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宜居武汉”大讨论:武汉要想更宜居,还缺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9:48 汉网

  面向未来,如何让武汉更美好,城市更宜居,昨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建言献策。

  

“宜居武汉”大讨论:武汉要想更宜居,还缺啥?

  宜居武汉,和谐生活。(记者陈卓2005年夏天摄于江城)

  交通、出行

  规划要先行

  (记者裴道彰 李丹 宋雪飞 袁琦 张剑 实习生张雅琦)黄进明委员:目前我市新华路、武珞路、中山路交通堵塞情况严重,与长途客运站设置不合理带来的压力有很大关系。每个客运站每天车流量达到900至1300台,且还吸引了的士、公汽等其他转载车辆。建议在我市交通规划中将长途客运站搬到城市的出口或附近地区,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李华英代表:应该规划先行,合理布局,道路建设要与市内道路建设系统通盘考虑,不要形成口大颈小的现象,并且要加大停车场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周洪宇委员:红绿灯设置也要科学规划、合理分流。

  交通秩序要理顺

  美国商人Toure:武汉的交通很方便,但秩序不太好。一些司机喜欢超速驾驶、闯红灯、跟行人抢道,这样开车很不礼貌。外国游客最怕武汉司机开车,我每天开车上街不得不小心翼翼。武汉是大城市,它可以做得很好的。

  教育

  赶紧治疗“教育浮躁病”

  李茵代表:当前,一方面薄弱学校师资和设施都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是豪华学校浪费教育资源。一些改制学校教室有网络终端、同声监控等系统,还建起了声像、网络阅览室。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示范学校的硬件标准,学校为达标纷纷向学生开刀,赞助费、择校费越来越高。豪华学校的背后是“教育浮躁病”,危害教育公平,损害学校形象,浪费教育资源,违背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必须赶紧治疗。

  加大特殊教育投入

  张晓东委员: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特殊教育的现状较差,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现在全市共有9所特殊学校,硬件设施差,教师津贴少(至今仍执行上个世纪50年代的标准),导致师资力量薄弱。建议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

  基础教育要公平

  程军委员:武汉拥有丰富的大学资源,师资力量雄厚,但出名的中小学就那几家,“僧多粥少”引发激烈竞争。能否让大学广泛开办附中附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医疗

  管好私人诊所

  张剑华委员:去年10月,硚口区某居民因在无证私人诊所就医,不幸因药物过敏死亡。事发后,私人诊所举家外逃,至今不知下落。此事具有一定代表性。建议加强对私人诊所的管理,坚决打击、取缔无证行医,保护市民的健康权和生命权。

  

  大医院医生多进社区

  王国斌代表:建议市政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统一各大医疗机构共同承认的检测结果标准,适当提高医保的赔付数额,加强大医院医生进社区坐诊的力度,避免患者重复检查、各医院盲目投资、恶性竞争。

  黄萍萍代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创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为城镇居民提供基础的、安全的、有效的、廉价的医疗服务,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办法之一。

  环境保护

  保护水资源、发展水经济

  柯昌明、许国新委员:应严格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效仿上海为市民安装节水箱;将污水、污染物集中处理,加大治污力度,治污费用向市民公开,接受监督。

  赵以军委员:武汉虽拥有大量水资源,但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利用。

  不但要“绿化”更要“树化”

  德籍华人、工程师张力:市委市政府不但要提“绿化”,更要提“树化”,“绿化”给人的印象是遍地草丛,草丛给人是视觉美观,如果要真正感受美、感受绿化带来的生活享受,应该放眼看去是一片树林,下面再是绿绿的草丛。

  为什么大学里感觉舒服?因为树多。树多,就会鸟语花香,人们也愿意往树下走。

  

  人文

  立法保护历史建筑外形

  白嶷岐、赵慧,刘森淼、余熙委员: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面貌的重要支撑点,建筑体现出的历史文化感与建筑式样有关。建议立法保护历史建筑外形,外墙归政府所有,任何使用者不得拆毁、改造。

  吴胜家委员:盘龙城是我国长江流域首次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被誉为“南方文化之源,武汉城市之根”,应当加强建设。建议科学制定盘龙城景区规划,着手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拓展,进行高起点、大手笔的开发。

  高雅艺术氛围应浓些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武汉的文化气氛较浓,科教优势非常明显,但艺术气氛尤其是顶尖艺术团的表演相对北京上海等城市,要少一些。家长也经常带孩子去听讲座,但大多急功近利,真正着眼于素质提高的不多。武汉的艺术氛围尤其是高雅艺术氛围,还应浓一些。

