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06:00 光明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文化服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功能;弘扬民族文化与
民族精神,承担着文明传承和确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的功能;提供文化场所、阵地和产品,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功能;通过文化活动与实践,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承担着培育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功能;通过文化产品的创作,承担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创力的功能等。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充分认识文化自身的复杂性。首先是文化属性的复杂性。党的十六大科学地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概念。文化事业以公益性为主,由政府主导;文化产业以经营性为主,由市场主导。但是,二者并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具有复杂的联系性、相容性。公益性文化并不是绝对排斥经营,而经营性文化也不是绝对排斥公益。公益性文化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对有经营性质的内容也要注重其经济效益。如文化活动中心,其首要功能是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供服务,但并不排斥在一定的条件下搞好经营管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些以进入市场为主的文化产品,如非探索性的影视作品、戏剧作品,要注重其经济效益,但并不等于放弃其社会责任,它们必须有健康的表现方式和积极的思想内容。同时,在各类文化机构的构成中,具有事业、产业共存的特性。如电台、电视台,其中既有属于广告、产品生产创作和销售发行等经营性部门,也有承担事业性质的编辑、播放部门。而即使是播出的节目,也不尽相同,如娱乐性、趣味性节目与社会新闻、理论性专题等节目就具有本质的不同。前者可以更强调市场性,而后者则更强调公益性。事业性文化与产业性文化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融合转换。如以研究与探索为主的原创性作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产业发展则为优秀作品进入消费提供了条件、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其次是文化类型的复杂性。从文化的性质来看,十六大提出了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概念。但这四者同样具有相互交融性。在很多情况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在此一条件下可能是一种性质,而彼一条件下这种性质即将发生蜕变。如对儒家文化的评价,“五四”期间,出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批判,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是先进的文化。而今天则需要我们科学地吸收、认识这种文化形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从文化的表现形态来看,民族文化、外来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俗文化、网络文化、礼仪文化等,相互影响、交叉,难以截然区分。再次是文化实现形式的复杂性。如从理论上我们可以区分为事业性文化与产业性文化,但实践中它们又相互交叉,相互促进、融会。从推动文化发展的具体政策而言,许多政策既对事业性文化产生作用,又对产业性文化产生作用,难分彼此。因此,在研究讨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问题时,我们强调的是文化在事业与产业方面的基本特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由于缺少经济回报,基本上属于企业、个人等经营性机构不愿投入或投入积极性不大的领域。因此,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表现在政府制定发展规划上要作为重要内容;在投入上要以政府为主;在职能上要体现为全社会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同时,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系统内表现出的复杂性,因而政府不可能全部包揽,必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使相关的服务部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力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意义。理论研究既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高度总结,也是对人类发展进步的指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们的各项工作,其服务主体主要是各级社科院、社科联、高等院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人员,各种社会科学学会等群众性组织以及民营社科研究机构。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它以提供原创为主要任务,与各类表演娱乐活动相区别,其服务主体主要是各级文联、作家协会,各类影视、戏剧创作生产机构和民营艺术创作生产机构。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将人类积累的文明成果通过各种形式传授给社会,让人们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创造的文化,起到开启蒙昧、增进知识、提高素养的作用。这类机构主要是各级各类图书馆、科技馆、文化教育单位,其服务特色更加突出,公益性意义更加明显。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是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中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部分,它承担的主要功能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传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建立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主要由各类广播电视、报刊图书等出版物和网络机构组成。文化娱乐服务体系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的场所和产品,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陶冶健康的情操,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主要由各类艺术表演院团、影剧院、文化馆(站)为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的职责是让社会了解文明发展的历史,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文化的展示,增强文化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与信心,主要由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为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主要目的是通过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增强农业发展能力。需要以文明村镇为中心,以各类农村文化站、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为依托。

  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行政方式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公共事业的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要从单纯注重经济建设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建设转化;从只注重重大经济发展项目的投入向公共事业发展投入转化;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化。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年增长幅度不应低于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要全面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使政府切实承担起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正和谐的职能,从而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政府施政的重要职责,列入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各级文化行政单位要依法行政,加强社会监管,规范文化企事业单位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一定时期内文化建设的目标、重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使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落到实处。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将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与经济、政治、社会等一起纳入总体规划之中,明确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单位要制定相应的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列出一批发展重点,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主体行为带有根本性意义的任务,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并根据实际,制定支持引导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特别要重视诸如文化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政策、扶持优秀作品和重大文化项目的政策、加强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保护的政策、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税收优惠政策等。通过制定政策,使政府逐步形成完整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各类主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入规范运营的良性轨道。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事业单位和机构的发展活力,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中央即将出台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规划,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经验,以“增加收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发展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加强队伍建设,这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人才选拔培养的意见,创新人才机制,造就一大批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熟悉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强势文化人才。特别要注重为基层和农村培养适用的相关人才。要在培训深造、重点课题研究、重大项目的完成等方面创造条件,使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大力培养各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不断提升艺术教育水平,加强文化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培养,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来,形成雄厚的人力资源,推进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繁荣。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