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考古发掘发现了什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0:30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2005考古发掘发现了什么(图)

  周公庙遗址建筑基址发掘区。

  

2005考古发掘发现了什么(图)

  靖边汉代墓葬中的壁画“牛耕图”。(本栏图片除署名外为省考古所提供)

  

2005考古发掘发现了什么(图)

  秦始皇祖母陵园内的陪葬坑鎏金铜泡。 (记者原建军摄)■下河遗址新发现溯源中华文明

  ■周公庙遗址发掘发现西周夯土建筑基址

  ■秦始皇祖母陵寝之处惊现长安

  ■昭陵探测显示唐太宗陵园基本布局

  ■记者原建军

  (1)史前:下河遗址的新发现“为中华探源工程有大帮助”

  龙王秥遗址位于宜川县壶口镇龙王秥村北。省考古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去年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发掘面积40余平方米。发掘出土约5000余件石制品及一些动物骨骼,并发现烧土遗迹10余处,龙王秥遗址的文化内涵具有典型的华北细石器工业传统的特征,其石制品的原料以石英和燧石为主,在制作技术上直接法和间接法并用,具有十分成熟的间接打制和压制修整技术。其年代测定正在进行中,但参照周边其他遗址的材料,龙王秥遗址的绝对年代应为距今2万年至1万年前后。尤为可贵的是在细石器文化层中,发现了1件在刃部有磨制加工痕迹的石铲和1件石磨盘,因此,龙王秥遗址的实物对解决中国细石器工业的起源,中国北方旱地农业的起源,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等重大学术课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白水县下河遗址是另外一处史前遗址。去年,经调查初步认定下河遗址的面积在15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对其中的60万平方米面积进行了测绘,确认仰韶、龙山时代房址75座,并采集了大量标本。试掘面积76平方米,出土瓮棺葬27个,复原鬲、、瓮、等器物50余件。遗存的整体文化面貌属客省庄文化,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新的因素,如铲足三足瓮、寰底瓮等都是客省庄文化前所未有的。专家说:下河遗址的考古工作对于即将全面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西周:周公庙发掘让今人对商周时期社会组织结构有了更多认识

  周公庙遗址永远是全国文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省考古所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组成的周公庙考古队2005年度先是发掘了这里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发掘区属周公庙遗址统一规划的一个区,北邻以大型墓葬为主的陵坡墓地。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发现了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其建造年代不早于先周晚期。建筑基址地面以上部分及基槽上部多被破坏,除发现一条排水沟和少量柱洞外,其余所见多为建筑基槽的下部。目前共发现基槽夯土50余块,基槽营造方法主要以“块形基槽大开挖法”与“独立基槽开挖法”两种,前一种方法所形成的网格状夯土结构及其所反映的营建技术为以往所不见。建筑基址的发掘,确认了周公庙遗址宫殿宗庙区的位置;了解了周代大型建筑基址基槽部分的建造方法。从而丰富了对西周建筑的认识。

  另外考古对这里的樊村墓地进行了发掘。樊村墓地位于祝家巷村北。共清理墓葬29座,马坑2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圹墓,以小型墓葬为主,出土随葬品有陶器、玉器及近百件小件铜器。多数墓葬年代不晚于西周早期,个别墓葬可晚至西周中期。推测墓主应是低等级贵族和一般平民。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发掘,初步了解了樊村墓地的年代与性质,从而对周公庙遗址商周时期社会组织结构有了更多的认识。

  专家们还对这里进行了大面积钻探。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去年对重点区域完成钻探50万平方米。新发现或确认了两处商周时期墓地。两处商周时期墓地位于祝家巷村北,共有墓葬近450座,均以中小型墓葬为主,基本不见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钻探工作尚在继续进行中。从最新钻探线索看,周公村附近还有一处商周时期墓地及大面积的居址关系。

  (3)战国:专家们把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园科学发掘出来了

  2004年7月,受省文物局委托,省考古所对位于秦岭北麓、氵高河北岸、氵矞河南岸之间神禾塬上的财经学院新区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了大型战国秦陵园遗址,现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现在发掘的初步成果知道:陵园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占地面积约260亩。园区外设兆沟、内筑夯土围墙,四面围墙中部各置一门,建有门阙;园内有隔墙将陵园分为南北两区,隔墙中部开设一门。其中北区南北长410米,有带四个斜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一座,墓道旁分布了十二座陪葬坑;南区有房屋建筑和祭祀坑遗迹。

