”有很严格的条件,一条是资本充足率,一条是不良贷款下降比率。此外,国家还对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21个改革试点省份普遍称之为“两高一难”,“专项央行票据含金量高、申报票据门槛太高、拿到央行票据实在太难”!2005年3月全国第一次申报票据认购权时,第二批改革试点的21个省份中,一次全额申报的只有河南一家。

  在争取央行票据的过程中,超前运作再次使河南赢得主动。围绕票据审批的硬条件,我省2004年9月提前安排,省农信社改革领导小组三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研究解决申报中的问题,并限定解决问题的日程,明确责任和工作纪律。会后立即举办申报票据业务人员培训班、下发申报央行票据通知、制定实施细则,集中业务精兵强将,加班加点;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分别赴现场督查解决问题。

  得知人民银行总行将于3月30日正式审批央行票据的信息后,3月28日省有关领导连夜带队赶到北京,用翔实的数据向央行负责同志说明了河南扎实的改革进程,得到了央行领导肯定,3月30日第一批我省获得批准的联社数,占全国的32.69%,批准的票据额度占全国的35.29%,均居21个省份之首。

  得到第一批票据的第四天,4月4日省农信社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紧急办公会对第二批申请再作部署,要求以“承认困难、不怕困难、克难攻坚的精神和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的作风,限期解决问题,确保全省全额获得票据认购权”,对问题多的市、县逐一面对面会审,研究解决,从领导小组成员到业务骨干责任到人,直插基层营业网点,复核账目、资料,全省全部联社票据申报全额获批准,为我省农信社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上下一心促成“数字一小时一变”

  “各地清收不良贷款、增资扩股等报表一天一报,数字每个小时都在发生变化。”回忆起从2004年9月开始的改革,一位农信社的“老统计”这样说。

  这次改革,将农信社管理权交给省级政府。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管什么,如何管,是改革中引人注目的问题。

  这种制度变迁带来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全力打造一家真正属于河南的金融机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徐光春到河南不久,就十分关心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多次听取汇报,给予批示指导。他指出:“希望继续发挥农信社的作用,进一步搞好‘三农’工作。”对农信社改革赋予殷切希望。

  省长李成玉多次对改革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明确提出:“要通过改革优化资产质量,通过改革进一步确定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主管此项工作的王明义先后17次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改革推进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先后到10多个县的20多个基层社考察,采取紧急措施化解个别基层社的风险隐患,帮助纠正平均分摊扩股股金、内控制度棚架等问题,召集央行票据申请中资料核准慢、差错多的市、县政府领导面对面指问题、定办法,责成他们限期整改,加快步伐。

  严细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这项改革一上手,就提出了:“严格执行国家的金融法规政策,规范操作,把改革纳入法规政策的轨道。”8月31日正在北京开会的省有关领导得知个别市县农信社准备突击进人、花钱的消息后,立即连夜在京召集河南银监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研究,提出严禁借改革之机“突击进人、突击提干、突击花钱、突击违规放贷”的紧急措施,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清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高度重视,全力支持。9月6日省纪委等五部门下发了“四个严禁”的紧急通知;接着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重申“四禁止”规定,严明纪律。

  在上报央行票据发行申请中,改革领导小组逐市、逐县联社听取审查结果汇报,要求对每个环节、每张报表、每个数据细致审查,确保把问题解决在上报之前。在增资扩股中,领导小组成员分县现场督导,直接听取内部职工、入股社员的意见,对违规行为,当即责成纠正。

  “清欠”“增资”两手抓显示“乘数效应”

  清收不良贷款是这次改革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把积累多年逾期沉淀的贷款重新要回来,到2006年底完成清收95亿元的任务,涉及的深层次矛盾较多,难度很大。

  从何入手,怎么突破?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了四个清收重点:国家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尤其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欠款;农信社内部职工欠款;金融机构内部职工欠款;乡(镇)以上党政部门欠款。

  “如果农信社内部职工、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不讲诚信,赖账不还,还怎么要求群众按时还款?清收近百亿的欠款,确实难,再难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王明义在一次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动员会上说。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做好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清欠工作,对有能力归还而不归还的,有的停止工作离岗清收,有的干部因不退还欠款被公开曝光,有的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对于农信社内部职工欠款,限期收回,应收回而收不回的清除出农信队伍。对乡村两级组织的欠款、有还款能力农民的欠款分清情况,分类组织清收。为保证清欠效果,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责任到县,分赴一线督导,定期通报督查进度。

