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传统文化的永远,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09:12 解放日报

  

传统文化的永远,有多远
传统文化的永远,有多远

   韩美林在作精彩演讲。 海岩在作精彩演讲。

  

传统文化的永远,有多远

  姜昆在作精彩演讲。

  有时候,文化是一种情愫。当韩美林、海岩和姜昆三位文化名人步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三届“文化讲坛”时,是他们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路陪伴他们从北京赶来。

  无论是忧思韩美林,理性海岩,还是信心姜昆,在讲坛上他们倾诉的都是对文化的衷肠。

  无论是《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的直言,《直面文化生态,不能“居危思安”》的呼吁,还是《相声该怎样活下去》的思考,观众们倾听着的就是触及自己心灵、触动自己思考的一种情愫———热爱传统文化。

  一阵阵的笑声里,一次次的沉思中,都有这种情愫氤氲着。

  1月10日下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大厦六楼多功能厅,讲坛上浓郁中国味的背景板,既散发出迎接春节的喜气,更勾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悠然神往———在临近春节这个中国传统佳节的时刻。

  在这意味深长的时刻,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文化讲坛”上,大家共同来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活法”,用发自肺腑的表达、表情,来演绎对文化的情感———热爱。

  忧思韩美林

  “一到这里来,我就擦汗。”一登台,韩美林就这样幽默地说道。

  擦汗,是因为对文化的敬畏。“21世纪中国是一个什么形象?还是像20世纪那样的吗?21世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仅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魅力,这个魅力就是文化,就是艺术。因此,绝对不能忽视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然而,近些年来,“没有文化的文化”让这位著名艺术家忧虑重重。

  “我们从一年级就查字典。字典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来看看。老虎,野兽名,毛黄褐色,有条纹,性凶猛,能吃人和兽类———让人和兽类对立起来了;虎皮毛可以制成毯子和衣垫,肉可以吃,骨、血都可以入药———就知道吃。熊,脚掌脂肪多,味美,是极珍贵的食品。狸,肉可以吃,皮毛也可以利用。海豚,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脂肪可以炼油……”台下发出阵阵笑声,韩美林的神情却极其严肃:“大家都在笑。说的这些就是没有文化呀。这是我们的字典,怎么教育孩子?它能有文化吗?我心里很不好受。我们在培养下一代,我们要给下一代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的遭遇,更让韩美林为之揪心、愤慨:“我们常常说全球化,但看一看我们如今受到的‘文化侵略’,孩子们甚至不认识中国动漫了。这次设计了奥运会吉祥物,许多人说,韩美林‘不时尚’。‘不时尚’就是说那不像日本的动漫,不像美国的动漫,因为天天在看他们的动漫。我们中国的玩具在哪里?我们中国的动画片在哪里?我们中国的大片在哪里?都到这个程度了,难道我们还不反思?”

  说起世界级的艺术大家,韩美林充满了崇敬:“大家都知道卡拉扬是一个瘸子,走起路来难看极了。但当他一举起指挥棒,那一头银白头发,这才是真正的气质啊。”“大学毕业不一定有文化,文盲也不一定没有文化,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绝对不是弄那些表面的。”韩美林坦言,当前文化的匮乏与我们的体制有关系。在“文化讲坛”上,他呼吁社会各界多一些对文化、对艺术家的尊重。

  理性海岩

  海岩既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功的经营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脚踏在文化里面,一脚踏在文化外面”。多重身份,决定了视角的特殊性。比起韩美林的真诚、感性,海岩更多了一份犀利和理性。

  论及“文化生态”,海岩说:“时代的变化使我们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变化:大工业时代的文化是围绕着生产展开的,围绕生产展开的文化比较强调社会意志、团体意志和团体道德,它更多的是为了教化的功能而展开的;而全球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文化是围绕着消费展开的,这种文化更多地和休闲娱乐、个人意志的张扬相关联。”

  作为成功的商人和作家,海岩不讳言文化的商业化趋势:“商业化的文化作为一种消费品,它的休闲娱乐功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我看来,只要是文化,就一定是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就应该是情感的升华和丰富。但是,我们看到现在文化的娱乐化和商业化,或者说以娱乐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商业化的进程,进入到了过激和无序的状态。”

  用市场的眼光来看文化,海岩看到了文化市场的不健全。“过去,出售某种文化产品,别人说好就成功,喝倒彩就失败了。现在,出售文化产品,别人喝彩,成功了。喝倒彩,也成功了。而无人理睬就失败了。产品只要卖得出去、被消费,就是成功,至于消费的结果怎么样,不管。实际上,当代商业社会没有这样的游戏规则。没有企业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口号。相反,企业把对利润的追求修改成对顾客的追求,为了对顾客负责,可以牺牲掉一点利润。‘双赢’,是让顾客先赢,让顾客多赢。商业社会已经进步到了这样的阶段,而我们的文化市场远远没有进入这样的阶段。”