  在这里清理的编号为K8坑东部局部长8米、宽约4米、深4米,面积约32平方米。坑内由底、立柱、棚木构成的空间(长廊),其内部摆放陪葬的车马。现清理出安车一辆,挽马六具,应属所谓“天子驾六”的规格。同时出土有错金银铜转珠、流金铜泡、银带扣、银和青铜马镳、银及银饰片、青铜马镝等车马具。坑内有火烧痕迹。可能曾遭盗扰。该陪葬坑应为车马坑。“亚”字形大墓,钻探深度15米,墓道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约113米;墓室东西长29米、南北宽28米。墓道内夯筑填土,发现有秦“半两”钱币、泥质灰陶钵、夹砂红陶釜残片等。在墓室及附近发现有盗洞,出土有铜带钩,错银青铜底座(长方漆盒)、谷纹玉璧、圜及碗、钵、大型小口陶瓮等片。

  整个陵园布局完整,规模宏大,保存较好,是迄今为止发掘过的规模最大的战国秦时期陵园建筑遗址。从其规格判断,应系王公级别的陵园;依相关文献推测,可能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或时代相当的秦王公)的陵寝之处。该陵园布局上承两周、下开秦汉,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对于陵园布局建设、秦文化等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4)汉朝:靖边古墓的壁画又一次让人对陕北刮目相看

  去年,在靖边发现有10余座古墓。随后,省考古所与榆林考古所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其中的一座壁画墓发掘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收获。该墓为土圹斜坡墓道砖筑前后室结构。前室呈正方形,边长2米,后室为长方形,长4.2米,宽1.6米,墓室高度为1.7———1.9米,前室较高,后室略低。壁画位于前室左右两壁面和后室三个壁面的上端。主要以“天门”及云车等表现升天的题材为主,另外也有反映世俗生活的诸如牛耕、舞蹈等场面的题材,从墓葬出土的陶器及钱币等分析,该墓的年代应该在东汉时期。靖边壁画墓是继定边郝滩壁画之后陕北地区汉代壁画墓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5)唐朝:唐太宗昭陵宏伟的陵园宫殿基本知道是什么样子了

  省考古所对昭陵寝宫遗址去年再次进行了全面的考古钻探,与此同时,我省考古人员还与德国美因兹博物馆合作,用测地雷达和磁力探测仪对遗址进行了探测;巧合的是,两种方法探测的结果基本吻合。

  考古成果显示,昭陵寝宫宫城呈长方形,外围有近3米厚的城墙,东西宽238.5米,南北总长301米,宫城内距北墙47.5米处有一道城墙使北部形成一个夹城。大部分建筑遗迹分布在南侧的宫城内,北侧的夹城内只有一处面积很小的建筑遗迹。宫城内的建筑由南到北共有三组,基本呈中轴对称的建筑格局,三组建筑两边都连接有长条状建筑基址。

  昭陵最南端的一组建筑基本呈哑铃状,中间为东西向的长条状建筑,东西长73米、南北宽15米。长廊东边显示出一座用围墙围起的小院落,西边是一座面积较大的长方形建筑,南北长82米、东西长52米。昭陵第二组建筑位于宫城的中间,是面积较大的建筑遗迹,平面长方形,东西长59米,南北长38米。该组建筑和南端的第一组以及两边的长条状建筑共同围成了一个东西71米、南北44米的大型长方形广场,广场普遍存在较坚硬的踩踏面。昭陵第三组建筑位于最北端,形状近似不规则的“凸字形”。另外,在昭陵宫城内的西侧中间以及靠北处还发现一些断断续续的夯土,这些夯土厚1———2米,没有形成明显的建筑范围,很可能是被破坏后留下的残疾。

  通过今年的全面钻探和物理探测,昭陵寝宫宫城内的平面布局已经基本清楚,一些探沟的试掘也使我们对部分建筑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是迄今为止全面钻探调查的第一座唐代帝陵寝宫遗址,为研究唐代帝陵陵园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