  信阳市下发八条“铁律”,对党员干部不能归还欠款的,视情况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社旗县对借贷不还公职人员年度考核一律定为不称职和不合格,不列入本年度后备干部推荐人选和提拔重用对象。对拒不还款、不讲诚信的党员,按“信用缺失”评为不合格党员。

  清欠改变的不仅是那些“敢贷、敢花、敢不还”干部的胆量。由于清收工作以国家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拖欠的贷款作为重点,直接带动群众主动归还欠款。农村信用社好的外部环境逐步形成。自2004年9月我省改革全面铺开以来至2005年12月底,全省农信社累计清收不良贷款78.13亿元,超额13亿元完成原定阶段性目标任务。

  充足的资本金是农信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没有充足的资本金,农信社将退出市场。“自己的银行,咱们不管谁管?”曾多次得到信用社贷款支持的林州市东岗镇养殖专业户老石,得知信用社增资扩股的信息后,一次就入了5万块钱的股金。

  驻马店市西平、平舆、上蔡等县为推动增资扩股工作,均召开有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千人大会,领导干部带头现场认购入股,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踊跃入股。

  在沁阳,信用社主要网点门前入股的群众一度排起了长龙,有的营业窗口一直延续工作到晚上10点钟。

  改革以来,全省农信社共增扩股金82.07亿元;资本充足率从2002年末的—16.3%提高到7%以上;全省结束了连续9年的亏损局面,到2005年11月底盈亏轧差后账面净盈余8.35亿元。我省为农信社的通经疏脉已初见“疗效”。

  支农命题新解

  在淇县乡村的山岗上,随处可见成片的大规模养鸡场,那里就是创造了“永达模式”与“大用模式”的“托鸡所”。

  “一个鸡场占地20亩,一亩山岗地种植收入一年不超过400元,建成鸡场最少每年收入700元,农户自筹四成,信用社贷六成,7年之后除了收回包括贷款利息和土地成本的各项投资,农户还可获利36万元。”淇县农信联社主任黄树新算了一笔账。

  在新野,支农是另一种方式。

  由新野农信联社发起成立的信保中心是我省首家县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尤其是担保难。

  “入会的门槛并不高,只要是信用社社员,符合有关要求都可以入会。”联社客户经理部主任黄秀瑞说,“一旦一家企业出现不良贷款,将由全部入会企业为其担保还款,从而使企业经营始终置于信用社、担保中心和同行的监督之下。”

  支持“三农”是农信社永恒的主题。省政府明确要求,全省农村信用社新增农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农业贷款余额占全省银行业机构全部农业贷款余额的比例都要达80%以上。到2005年底,我省农信社这两项指标已分别达到80.99%和87.41%。

  “改革增添了农信社的支农实力。”省联社主任张铁良肯定地说。

  下一个目标:当好新农村的“

发动机

  农信社正活得越来越好。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省委、省政府把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农信社改革发展寄予厚望。

  徐光春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借改革的东风,把农信社建成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省政府领导与农信社研究2006年的改革发展时要求,农信社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后,下一步的改革要围绕服务“三农”宗旨、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创新机制上,靠新的机制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要下决心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还要打好一个硬仗,就是要按照票据兑付的条件,一件一件办好,确保143亿央行专项票据按期兑付。

  “一个客户经理就是一个流动的信用社。”三门峡湖滨区信用联社理事长张艾萍说。在湖滨联社,200多名员工中有两名市级劳模和三名区“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底,该社人均实现利润11.5万元。

  “今年是我们的制度建设年。”杜冠章介绍,目前,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的产权制度改革正加紧进行,仅围绕内控建设,省联社已经发布了32项制度。

  张铁良说,随着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农民消费方式的变化,农信社也将改变服务方式,“科技服务中心已成立,

信用卡的发行正在酝酿中,农信社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当其他金融机构将“触角”收向城市时,我省农村信用社正如涓涓春雨渗入泥土,日益改变着县域经济的融资格局:

  截至2005年底,县以下80%以上的存贷款市场,90%以上的农村贷款市场已经被全省145家县级农信联社及2054家基层社占领。

  建设新农村,农信社这支巨笔,正在描绘着一幅最新最美的画。②7□本报记者王磊郭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