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庐江乡镇事业单位精简四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9:09 安徽在线-现代农村报

  全县已分流80人到企业,新聘人员档案放县人才交流中心

  随着乡镇机构、人员精简改革的推进,一场突出“调整职能、理顺体制”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从去年9月开始在庐江县蓬勃展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钱随事走,以钱养事……这些新思路、新举措,构建了一个服务农民的新体制,使庐江农村社会迸发出新的活力。

  职能理顺改了“大杂烩”

  改革前,庐江县乡镇事业单位共有140个(不含中小学、卫生院),改革后共设置84个,比改革前减少56个,精简40%%。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编制为1149名,实有人数946人。改革后,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编制控制为818名,比改革前减少331名,压缩28.8%%。

  “改革的第一步是通过‘三划’整合职能。”该县编办副主任吴利群介绍说,所谓“三划”,一是行政执法职能上划县直有关部门。将原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的林业、农机执法管理服务职能分别上划县林业局、县农委,跨乡镇按区域综合设置8个林业工作站和8个农业机械管理站;土地建设管理所更名为国土资源管理所,作为县国土资源局派出机构。二是行政管理职能划归政府。即将原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承担的水利建设、原农经站承担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原土地建设管理所承担的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职能、原文化广播电视站承担的文化宣传职能分别划归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管理。三是经营性服务职能“下划”。将原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承担的农资、农机供应与动物疾病诊疗等经营性职能推向市场;原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转制成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各乡镇在整合职能基础上重组设置新的事业单位。保留垂直管理的镇财政所,撤销农税所,将原农经站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业务交给财政所;保留计划生育服务所;撤销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站,将原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的农技、畜牧、水产重组,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这样一来,属乡镇直管的事业单位只有两个:计生服务所和农技推广站。”冶父山镇党委书记王树理说,“过去的乡镇机构是个大杂烩,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到位,服务也不到位。这次改革确实把乡镇这一级的职能理顺了。”

  按事定酬端了“大锅饭”

  “事业编制人员一律采取竞争上岗,实行全员聘用制。聘用合同由县人才中心鉴定,新聘人员档案将放人才中心。这是改革最具牵动性的一点。”目前全县17个镇、3个县直部门(财政、农机、林业)共有97名同志从249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走上了镇事业单位负责人岗位。定岗后,全县需分流128人。现已有80人分流到企业,4人离岗创业,12人病退或提前退休,待分流32人。吴利群说,因这些年县里控编工作抓得紧,此次改革的人员分流压力不大;待分流的32人将通过乡镇间调剂补缺、鼓励自谋职业等措施,一一得到妥善安置。

  “改革后,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按事定酬。”吴利群说,“按事定酬”即将原来按人头付工资、按时间调工资、按职务增工资改为按工作任务大小、工作质量优劣确定报酬,把劳动报酬和实际工作绩效紧密结合起来。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工资一律作为档案工资;建立末位待岗淘汰制,待岗人员由单位发给基本生活费,连续2次待岗予以解聘。冶父山镇农技推广站规定,每名农技人员每年要联系20个科技示范户,培养5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按服务质量优劣,获取不等的服务报酬。该站站长徐自年告诉记者,以前“吃大锅饭”,大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搞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都想着法子为农民多办事。

  机制一转念活“服务经”

  机构减了,人员少了,政府会不会减掉那些应该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该县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张平说:“减人、减机构不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目的是要增强基层工作的活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新公共服务形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根据公益事业“政府责任不减,财政投入保障”的原则,庐江县规定,计划生育服务、畜禽防疫等公益性事业所需经费,由县、镇财政分别予以保证并根据财力增长相应增加。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按年度核定公益性事业和公共服务经费,采取政府购买和委托服务等方式,不断创新公共服务形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万山镇由原万山镇和长岗乡合并而成。改革前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有21人,既搞管理,又搞服务,还搞执法,一方面工作杂乱,一方面人浮于事。改革后新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只有8个人,这8个人都是农业院校毕业的。站长朱德胜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以来,镇农技推广站为全镇2万余亩耕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最近又对8000余亩水面、滩涂进行调查,提出了养殖开发建议。

  机制一活,走向市场的也抛去了当初的担忧。万山镇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职工童昌树说:“从事业单位分流到企业,对我来说是大好事。改革前我在镇文广站工作,工资一月只有150元,现在我一月能拿到700多元。镇文广站原有9人,改革后新成立的镇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只有3人。人员精干了,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大家收入增加了,群众对我们的服务也满意了。”本报记者冯长福通讯员周跃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