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个老人和400个穷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8:23 潇湘晨报

  

1个老人和400个穷孩子

  

1个老人和400个穷孩子

  ★屠孝天个人创办“穷孩子”义学班 ★欲靠创办“穷孩子”食品厂获利办学

  ★几名孩子课间在教室的过道里跳皮筋,在“穷孩子”义学班这个温暖的集体里,“穷孩子”过得也很开心。记者 李 琦 摄

  孩子们在排队等着统一打饭

  屠孝天在学生寝室嘘寒问暖

  义教王曦老师(右二)在给学生示范拆修电脑

  ★一日三餐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做

  ★“穷孩子”义学班创办人屠孝天认为,资助只救一时之急,义学才解一生之忧。

  1月6日,长沙市浏阳河东侧远大路一所特殊的学校里,零度的寒风不加任何阻隔地刮进玻璃洞开的教室里,学生和老师皆冻得缩手缩脚,不得不站着上课,不时哈着手、跺着脚。

  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寄宿式学校,来这里上学的孩子全来自城市低保户和农村贫困家庭,创办者屠孝天是名62岁的老人。这个学校有一个颇让人争议的名字:“穷孩子”义学班。

  从2003年7月到现在,“穷孩子”义学班总共招收了400多个穷孩子,屠孝天前后贴进去40万元。

  “尽管捐赠可以让我走捷径,但我要自力更生办义学。”他心中的办学理想状态是:不以“穷孩子”义学班的名义直接牟利,但另外成立经营性企业,利用“穷孩子”义学班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开展经营活动,办“穷孩子”食品厂,获取正当利润后再支持办学,相互促进,滚动发展。

  慈善是公益事业,不能用之盈利,而屠孝天要用“穷孩子”的社会信任来办厂,以盈利贴补公益,这种“另类”之举能为社会所容吗,能走向成功吗?这让人深思。

  一日三餐孩子自己做

  1月6日,长沙的气温骤降到入冬以来的最低——摄氏零下2度。

  早上6:30,一声嘹亮的哨声加一句雄浑的“起床了”,回响在“穷孩子”义学班。

  义学班的30多个高中年龄的孩子没有赖床,开灯、起床、洗漱、集合,然后整齐地跟着张老师,到后面的家润多配送中心的院子里跑操。

  10圈跑过,孩子们一个个呼着白气,上楼拿饭缸子,到西头的餐厅打饭。早餐是一成不变的“米粉”,“稀里呼噜”声中,不少女生已两缸子下肚。

  招呼打饭的老师名叫周凤姣,40多岁,和这所学校的创办人屠孝天一样,办学之初就到这儿了。“这些孩子正长身体,早餐每人平均得吃一斤粉。”

  8时20分上课,照例是一声哨音加一句喊声,孩子们各就各位,走向5个教室。

  “我们现在共有38个孩子,13个女生,25个男生,开了平面设计、基础英语、电脑维护、文秘、速录5个专业。学文秘的人最多,有十几个;速录的最少,只有两个。”早上带着孩子跑操的老师叫张科洪,31岁,至今没找女朋友,穿着双很不合时宜的手工棉鞋。

  除了早上带孩子跑操外,他还教学生电脑维护,并负责长沙火车站附近的晓园实习基地。他现在的职务是副学监,“屠老师是学监,再加上周老师,我们3人是学校的核心团队。这里前前后后走了20多个老师,但我们3人会永远坚守。”

  10时30分是课间休息,半个小时。这么长时间不是为了做操,而是为了做饭。两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跑到楼西头的厨房里,开始手脚麻利地择菜、洗菜、切菜,两把刀“噼里啪啦”落在案板上。

  “为了节省开支,同时也为了培养孩子们自立,学校的饭都是孩子们做,每天三个人排班。周老师只负责买菜和告诉学生这一顿吃啥,其他活儿都是孩子们干。有时候周老师忙不过来,菜也由孩子买。”屠孝天戴副眼镜,上门牙缺了一颗,说话先带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3个孩子做几十个人的饭,这事富裕人家的同龄孩子连想都不敢想。”

  教室内外一样冷

  11时,饭蒸上,菜切好,开始上最后一节课,是“国学”,所有的孩子都上。讲课的老师是去年刚从湖南师大毕业的谭金玲,一个腼腆的长沙姑娘。

  教室的窗户上,有好几块玻璃没了踪影。凛冽的北风灌进来,室内外的温差相差无几。孩子们已习惯了在寒冷中上课,门都不关,因为关与不关实在没什么差别。

  学生们轮流上台,每人讲一个成语故事,谭老师在下面点评。有凳子,但很少人坐,台上的人边做动作边讲,下面的同学跺着脚、走着步、哈着手。虽然“秩序”不好,但大家听得很认真,每讲到精彩处,都热烈鼓掌。

  

1个老人和400个穷孩子

  

1个老人和400个穷孩子

  “因地制宜吧,这里的教学八字方针就是‘自助、互教、自悟、引导’,老师主要是引导、把握方向,启发学生自学、自悟和互学。”谭金玲说。

  12时下课,还是那3名学生跑过去炒菜,一个是青辣椒炒肉,一个是魔芋熬酸豆角,一个是上海青煎豆腐,3大盆菜,20分钟搞定。

  一闻到饭香,孩子们拎着饭缸子呼呼跑来,盛上米饭,把饭缸子摆在餐桌上,等着周老师分菜。

  周老师从3盆菜中每样舀出一盘,留给老师吃,把剩下的分给同学。“早上吃粉,中午和晚上都是米饭。吃米饭都是三个菜,一荤两素。不做什么好菜,啥便宜吃啥,但保证孩子们吃饱。”周凤姣说,“有几个学生因为天冷冻感冒了,提前回了家,要不米饭很少剩下。”