  当前的文化生态缺乏什么?海岩说:“互联网时代缺的不是信息,缺的是真相和真理。真相和真理靠的是判断,判断靠的是标准,标准是要由我们的文化界和政府作出制度的安排。”他举了一个例子:美国的系列电影哈里·波特,制作时就定下了一个原则———绝对不能有色情的、暴力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画面。因为,影片一旦被定为限制年龄级别的影片,它的票房就会失败,它就会失掉青少年这个市场。“这就是制度安排,这就是标准。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应当树立文化多元化的标准,但更应该有我们主流文化的标准。对传统文化需要更新和创立我们新的标准。”

  信心姜昆

  相声是否会走向灭亡?这样的疑问,已经缠绕着姜昆许多年。

  “早在15年前,我跟一位专家就有过争论。我问他能不能判断一下将来相声的发展。他说,到了信息时代,相声一定走向灭亡,因为信息太丰富了,相声这样民族的、传统的东西肯定要走向灭亡。他是大学教授,我是初三毕业生,考虑方法也不同。当时,我回答了一句:‘信息我没考虑过,我也看过不少材料。信息的第一载体是语言。既然如此,语言只要存在,语言的艺术怎么会灭亡?’有语言就应该有语言的艺术呀。我仔细地反复地想,我觉得他说的不完全正确。只要大家都在说话,那我们相声就一定能够存在。就是基于这种思想,我们一直走到了今天。”

  上个世纪,相声借助文化的力量从天桥地摊走入了大雅之堂,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姜昆说:“侯宝林先生虽然没有读过几年书,但他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文化层次比较高,审美意识比较高,他对于艺术的理解和一般人不一样。侯宝林先生把相声中的低俗去掉了,提高了相声的地位。相声经过了雅化,从俗文化中上升了一格,再经过了马季等老师的传承、发展,到我们这一辈才有了今天。”

  然而,社会对相声的文化性充满了误解。曾经有邻居这样对姜昆说,“我们家这个孩子学习上不去,文化不够,要不跟你学相声吧?”姜昆哑然失笑———相声虽然是一种俗文化,但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化,不是低俗的文化,而是雅俗共赏的文化。“相声是有传统的,是有文化的。甚至现在的一些相声演员,对这一点都不理解。他们把背菜单当成一种技巧,而不是一种文化来学习。”

  前不久,一个相声MBA班开班。22名学生,姜昆挨个儿问他们:“你们自己认为是几流演员?”有的说三流,有的说二流。“想当一流演员,知道你们的毛病在什么地方吗?”姜昆直截了当地说:“第一不知道学什么,第二不知道取舍。不知道自己在文化上如何提高,不知道在相声中也有文野之分,就永远进不了第一流的行列。”

  在姜昆看来,学习是提升文化素养的唯一途径。“只有学习,才能真正达到雅俗共赏。”在“文化讲坛”上,我们看到了他对传统文化充满情感的信心,“使相声艺术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曾经有过的魅力与辉煌,从而使大家更喜欢相声,让相声永远辉煌,不至于灭亡。”

  倾听是贴近心灵。解放日报资深记者郑正恕说:“‘文化讲坛’很贴近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和灵魂。我听到了———保卫传统,保卫文化,刻不容缓。”

  倾听也是坚定信念。1983年出生的读者许紫艳,是带着疑惑走进“文化讲坛”会场的。之前,她浏览了互联网,发现数量众多的网友对福娃的感受是“土得掉渣,缺乏新意”。这些同龄人对传统文化的淡漠,让她疑惑、忧心。她说:“我心里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答。社会的主流并没有漠视传统,如果下次听到有人说福娃‘土’,我会告诉他,福娃是代表中国的,这种美丽是横贯中西的。”

  对文化的热爱,有了这一场精彩的“文化讲坛”,而这一场精彩的“文化讲坛”默默希冀、大声呼吁的,也就是———对文化爱得更深些、更远些!

  传统文化的永远,是每个人的心愿。而传统文化的永远,有多远?又是和每个人的文化态度、文化行动、文化思考、文化情怀息息相关的。

  至少,在2006年1月10日,我们表达了我们的文化取舍。正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指出的:“在一个财富快速增长的年代,韩美林、海岩、姜昆先生与热爱文化的我们一起,把这么多的注意力,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归结于一个简单而重要的认识———这是我们的时代!它应该而且必须是一个文化的时代!”

  本周五《解放周末》将刊发第三届“文化讲坛”实录,敬请读者垂注。

  本报记者 曹静 黄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