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胡锦涛为“科技双雄”颁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3:33 金羊网-新快报

  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接见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叶笃正和吴孟超。

  叶笃正:气象泰斗笑揽风云

  叶笃正,男,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市,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
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曾在许多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这个崇高的荣誉不只是对我个人科学生涯的肯定,更是授予气象科学界这个群体的。”昨天,一位年近九旬、为天气预报系统的建立默默耕耘、对我国气象学、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殚精竭虑的老人走到台前,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在媒体的闪光灯前微笑着,平静而泰然。

  他,就是我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留学美国回国奉献

  “是新中国的成立召唤我回到祖国,使我有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舞台。”早年留学美国的叶笃正,学成后最担心的就是报国无门。“国家的需要,科学的前沿成为我科学探索的指南。”这成为他多年治学的基本准则之一。

  叶笃正曾经和美国好友卡普兰教授有过一段简短的对话。

  “如果你一直在美国工作,会写出更多的文章。”

  “文章数量固然可以说明成绩,但美国能给我建立一个研究所,带领大量同行一起工作,为国家的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机会吗?不能!”

  他对科学和国家发展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承认,也为他赢得了众多荣誉: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陈家庚地球科学奖;世界气象组织授予的最高奖--第48届国际气象组织奖……

  叶笃正的治学格言中最重要一条: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看准国家的需求,并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方法。

  90岁老人在科技创新路上“飞奔”

  “谁说老人不能创新?”王会军所长的一句话扭转了记者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只是年轻的科技工作者,90岁的叶笃正也在科技创新的路上“飞奔”。

  建立天气预报和应用的信息交换平台、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预言气象学科的飞跃……叶老虽然年事已高,但科学前沿的各种新鲜的思路仍然在他脑海中闪现。叶老耄耋之年仍然俯身科技前沿,进行前瞻性思索。他最近刚刚发表了一篇论文,预言在今后的10年到20年中,全球和中国的大气科学必将有跨越式的大发展。叶笃正正在针对目前天气预报的系统性调整进行考量。

  (据新华社)

  

胡锦涛为“科技双雄”颁奖

  图: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叶笃正(右)、吴孟超颁奖并合影。新华社发

  吴孟超:保持每年200台以上手术量纪录

  吴孟超,男,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83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至今依然奋战在手术台上,保持着每年200台以上手术量的神奇纪录。昨日上午,当他获奖的消息传回上海时,他的学生、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年轻医生、以及曾经为他画首幅肖像画的上海美术家协会著名画家郑志明都激动不已。

  又想又怕院长查房

  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里,年轻医生们对吴院长又敬又怕,既想吴院长来查房,又最怕他来查房。希望他查房是想多学点知识,比如冬天查房,吴院长总是教医生们先把手在口袋里捂热,然后再去接触病人身体;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之后,他都顺手为他们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并把鞋子放到病人最容易穿的位置。怕他查房,是因为他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谁把病人的性别写错了、年龄写的前后不一致的话,一定会挨骂。而初始诊断记录和病程记录更不允许出半点差错。他常说,病人没有高低贵贱,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许有医生敷衍了事。

  尽量为病人省钱

  吴老的学生沈峰教授最难忘的是当年他从美国留学回国时,冬天清晨5点多下的飞机,他怎么也想不到当时已年过花甲的老师会到机场接他。沈峰还说,吴院长最看不惯嫌贫爱富的医生。“医生没有挑选和应付病人的权利,只有为他们解除病痛的义务。”平时,他要求医生不用价钱贵的抗生素,做检查时也尽量为病人省钱。如果做B超能解决问题,决不让病人去做CT或者磁共振检查,如果他们外带的片子能够诊断清楚,也决不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能为病人省一分钱就省一分钱。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