  看老师们吃完了,3个孩子又跑过来洗碗、刷锅、擦桌子、打扫卫生,一切收拾好了才去午休。

  近3年贴进40万元

  屠孝天的义学班是从2003年开始的,教穷孩子掌握一门就业技能是他最朴素的愿望。

  地方最难找,贵了租不起,偏了学生上学不便。好不容易找到省五交化公司在远大路上废弃的破楼,里面却脏得不像样子。

  屠孝天找来涂料里外粉刷一遍,墙是白了,可电不能用,再把电弄通,还没开张,花去了他五六万元。

  又买了120台电脑,添了64座的外语教学机房,装了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置办了50张高低床。

  “电脑都是586的,不少还是二手机,但做电脑培训足够用了。我懂电脑和电器,省了不少钱,不然这些家当80万元都弄不下来。”

  条件具备了,尽管是慈善性质不收一分钱,但没有办学资格也无法开张。而要把办学资格办下来,不知要费多少周折。

  屠孝天把学校挂靠到省委直属机关党校,名义上称作“省直党校东城电脑实用技术教学部”。

  首期招生范围框定长沙市区城市低保家庭中,初中毕业后考高中、职专没考上,或考上没钱上的学生,凭家里的最低生活保证金领取证报名。

  由于学校实行“四免一提供”,即免学费、免教材费、免上机费、免食宿费,还提供生活用品,一下子报了300多个穷孩子,但学校只能容纳30人。

  经过筛选,屠孝天选了40个穷孩子中的穷孩子,作为义学班的首期学员。由于打的是党校的招牌,穷孩子的家长写的感谢信抬头都是“党和政府”。屠孝天觉得无所谓,穷孩子能学到本事就行。

  半年后,国家治理学校各类挂靠,“穷孩子”义学班又没了身份,但他没收手,一直不停地办了6期走读班,前后送走了370多个“穷孩子”。

  办着办着,他不满足了,长沙市区的孩子可以走读,可农村的穷孩子比城里的穷孩子更苦,他们太远不能走读呀!

  今年4月18日,“穷孩子”义学班办了首期全日制寄宿式教学班,专门招收长沙市下辖的长、浏、望、宁4县市初中毕业生,因家庭贫困失学的孩子,凭乡民政所开的特困证明报名。

  长沙市慈善会推荐说宁乡县枫木桥乡是长沙市最贫困的乡镇之一,屠孝天就跑到那里,首期寄宿班总共38个人,他就在枫木桥招了34个。剩下的4个,两个来自浏阳,两个来自望城。

  寄宿班也是“四免一提供”,不过每人每天收两块钱的伙食费。十五六岁的孩子正长个儿,饭量个个大得吓人,两块钱的伙食费只够吃一顿的,按照前面提到的食谱,平均每人每天要补贴4块钱。

  “其实两块钱不收也行,但如果一分钱不交,怕他们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另外也担心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有约束力。”屠孝天说。学校租了26间房700多平方米,每月房租5000元,“4个半”老师工资1950元、水电费1400多元、电话费400多元。尽管周老师精打细算,每天到马王堆菜市场批菜吃,就这伙食费每月也得补贴6000多元。

  从2003年7月到现在,“穷孩子”义学班总共招收了400多个穷孩子,屠孝天前后贴进去40万元。“从办义学班起,我就没给家里一分钱了,别说我每月600多元的退休金,连三湘电器城门面收来的租金也贴里面了,我吃的全是老伴的。”

  屠老师说他最穷的时候,连坐公交的一块钱都没有,没法,就把晓园的那套商住楼抵押到建行贷了12万元,老伴和他一块儿到银行画的押,到现在房子还在银行抵着呢。

  60岁的老伴尹必成退休了还在外面打工:“老屠扔义学班40万块钱了,说不心疼是假。但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他办义学是好事。一个人过一辈子总该在世上留些什么吧?”

  记者问:“你们全家支持他这样贴钱办义学吗?”“连我9岁的小外孙都支持,你说我们支持不支持?”

  计划办个“穷孩子”食品厂

  尽管在艰难中前行,但屠老师却信心十足。除了招寄宿班外,2006年他要恢复招走读班。

  “我们的日子快好过了,我已成为长沙8大超市的文化用品供应商,从中赚的钱都可以投到学校来。去年国家商标局批准了‘穷孩子’商标,我马上要办一个‘穷孩子’保健食品厂,获得的利润也可以投到学校。”

1个老人和400个穷孩子

  

1个老人和400个穷孩子

  “办‘穷孩子’义学扬名,然后促进‘穷孩子’企业盈利,盈利的钱再促进办义学。这是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是我注册‘穷孩子’商标的初衷。”

  长期租用别人的场地贵不说,也像个草台班子,没有根基,屠老师眼下正张罗着办个永久性义校——买上几亩地盖个像样的学校。他说这事已有8个单位盖章了,但真要做成还不知道是哪年。

  这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老人目标远大,扬言成立“穷孩子”全国联盟,把义学班办到全国去,每个省市都办一所,帮助更多的穷孩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