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缓解看病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3:06 京华时报

  新闻医院不许见死不救

  在7日召开的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在讲话中提出,要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不许见死不救,同时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

  (详见本报1月8日02版)

  直评拿什么杜绝医院“见死不救”

  从总体看,尽管医疗机构“见死不救”出现的情况很少,但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不仅是个别贫困家庭的心酸,更是社会的耻辱和不幸。因为这不但违背了医疗机构最基本的“救死扶伤”人道主义原则,更与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背道而驰。

  从近年来曝光的情况看,“见死不救”只是个别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极端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立并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中,个别医疗机构守不住“救死扶伤”这一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对一时无力支付诊疗费用的患者拒之门外甚至“见死不救”,从理论上说是医疗改革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表现。一些地方片面强化医疗机构“经营”的属性,全然不顾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和公共产品的性质,将它们强行推向市场“自收自支”———政府对医疗机构及其负责人的“政绩”考核用的是财税、利润这样的“硬指标”,而医疗机构对员工考核也是尽可能地增收。这样的改革取向,导致个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丧失了基本的职业操守,在处理医患关系中唯利是图。

  也正是“见死不救”极端事例的出现,让公众和决策层逐渐认识到一些地方医疗体制改革“顾此失彼”的弊端,强化了对医疗机构公益属性的认识。日前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要求控制大医院规模、选择医院建立平价病房,对公立医院开办特需医疗服务进行干预,并严禁医生收入与业务收入挂钩,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等,招招切中要害,相信对解决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笔者认为,杜绝医院“见死不救”不能只停留在规章制度上。从经验看,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制约和配套措施,好规定很难从上级的文件中走出来落到实处。“见死不救”一向都是严令禁止的行为,但为何在实际生活中时有所闻,关键是“罚则”不明确,缺乏处罚、制裁的硬措施,就是经过媒体曝光后,除了舆论道德谴责外,少有为此被追究责任的,更有甚者,个别医院还以经费不足等原因振振有词。

  从目前看,对所有的医疗机构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类管理,让占全国医院总数96%的公立医院消除营利、非营利机构的模糊地位,可能是根治医院唯利是图的最终选择:只有从经费收支和管理机制上保证非营利医疗机构自觉将为群众提供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作为自己的必然责任,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才能真正彰显。

  摘编自《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月9日文/邓建胜

  求是平价医院标准谁说了算

  在医疗支出普遍被老百姓视为“新三座大山”之一的时候,由卫生部传出要建平价医院的声音,无疑令人振奋。不过,欣喜之余,也许我们有必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平价医院的大规模出现,到底应有什么样的前提?

  所谓平价医院,显然是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医院高收费而言。既然有“平价”,自然也就有“高价”,但到底什么样的收费标准算是“平价”,这个标准又应该由谁来定呢?

  医院的“专业权力”,决定了患者根本不可能平等地享受到其他消费者所能享有的权利,因此医院的“平价”与否,普通患者无法作出客观真实的判断。在患者纷纷对医疗收费叫苦不迭的时候,却鲜见有医院承认自身存在高收费问题。因此,如果由医院来“自我打分”的话,显然也不公平。

  既然医院和患者都无法对平价医院作出一种准确的评判,那么,要想真正把建立平价医院的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尽快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来定义平价医院。当然,仅仅依靠“下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平价医院能够真正“让利于民”,首先必须保障医院自身积极健康地发展。

  在老百姓的眼中,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的,本身就不应该高收费;而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难题,其根源就在于公共卫生投入的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投入仅占全世界卫生投入的1%(另一说法是2%),而且分配极不均衡。由于卫生投入不足,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有利于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筹资机制,从而使医院生存环境恶化,因此导致医院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生存方式发生严重分裂,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名正言顺地追逐利润,从而导致了医疗费用的逐步攀升。

  降低医疗费用是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而满足老百姓这一需求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质量有保障的医院来为之提供医疗服务。在医疗投入明显不足的前提下,为了医院的发展,医院开始独立经营;当片面强调市场化所导致的医疗高收费饱受诟病之时,卫生部重新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要求建立平价医院。

  但是,如果卫生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无法得到实质性解决的话,医院到底应该如何在为老百姓提供廉价、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营以及健康发展呢?因此,希望此次卫生部提出建立平价医院,是为了日后逐步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作铺垫,而不是医院发展有困难就将包袱推给患者,而患者不堪忍受之后再将包袱卸给医院这样一种“历史重演”。

  要想保障医院的公益属性,使之真正造福于民,首先就要医好现在的“医疗体制病”;而要想让平价医院能够大规模涌现,就必须要加大医疗卫生的政府投入。如果离开了这样两个前提,即使平价医院真的能够建立起来,到底能坚持多久?我想,最终的结局无外乎两种:要么是平价医院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片面性,乃至虚假性;要么是医院由于无力支撑而最终关门大吉。时下各地星星点点存在的平价医院自身所面临的困境,无疑是在为我的这种判断提供着佐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月9日文/赵志疆

  辨析医改核心问题无法回避

  卫生部门要想把现在作出的承诺变成民众能够切实享受到的实惠,就应当再次回到医疗体制改革的主题上,对现有的政府医疗投入体制、医疗管理体制和医院经营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为此,卫生部门需要面对一些高度复杂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需要在整个政府体制改革的层面上解决。

  第一,政府的投入体制问题。目前政府的医疗投入既存在规模不足的问题,更存在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各级政府的医疗投入向城市倾斜,向大型医院倾斜,向高精尖技术倾斜。假如不改变这种结构,只是扩大政府投入规模,那只会使畸形的结构更为扭曲。那么,怎样构造医疗领域的公共财政制度,扭转这一倾向?

  第二,医疗服务市场监管问题。现在卫生部门同时也是公立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怎么有效地约束后者的行为?因此,开放医疗市场,增加医疗服务供给,首先要对现有的医疗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形成一个与任何医院都没有利害关系的独立的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第三,医院管理体制问题。公立医院一方面是高度行政化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企业色彩。恐怕需要通过管理架构的社会化与专业化,形成一个公益导向、强调医师专业自治的内部管理体系。当然,对于医、药分离,主管部门也该拿出制度性的解决方案了。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1月8日社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