  武大教授眼中的“宜居武汉”——武汉需要细品

  (记者包应普)昨日,从广州出差回来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汪涛,得知这场大讨论,欣然发表了一番新颖见解。因为多元,所以“宜居”

  “我肯定认可(评选结果),武汉是值得亲近的一个城市。”汪涛说。

  “对外地人来讲,武汉有点‘凌乱’,但这恰好是武汉的风格,体现了一种后现代感觉。”他说,武汉三镇鼎立,而三镇有自己的多个中心,在地理格局上看似杂乱,实际上是不强调秩序。不像有些城市,围绕一个中心“摊大饼”,极易造成交通堵塞。

  武汉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很多元。既有“粗俗”的码头文化,又有高雅的高校文化,各种层次的人们自得其乐、和谐相处、如鱼得水,不像有的城市,过得比较差的人有很大压力,外地人与本地人难以融合等等。“最市民化”是“宜居”的代名词

  对“武汉是‘最市民化’的城市”,汪涛有颠覆性的解释:“这是个很好的词,但理解得狭隘、庸俗化了,这其实就是宜居的代名词”。他认为城市的主体是市民,城市就是为最广大市民服务的,关键是要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状态,找到归宿感。武汉是需要细品的城市

  “武汉人的心态是平静、低调、包容的,愿意去接纳更多其他的东西,不像有的城市排斥外地人,或者歧视底层人。”

  来自古城襄樊的汪涛,1988年到武大求学,后留校任教至今,同时还多次参与大型社会活动。他感叹,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后来融入社会角色转变后,“都能在武汉找到与我自己相契合的点,生活得非常平静。武汉是需要去细品的。”

  

“宜居武汉”大讨论:武汉要想更宜居,还缺啥?
汪涛简介: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现任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系副主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等职务,在包括《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等权威核心期刊共完成近百篇论文。2000年受邀担任湖北卫视“财智时代”的节目主持人。2002年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记者石一摄

  晨报“宜居武汉”大讨论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官员、企业家、学者、网友、在汉外国人纷纷加入这场大型讨论,截至昨日,已有数百人通过电话、网络发表意见。

  晨报欢迎读者继续发表意见。热线电话:85719232;邮箱:whcbtgb@163.com。

  点子集纳

  代表建议:增加审计工作报告

  晨报讯昨日上午的江汉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刘常荣建议在大会上增加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刘代表认为,全国人大每年都会对一些重点部委、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议,然后在大会上进行公布,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我觉得武汉应该像全国人大学习,也刮一场审计风暴,让群众了解钱是不是被乱花了。

  点子集纳

  代表热议“两院”报告执行难成焦点

  晨报讯昨日上午审议市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分组讨论中,执行难和“两院”队伍建设成了代表们议论的焦点。

  列席代表、市商业局长林肖滨举例说:1994年前后,当时的商业局幼儿园将校舍租给一家民企,到1998年欠租金200多万元。幼儿园起诉获胜,但对方只支付了30万元,后来每个月给几千块钱,有时还不给。现在,老师们准备再起诉,但又有顾虑,即便胜了,执行不了,么办?林肖滨称,他专门带人找过市中院院长周文轩,周院长很重视。

  余祥明代表认为,法律的判决只有执行了,才能最终保护当事人利益。一些代表认为,现在广泛存在的执行难,与客观环境的确有一定关系,但有些具体案例通过努力,是可以化解的。

  中南路一烂尾楼阻碍地铁建设

  代表建议:严控地铁沿线建筑施工

  本组稿件采写/记者刘尧 吕宗恕 裴道彰 朱滨 李丹

  一座烂尾楼的楼裙建设已严重影响即将开工的武汉地铁,甚至会造成过亿元的损失。8日,一名来自市轨道公司的市人大代表表示担忧,建议市政府严格控制地铁沿线建筑施工。

  8日上午,在江岸代表团小组会议上,有关加快江城地铁建设的建议得到了众多与会代表一致赞成。

  市人大代表刘玉华说,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积极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一号线二期(轻轨)和二号线一期工程(地铁:常青花园到鲁巷),力争开工四号线一期(地铁:武昌火车站到武汉火车站)。目前,尚未正式动工的二号线一期工程,很可能因为一栋烂尾楼楼裙建设而损失过亿元。

  刘代表介绍,按照规划,二号线一期将经中南路到鲁巷,而在中南路与武珞路交会处一栋烂尾高楼的复工,将对地铁造成严重影响。市轨道公司曾专门发函给对方,但未果。若不能马上停工的话,将来地铁建设只能采取截桩、接桩的办法,然后穿楼而过。但因此一项,可能会浪费开支至少过亿元。

  “严格控制轨道交通网规划,控制周边建筑物建设。”为此,刘玉华这样建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